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随手关灯”谈起

(2022-08-05 05:40:12)
分类: 时事漫笔

近日,网上一篇题为“总念叨‘随手关灯’的父亲”(作者:何杰)的短文引发了我的共鸣,文中的父亲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让身在东北的他,丢掉了国企的‘铁饭碗’”,“无法实现开源的父亲,将目光盯向了节流。他应对金钱焦虑的办法,是奉行‘省钱就等于赚钱’的理念。”因而会时时嘱咐“随手关灯。”作者还谈到“年少轻狂的我,曾对父亲的节省不以为然,更不理解他的小气。人到中年,与荷尔蒙一起衰退的购物欲,让我与原生家庭的消费观握手言和。”“多年后我终于明白,父亲的‘抠门’不是因为他自己,而是因为他时时能感受到肩头的重担。这份心情,或许只有当我们也扛起整个家庭时才能真正体会到。”

我的家人没有遭遇过下岗,我家几代都算是“小康”人家,但父母也从小要求我们“随手关灯”,我也同样一直要求女儿“随手关灯”,现在并要求自己的“第三代”吃饭一定要“光盘”。我和我的家人当然知道:“随手关灯”和“光盘”省不了多少钱,但我们这样做是因为勤俭节省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老祖宗曾留下这方面不少脍炙人口的警句,千秋名相诸葛亮《诫子书》中要求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何尝不是对所有人的告诫?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敗由奢”,历来为人们传诵。

中国人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这肯定不会是一个规律,但又确实有一些可以佐证的例子。过去的,古代的情况就不说了,我在生活中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形。有的朋友或通过艰苦创业,或通过在职场奋力打拼,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没抓好对后代的教育,他们的“第三代”自恃家大业大,不学无术,穷奢极欲,肆意挥霍,几成“废物”。我的朋友痛心疾首:“敗家啊”。

总念叨“随手关灯”,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观念早已过时,现在不是在强调“拉动消费”,提倡“买买买”吗?确实,人民群众中蕴藏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巨大需求,希望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好,完全是正当的欲望,那种“守财奴”和“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应该被抛弃了。同时,现在的人们已经普遍知道:消费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提倡消费与勤俭节约这两者并不相互排斥。我认为,对于自己内心的欲望能否予以适当的控制,而不是听任其一味疯长,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希望自己的生活水准日益提升,这没错,但需要依靠辛勤的劳动来争取。而且在消费的问题上必须量力而行,而不能寅吃卯粮。同时,保持勤俭节约的品质,更是一个人能够不断进取,一个家能够永远兴旺的原因。

      202285于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