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颐和园文昌院馆藏有慈禧的书法与花鸟画真迹!
实在是没想到老佛爷还有这两把刷子,几乎完全颠覆了对她的最初印象.
由于一直以来对慈禧的片面宣传,在我的概念中
她就是玩弄权术,霸道的,残忍的,贪婪的,败家的暴君形象.
如今真的感叹这位垂帘听政,执掌权柄的太后,
竟也有游戏翰墨丹青的雅兴,
回来查了些资料,发现也有人对慈禧的手稿是否真迹提出怀疑.
慈禧原来字画功底并不怎样,于是在全国召选画家,
安徽的缪女士应举入京,陪伴左右。开始时是老佛爷亲自或画或写,
由缪来修改,以后干脆由缪代画,老佛爷盖印,然后赏给大臣,
四川宝光寺老佛爷写的寿字和山水画,就出自缪女士之手!

慈禧绘花卉四扇挂屏之一

慈禧绘花卉四扇挂屏之二

慈禧绘花卉四扇挂屏之三

慈禧绘花卉四扇挂屏之四

由于馆内灯光较暗和玻璃展柜的反光,
加上拍照严禁使用闪光灯所以图片效果不是太好.




------------------------------------------------------------------
有关慈禧书画的相关文章
资料来源:中国老年社区论坛
编辑:阁子
慈禧不是好的领导者,但可以说是一个优秀的书画家。
慈禧位高权重,其地位罕有人能获得。靠着聪明与才智,慈禧从一个平凡的家庭出来,到一个帝国的实际最高统治者,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奇迹。然而作为一个女性,慈禧却是不幸的。嫁给的丈夫,虽说是皇帝,却平庸。平庸也就罢了,却早早死去,留下慈禧独守空房。独守空房也就罢了,还有儿子可以精神寄托,不幸的是儿子又早逝。儿子早逝也就罢了,事业上却和光绪皇帝(慈禧名义上的儿子事实上的外甥)合作不愉快。合作不愉快也就罢了,偏偏国内起义不断国外列强频来,内忧外患……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只要有一个,那就是一个男人的不幸,而三者皆来,那可以说是不幸的极致了。当这些——不止这些——降临到一个女人身上,那又是怎样的一个大悲惨呢?慈禧,不幸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
没有了丈夫,失却巫山云雨;没有了儿子,失却绕膝福乐;没有了亲念,失却来往情谊……王公贵臣拜倒一地“万岁”满厅响,慈禧却仍然几十年生活孤独精神困厄。生活并不容易,慈禧于是“喜艺事”,勤书习画,以求内心的安慰。《清宫遗闻》记载有“光绪中叶以后,慈禧忽怡情翰墨,学绘花卉,又学作擘窠大字。”
慈禧绘画书法基础并不太好,只是天资聪颖,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摸索,进步很大,尤其是缪嘉蕙等著名画家入宫指导后,书画水平日进。师从名画家缪嘉蕙,在慈禧的书画生涯中,无疑是件意义重大的事情,不过也给后人一个猜测:会不会慈禧的书画作品都是缪嘉蕙捉刀的呢?事实上,现在有人也是认为慈禧不学无术,在书画艺术上很难达到那么高的水平,包括有些拍卖公司,也偏向认为慈禧的大部分书画作品都不是她亲手完成的。
慈禧花那么多精力投入书画中,难道仅仅是附庸风雅、欺世盗名?又或是有些人说的为了送给大臣忙不过来叫人捉刀?我看这些说法并不太可信。我情愿认为慈禧身体力行创作了那些作品。接触过创作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敝帚自珍”的感受,就是无论自己写得多差画得多差都会好好珍惜自己的作品,但也不会去拿别人的作品盖上自己的印玺。
慈禧作为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她并不需要去讨悦任何人,写一下字绘一下画大多都是自我娱乐(假如不是有“艺术追求”)吧。何苦为了一个虚名费那么大劲呢?我想应该是慈禧自己创作了那些作品,而不是由她的老师代笔。
斯人已逝。虽然非多是少,但并不能因此就让她本来已经少的“是”也给抹去,让她“全非”。属于她应得的那个部分,我们就给还她吧。
下面的一些是盖有慈禧“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印玺的书画作品,欣赏时,可以领略一个女皇的霸气,或者,一个女人婉约的情怀。

牡丹图,清丽典雅,要而不繁.

葡萄图,从笔法及画风来看,慈禧在绘画上确实有天份

慈禧写的“寿”字,略显生硬,笔力有欠,可能为老年之作.

于老人,这是正常的希求。慈禧也是人,
一个女人,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

慈禧在作品中盖的印玺:“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
----------------------------------------------------------------------------
我的最新图文:
颐和园/独家探访耶律楚材祠!
颐和园/在犄角旮旯里触摸历史沧桑!
颐和园/夏日荷畔映花红!
卫星图象惊现地球上超级大坑!
新做的盘贴设计!
情趣盎然的包装纸箱!
X光机下的人体秘密
小易拉罐有大作为
你绝没见过的手工私家车!
让打工者不想家的办公室!
刚刚学会的自制动感相册
强!牛人自制的坦克模型
电视专题:北京汽车告别"三国"时代
谁动了你的知识权属?
足球场上的另类人体彩绘!
英国:训练有素的天鹅排队回家(图)
绝对震不垮的住宅
毁于大地震的羌族文化还有救吗?
新颖独特的羽毛画欣赏!
为艺术而献身的小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