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财富三观”有感
(2019-10-18 12:11:41)分类: 时事漫笔 |
近日,在网上浏览到秦朔(原《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现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一个多月前写的一篇文章“财富三观”。
该文一开始说“写财富,很容易写成道德说教。比如一边讲‘仓廪实则知礼节’;一边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利并举。四平八稳,似乎什么也没说。忍不住写,还是因为现实中总有有些事情让人触动”,文章由此提出作者的“财富三观”:“财富观之一:财富只是实现个人发展的一种支付手段。有了财富,能帮我们拥有更多更广的生命体验,活得多姿多彩,充分实现万物之灵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财富观之二:财富是人希望传承下去的一种价值。人类的文明是代代相传的。每个家庭、个人,每个组织的缔造者,都希望将自身的某些价值传承下去,这才是真正的财富。曾国藩给子孙留下的财富是一部家训,是‘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这样的戒条,是‘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这样的准则”,“财富观之三:财富是帮助他人发展的一种能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水洗万物而自清,人利众生而自成。小我度己,大我助人,无我利天下。这种意义的财富,越多越好。古往今来,长存于人们心中的,也多是这样的人”。作者在文章的最后部分写道:“过去几十年,我们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财富大爆炸时期。我们崇尚甚至崇拜财富,渐渐失去了对财富的根本性思考。很多人生悲剧都因此而生。希望每个人都拥有财富。拥有真正的财富,也就是更好的个人发展,创造价值,以及助人达己”。
我认为,能够具备这样“财富三观”的人应该是一些境界较高的人士,芸芸众生大概不大可能都同时具有这样的“三观”的。不少人的财富观,也许只停留在让个人和家庭的日子不断地过得更好的水准,但只要他们的好日子是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的,那就不仅不应受到指责,而且也是值得鼓励的,正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推动了中国社会不断地高速发展。当然,加强对普通民众的教育引导,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也是必要的。
促使秦朔写作此文是当下仍有人在拼命聚敛财富,一是内蒙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达4.49亿元,创下了受贿官员“亿元俱乐部”的新高,二是“商界花木兰”、承兴控股实际控制人罗静骗取了多家资管机构数十亿资金。他们都已锒铛入狱,而且此文中还提及“睡眠问题专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理学系黄志力教授讲的,贪腐官员睡眠普遍很差,反而一入狱睡的特别好”。我们应该看到,这几年来,我们的反腐败斗争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距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局面,仍然任重道远。官员顶风作案,虽提心吊胆,但仍不肯收手。不法商人以不法手段敛财的消息,仍时有耳闻。他们的所作所为对正确财富观的形成,产生了恶劣的消极影响。
因此我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永远也不过时,崇尚财富并没错,即便不想“创造价值,以及助人达己”也无可非议,但最要紧的是决不能某些人以不法、非法的手段来聚敛财富,我们的体制机制和法律需要在这方面进一步有所加强。
2019,10,18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