朋友始终于酒肉?
(2024-09-23 05:27:28)分类: 谈点文化 |
日前,我在翻阅《新民晚报》时,读到一篇题为“‘营养朋友’”的文章,作者李大伟是我认为不错的一位专栏作家,文中这样写道:“朋友往往始于酒肉,终于酒肉。朋友间的口头禅:有空吃老酒噢!朋友们相濡以沫于酒席上,推杯换盏间。人类如此美好的情感,到了尖刻的文人笔下,酒肉朋友就成贬义词。”“酒肉朋友赋能,溢出的就是营养,我称之为营养朋友。”
我觉得,当然不能将酒肉朋友简单地归于贬义词,但朋友间的交往方式就只有“推杯换盏间”一种方式?我不敢苟同李大伟先生的这番“高见”。尽管他在文中举了一些与朋友因酒桌上的交往而受益的例子。
我想起了自己多年前看过的一部小说《巅峰对决》。它很有意思,作家钟道新写了15章因突发心脏病而猝然去世,其子钟小骏接龙写了6章终于让它成为一部完整而又富有意义的小说。小说描写了公安系统一位睿智、正直的“谈判专家”邢天,小说开头写到邢天的大学同学江夏,下海经商致富的商人,为了拉邢天加盟他的企业,曾邀请邢在一家高级餐厅用餐。在酒桌上,江竭力贩卖“在‘一起吃’至关重要”的“理论”,并说古代的人“分肉的人,就叫做太宰,后来就演变成宰相。然后容器也就加入了队伍,产生了‘鼎臣’‘鼎力相助’等等。”但邢天却“认为在食物之外,总有些形而上的东西。而正是这些东西,使得人区别于其他动物。”邢天因此拒绝了江的相邀,此后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公安专家,而江最终滑向了犯罪的深渊。
国人的生活条件早已今非昔比,参加饭局并不什么希罕事,因此朋友间有时吃吃喝喝无可非议,它也确有增进了解、增加情谊的功效。但朋友间的友情又决不是单纯地靠着吃吃喝喝来维系的。中国人历来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之间,常常一杯清茶,细谈半天,就能一吐块垒,顿时神清气爽。这是因为:真正的朋友不仅三观相符,而且志趣相投,他们之间的友情并不建筑在单纯的金钱利益关系之上;在当下,真正的朋友,需要拔刀相助,两肋插刀的情况极少会发生,更多的应该是心心相印,双方精神的交流。而朋友之间热衷于推杯换盏,往往在物质利益上各有所图,长久以往,这样的朋友就会变成纯粹的“酒肉朋友”。
小结一下,真正的朋友的交往不能只有“推杯换盏”一种方式,他们之间应该“总有些形而上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