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地感受“耿拆拆”——津晋行之二

(2017-10-19 13:53:03)
标签:

耿彦波

大工地

城墙

云冈石窟

文化优势

分类: 我是驴友

我这次北方之旅前,就知道山西有位褒贬不一,颇有争议的“网红”官员耿彦波。他又名“耿拆拆”,应该是说他擅长大拆大建,其实,中国此类官员并不少,诸如原南京市长季建业等。

来到山西后,导游一路在介绍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时,总会扯上这位“耿拆拆”。甫到太原,就见这里俨然一个大工地,不少马路被围着“开膛破肚”,交通拥堵得厉害。导游介绍道:耿彦波市长现正在实施太原市“城市南移,旅游西进”的建设规划,“阵痛”是难免的。来到大同后,导游又忙不迭地指着窗外蔚为壮观的城墙,介绍说:这是耿彦波在任大同市长时修复的。我们在大同参观云冈石窟时,导游又告诉我们:耿彦波为了扩大这里的影响,将景区面积扩大了十倍都不止。确实,除了石窟的核心区域,外围的风景区、长长的“神道”、仿古商业街等都是新建的。导游对耿推崇不已,说他是现实版的“达康书记”。

回来后,我从网上查阅资料,包括阅读耿彦波自己撰写的文章,觉得他是一个积极作为,希望有所建树的官员,同时又是一个热爱祖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官员。他是2008年至2013年在大同任职,从副市长、代市长到市长,20134月后调任太原市长。他在调离大同时,曾发生过“千人送别”、“万人签名挽留”的盛况,虽然有人评论“策划的痕迹过于明显”,但相较于他在大同的拍档、原大同市委书记丰立祥2014年落马后,市民们或拉条幅,或唱国歌,以示庆祝的情况,至少说明耿还是得人心的。

大同是中国的九大古都之一,南北朝时北魏曾定都于此,之后又成为辽金两代的“陪都”。建国后它又有“中国煤都”的称号,最近几十年来,大同,包括整个山西的“煤老板”曾经风光无限,但过度开发煤炭也对环境产生了污染。随着国内其他煤田的开发,以及从国外进口动力煤的发展,大同逐渐丧失了优势,并被边缘化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大同市长的耿彦波认识到“大同古城经过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优势,这是大同最高贵的价值所在”,他希望通过弘扬这样的优势,推动城市的转型发展,至少在思路上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耿彦波的做法决非没有值得诟病的地方。有的批评者指责他在拆迁的安置、补偿等方面不到位,我不了解具体情况,这里就不谈了。即便是弘扬大同文化优势的具体做法,耿也一再饱受批评。20098月,云冈石窟的扩建工程曾受到国家文物局的调查,认为它未依法履行审批程序,违反了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属于违法建设工程。当时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曾为此约见过耿彦波。至于耿所“修复”的大同城墙,受到的批评就更广泛,更尖锐,许多人认为他是以“重建和修复的名义破坏了真正的文物”,甚至说是“文物造假”。我完全赞同这样的意见,因为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就是说,对文物的维修应该“修旧如旧”,而决不能重起炉灶,推倒重来。大同城墙是明代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而现在的城墙完全就是新的,我们在其他不少地方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城墙。

官员有个性,而不是一味地说“官话”、“套话”,只是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就这点而言,国人希望涌现更多的耿彦波。但“耿拆拆”们的积极作为也应该限于法律法规的框架之中,应该受到必要的制约,而不能“拍脑袋”,乱作为。

      20171019于上海实地感受“耿拆拆”——津晋行之二 云冈石窟外围的菩萨是新建的

实地感受“耿拆拆”——津晋行之二
去石窟要经过新建的,长长的“神道”

实地感受“耿拆拆”——津晋行之二
耿彦波新建的大同城墙(此图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