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游戏的悟空

(2024-08-29 05:24:44)
分类: 时事漫笔

本月20日,由杭州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版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全球多个平台上线,迅速登顶销量榜首,成为爆款。它以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西游记》为背景设定,借用《西游记》自身的故事作为前传,讲述取经之后孙悟空因放弃佛位引发天庭对其再次征伐的故事。

必须说明,我对游戏没有兴趣,但这次《黑神话:悟空》的确是火出了圈,以致让我这个没有玩过游戏的人也来关注这款游戏的动向。有人这样评论:“《黑神话:悟空》在全球范围内的火爆,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游戏产业的实力,更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对‘悟空’IP的成功开发,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创新能力,为国产APP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并不了解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不能评论这样的评价,但觉得孙悟空确实是中国文化一个标志性的符号,是历代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让这样的形象走进中国人开发的游戏,真的能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个创意真不错!

随着《黑神话:悟空》的出圈,据说“悟空热”已经不仅局限于游戏行业,其他行业,特别是文旅行业也纷纷来“蹭热度”。这款游戏在国内有36个景点取景,其中在山西省的取景点多达27处,山西省文旅厅自然要抓住机会,及时发布取景地的宣传片,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其他地方的旅游景点凡取过景的,当然也不甘落后,纷纷“在线认领”。对于“攀亲”悟空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但旅游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在服务上,在创新产品上,在拓展产业链上多下功夫,仅仅“蹭热度”是作用不大的。

“悟空热”不断升温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些围绕它的文章。自媒体“馒头说”的作者是一个“骨灰级”的游戏老玩家,写了一篇题为“《血狮》事件:27年前的那只假‘黑悟空’”的文章,其中写道:“《黑神话:悟空》当然绝非完美,依旧存在不少提升的空间,但我觉得这款游戏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在于,给其他中国游戏厂商打了一个样”:“沉下心来,做一款让国人自豪,让世界侧目,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街头巷尾热议话题的高质量游戏,我们国内不少游戏大厂是做得到的,问题只在于愿不愿意去做。”

“悟空热”中,我还看到了上海作家何菲最近写的的一篇题为“孙悟空的圈子江湖”的文章。她的文笔清新,我颇为喜欢。该文中说:“早就听说,中年人都特别爱看《西游记》。许多人看了N遍也不厌倦。他们的兴趣早就不是儿时那些稔熟于心的降妖除魔的故事,而是关注孙悟空在职场运作上的成功。”老实说,用四大文学名著的故事来诠释当代职场的成败得失,并不是这位作家的创新,但“100个人就有100个哈姆雷特”,只要言之有物,能自圆其说,就行。该文写出了一个崭新的孙悟空:“成熟的悟空已经明白,想清高,就闲云野鹤,清高到底,想要进圈,就放下身架,躬身入局。晋升从来不是奖励,而是交易。”“孙悟空的人脉哲学,拿来运用到当下的上海也是十分适合的。”怎样运用呢?如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此文看看。该文中谈到:“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熟人社会’交往,‘有事有人,没事没人’,这是上海社交领域的一个独特现象,褒贬不一。不必高频率联系,不必时时刻刻刷存在感,也不必常聚在一起吃喝、礼物手伴来来往往。”上海果真有这样的“独特现象”?我不敢苟同,上海人交往比较注重边界感,但决非“有事有人,没事没人”。

          2024829于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