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的不仅是道歉
(2021-01-10 06:11:47)分类: 时事漫笔 |
本月初,实名认证的博主“刘文华律师”发微博声称:“领事证明,李娜退出中国国籍”,并附上中国驻韩国釜山总领事馆2020年12月24日签发的第462号领事证明图片,图片显示李娜已移民到釜山。这条微博很快上了热搜。
中国名叫李娜的人很多,跳水运动员、自行车运动员中都叫李娜的选手,我还记得上海电视台以前也有一个叫李娜的主持人。但叫李娜的人中,知名度最高的无疑是曾为中国两次夺得大满贯的网球名将。李娜已经退出中国国籍?这当然要牵动无数网友的关注。
然而,用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张博令的话来说,这是一次“精致碰瓷”。虽然中国驻釜山总领事馆已就此事予以辟谣,但“原帖并没明确说退出中国国籍的‘李娜’,是公众熟知的网球名将,但他的‘爆料’所造成的舆论效果,应该在博主精准预判中。正是通过这种模棱两可的文字游戏,博主‘收割’了可观的流量。”“有一个被诸多网友诟病的细节是,尽管已经有多方辟谣,发帖者仍没有那条删掉有严重误导性的微博。他新发了两条辟谣信息,而且还专门带上了热搜话题词,对相关话题展开二次炒作。”张博令在文章中还指出:“该‘律师’发帖时附上他人护照号、领事证明图片,如果未征得当事人同意,还涉嫌侵犯隐私。作为法律从业者,做出这种践踏道德底线、触碰法律红线的行为,不也是知法犯法?有网友更爆出,该‘律师’似乎还有‘前科’,曾就‘南医大女生被害案’发布过一些惊人言论,后被警方通报辟谣。”
这里所谓的“流量”,已经不仅仅具有原来的含义,已成了一个网络新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打开网站地址的人气访问量。当下已进入所谓“眼球经济”的时代,收割流量是可以获得经济效益的,因此不少人为了收割流量,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当年崔永元曾语出惊人,提出“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当然,他此语是前提的)。电视节目需要收视率,网络文章也需要流量,但决不能为此而没有底线,不择手段,为所欲为,胡作非为。
现在,那位“刘文华律师”成了众矢之的,有的网友提出:“律协还不把这种人清除出去?”有的评论文章认为:“涉事律师欠李娜和公众一个道歉”。但我觉得,此刻他或许正偷着乐:你们骂归骂,我可是上了热搜,收割了无穷的流量。
因此,我认为,如果不让这样的“精致碰瓷”再次发生,必须让肇事者付出高昂的成本。人们并不需要他作出言不由衷的道歉(虽然他连这也并没有作出),而是希望看到法律对这样知法犯法者作出应有的惩处。
2021,1,10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