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希望不仅人口多

(2022-04-30 05:10:12)
分类: 时事漫笔

最近,从网上获悉这样一则资讯:武汉市去年的常住人口达到1365万人,重新成为中部人口第一大城,并成为继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之后,全国第八个超大型城市。武汉历来是中部的人口第一大城,并一直有“大武汉”的称呼,但郑州市在最近十年的人口增长也很快,在2020年达到1260万人,超越了武汉,首次成为中部人口的第一城。可惜郑州仅仅在这个位置坐了一年,又拱手相让。

但这场争夺战并没划上句号。武汉方面表示将凭借在科教资源方面的优势(拥有92所高校、101家科研院所、130万在校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继续吸引青年人才,保持中部人口第一城的荣誉。郑州虽然名校数量较少,但大学生总数一点不输武汉,因此让大学生留下来同样大有可为。同时,郑州最新发布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准备以此来吸纳大学毕业生。打算通过多项举措,再次坐上中部人口第一城的位子。

这两座中部城市为了吸引人才而展开的争夺,是当今中国各个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之间竞争的常见现象。城市人口数量多,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它的吸引力强,知名度高。但这又仅仅是在一定程度而言。

今天的地球已经有70多亿人口,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是居住在城镇,不到一半的人生活在农村。我看到一个数据,截止去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了64.72%,城镇化率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城市化(或者说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早在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就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它随即在国际社会成为广泛的共识,成为二十一世纪新的城市观。国务院在2005年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了“宜居城市”的概念。20075月,我国发布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当然它只是导向性的科学评价标准。根据一般的理解,宜居城市应该具有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享有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特征。

毋庸讳言,在当下中国,虽然不时有“逃离北上广”的传言,但大城市由于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就业和创业的机会相对比较多,教育文化医疗资源丰富,所以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不过,我一直认为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应该均衡发展,着力培育大批具有勃勃活力,具有各自特点的中小城市,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积极推广“宜居城市”的理念。只要坚持科学发展,中小城市同样可以成为宜居城市,同样具有让人生出彩的舞台,同样可以享有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从而成为让广大年轻人向往的地方。

我并觉得,武汉和郑州这两座人口规模相差无几的大城市展开竞争,当然是有益的,但竞争的着眼点不妨更广泛一点,看看谁更像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看看谁的发展理念更加科学。

      2022430于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