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佐证:韩国人拒绝中国制造!

(2008-02-16 01:41:50)
标签:

电影

佐证

韩国

拒绝

中国制造

截图

情感

杂谈

分类: 晓明的闲言碎语
电影佐证:韩国人拒绝中国制造!
 

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一部韩国电影<<外遇的好日子>>,
意外的看到一段令我十分诧异的情节.
是两个偷情的男女有关中国制造的安全套的对话,感觉很不是滋味!
于是我请教电脑高人,将这段视频截了下来,发上来看看你们有何感受?

近来有关中国制造的话题,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主要源自美国等欧盟国家对中国产品的抵制
和大批中国产品被召回所引发的.
为此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还专门就此问题发表了声明.

过去有关中国制造的产品在海外的境况早有耳闻,
普遍认为价格低廉实用,但口碑不佳.
据报道,目前中国制造的日用生活品已经占了美国市场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但绝大部分都是地摊货,难登大雅之堂,
一不留神在美国买的便宜货有可能就是中国制造.

现在看来,不仅仅是美国或者是欧盟国家,
我们的近邻韩国也对中国制造存在很深的疑虑,
这实在令我们汗颜,难道中国制造在海外就是如此不招人待见吗?

在产品质量问题上没有消费者的不是,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消费者,
他们都有绝对权利对任何产品的质量做出自己的评判和选择.
我不相信中国制造都是假冒伪劣的,
至少中国产的家用电器在海外的名声还不错!
但是中国制造在海外是这样的形象,还是令人国人很没有面子的.
问题出在了哪里呢?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恐怕是最好的解释了!

 
电影佐证:韩国人拒绝中国制造!
 
电影佐证:韩国人拒绝中国制造!
 
电影佐证:韩国人拒绝中国制造!
 
电影佐证:韩国人拒绝中国制造!
 
电影佐证:韩国人拒绝中国制造!
 
电影佐证:韩国人拒绝中国制造!
 
电影佐证:韩国人拒绝中国制造!
 
电影佐证:韩国人拒绝中国制造!
 
电影佐证:韩国人拒绝中国制造!
 
电影佐证:韩国人拒绝中国制造!
 
电影佐证:韩国人拒绝中国制造!
 
电影佐证:韩国人拒绝中国制造!
 
电影佐证:韩国人拒绝中国制造!
 
 

有关中国制造的相关报道

 

金融时报:别让中国制造成为劣质品代名词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从有毒玩具到有害睡衣,中国被召回产品的名单还在一个劲儿加长。最新增加的项目包括《海绵宝宝》(SpongeBob SquarePants)杂志、狗粮和一次性筷子。这让父母们、宠物爱好者们和爱吃外卖的人们——简言之,就是全部美国人——不得不好好想想。

     与此相比,中国的经济却能扛得住。一家中国媒体报道称,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迄今为止,直接受到召回影响的产品案值7亿美元。这还不到去年出口额的0.1%,与今年预计1.2万亿美元出口相比,就更微不足道了。受影响最大的玩具,仅占中国出口额的1%到2%。除此之外,就算美国人想封杀所有中国制造的玩具,要在美国国内或任何其它地方再造一个同等规模的产业,都将极为困难:中国大陆产品占据了美国80%的儿童玩具市场。

     对中国公司来说,升级设施、提高质量控制以及增加员工都将是额外的成本。但是,由于工业企业的税前利润空间在7%左右,这些成本应该很容易吸收——特别是在公司能在提高质量的同时提高价格的情况下。更长远的景象是,安全担忧刺激了整合,导致剩余的公司产量更大。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完全不理会安全担忧。如果中国制造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那么,中国为提升价值链所做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中国去年出口增长最快的产品中,有些属于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如飞机零部件和轮船——两者的出口都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0%左右。

     如果品牌损害超出目前的低端产品范围,痛苦就指日可待。中国政府对不合格的美国大豆提出针锋相对的指控,乃是一种征兆,说明其担心国产产品的安全问题还会衍生出更广泛的影响。[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肖亭]

 

经济观察:“中国制造”绝非劣质品的代名词 
 

   新华网华盛顿7月15日电(记者刘洪)对美国人来说,“中国制造”的标签意味着价廉物美,但在目前的中国产品“质量风暴”中,一些别有用心的美国人将“中国制造”和劣质品画上等号。事实雄辩地证明,在美国进口的众多中国产品中,绝大部分是符合美国的质量标准的,问题产品仅是极少的一部分。

   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供的数据,尽管每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食品数额巨大,但被FDA拒收的中国食品的比例远远低于丹麦和多米尼加向美国出口食品的比例。

   数据显示,去年多米尼加输美食品中有817批次被美方拒收,主要原因是杀虫剂含量超标。同期,丹麦输美的520批次糖果也因质量不合格被拒于美国大门之外。而去年因质量问题被美方拒收的中国食品仅为391批次。另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多米尼加去年输美食品总额为3亿美元,丹麦为4亿美元,中国则达到38亿美元。

   而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一年里,被FDA拒收的外来食品中,印度有1763批次,墨西哥有1480批次,中国有1368批次,越南为533批次,日本为508批次,意大利为482批次。但2006年这些国家输美食品的总额除墨西哥达到98亿美元外,其他国家的输美食品总额都远小于中国:印度为12亿美元,越南为11亿美元,日本为5亿美元,意大利为29亿美元。

   即使考虑到一些不合格产品可能蒙混过关,上述数据也足以说明中国输美食品的质量较高,问题食品不过是很小一部分。各个国家都存在无良商家,当然也包括美国在内。根据FDA的公告,印度的黑胡椒、咖喱粉中就曾被发现沙门氏菌含量超标,墨西哥的干辣椒、蟹肉、棒棒糖也曾因为卫生不达标而被拒收。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日前发布的公告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该局的数据,去年中国输美食品中,被美方退回的不合格产品所占比例不到1%,这一数字低于同期中国拒收的美国食品比例。一些美国食品最近也被发现存在细菌含量超标、霉变和二氧化硫含量过高的问题,其中一些产品还产自美国的名牌企业。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目前大肆渲染“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显然是夸大了事实。因为一些政治人士的鼓噪,这其中也存在着“妖魔化”中国产品的倾向。

   已退休的FDA资深官员卡尔·尼尔森认为,个别产品质量不佳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大规模全球化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道理很简单,全球化促使各国商家寻找最便宜的商品,进口商要压低商品价格,出口商为拿到订单,则拼命压缩成本,一旦监管出现漏洞,一些无良出口商必然偷工减料,甚至“黑心”制造,从而造成恶劣的产品质量事故。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几乎每一种商品都可能是国际贸易的结果。产品质量问题往往牵涉到原料、制造、运输、销售等不同环节,是一个需要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

   要解决这个问题,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共同合作,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并强化对各个环节的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同时,各国也需要将完整准确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不能因为政治偏见和商业利益,夸张其事,片言惑众,出现“妖魔化”的结果。  [稿源:新华网][编辑:李艳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