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人听闻没意思
(2023-11-20 05:29:25)分类: 财经走笔 |
近日,我在网上获悉这样一则资讯:上海市茂名北路上的一家咖啡店推出了售价为6200元一杯的咖啡。报道中这样写道:“不是韩元也不是越南盾,是人民币6200元一杯!比茅台还贵哦。”对此店家的解释是:这款咖啡是今年巴拿马最佳咖啡豆大赛的冠军咖啡豆,价格大概每公斤生豆10005美元。店员并表示,这款咖啡已有一名顾客预订并取走。
同样根据网上的信息,去年11月杭州一家咖啡店推出的一款咖啡,价格也高达4988元。据说其咖啡豆也是从巴拿马最佳咖啡豆大赛拍卖得来的。
考虑到高价咖啡的成本不菲,因而它的售价飙升似乎也可以理解,但关键是对产品的宣传必须真实。上海曾经对涉嫌虚假宣传的“天价”奶茶开出过罚单,某柠檬茶店因虚构原料价格,最后被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20万元。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已表示会去那家咖啡店了解咖啡的价格情况。
上海目前已拥有8500多家咖啡馆,已经成为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这固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气质,同时也不难想象上海咖啡经营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
我们可以相信茂名北路那家咖啡店对自己原料的宣传是真实的,那它推出“天价咖啡”的用意是什么呢?一位咖啡爱好者罗晶认为,这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目的不是为了卖掉多少杯咖啡,而是用这个咖啡来吸引媒体和消费者的注意力。”我赞同这样的分析,现在的商家都注重所谓“眼球经济”和“注意力经济”,要靠耸人听闻来吸引流量,增加人气,以求扩大销量。不过我觉得,那家咖啡店这样的营销手段是拙劣的,因为营销首先要讲定位,包括产品的定位,咖啡,即便是精品咖啡,仍然应属于快消品的范畴,难以归入奢侈品的行列。现在上海的富人确实不少,但他们中有多少人愿意品尝6000多元一杯的咖啡呢?
做生意依靠别出心裁,博人眼球,也许会产生一时的轰动效应,但恐怕带不来长久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