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作文为何让“诗歌除外”

(2009-06-08 10:35:10)
标签:

教育

诗歌

高考作文

科举考试

赵丽华

分类: 教学研究

高考作文为何让“诗歌除外”

 

文/西楼雪

 

    昨日,看了一篇博客,《赵丽华:抗议高考作文排斥诗歌》,很有感触。自从有高考以来,诗歌在作文考试中,总是在“除外”之列。这是什么原因呢?

 

    赵丽华在博客中写道,“教育部门不想办法提高自己对现代诗歌的鉴赏和评判水准,而是一味逃避,再次向现代诗歌设限,再次人为堵死现代诗歌与年轻一代之间最重要的交流扇口。”赵丽华认为是阅卷老师的水平问题以及评判标准问题,而排除了诗歌。我认为并非如此。

 

    首先,从历史上来看,从唐初开始的科举考试,惟唐朝进士科重诗赋外,其余科考基本上是排除诗歌的,尤其是明清时期,“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说汉唐”,即是此意。因为科举考试选拔的是官吏,是能管理国家的人才,而不是诗人文学家,所以考的当然是“策论”之类,惟有到殿试时,有些皇帝因附庸风雅,才试考诗歌。诗人写诗可以,但管理国家就难说了,南唐后主李煜,就是一个例证。当然了,诗歌与文学一样,永远是政治的婢女,富人的娱乐品,穷人的奢侈品,与国家大计是毫不沾边的。所以,科举考试时,诗歌除外。作为科举考试的后裔,高考不考诗歌,是有历史渊源的。

 

    其次,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培养的是通才,而非专才,《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语文素养(而不是培养诗人小说家),虽然包括文学素养,但主要是提高阅读能力及文字运用的能力,文学创作能力(包括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当然在其次。因此,高考语文试卷分为两大部分,一为阅读,一为写作。而写作也只是对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的考查,况且,诗歌的用词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诗行可长可短,是很难考出语言的运用能力的。不考诗歌是由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决定的。

 

    再次,高考是全省统一,高考招生是“一切以分数为基础”,高考的作文是要打分量化的。而对诗歌的评判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这无关阅卷老师的水平,而是由诗歌本身的特征决定的。“诗歌除外”也是迫不得已。

 

    最后,从“诗歌不除外”的省份的高考作文命题看,高考时写诗歌是有附加条件的,如必须有多少字,多少行等等,这就增加了诗歌写作的难度,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因此,高考中写诗的考生何其少,写出的漂亮的诗歌更是少之又少。也许诗歌不除外,也仅仅是一种姿态,一种作秀而已。何况其他的文体都是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而提高分数,诗歌是讲灵性的,并不能通过训练来提高分数,有哪位老师哪个学生愿去啃这块骨头呢?

 

    所以呀,呵呵,赵丽华的抗议,是无效的。

 

    当然,有谁不希望每年高考时,能有一批烩炙人口的诗歌让人们传诵,有一批新诗人脱颖而出呢?有谁不希望中国的诗歌能重回大唐盛世呢?

 

    也许,当高校能完全自主招生,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时候,高考才能让诗歌不再除外,中国的诗歌的创作才繁盛起来吧。

 

    作为后面的考生还是老老实实地学习写作记叙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散文吧,别去整什么诗呀歌的(在茶余饭后娱娱情言言志炼炼字,当然是可以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据网友提醒,有改动,敬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