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翻书。
都梁的《血色浪漫》里,钟跃民几个哥们动辄冒出一句:“你丫不想活啦!这四九城的顽主,还没有一个敢和我这样说话的!”通宵排队去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门票,一看人山人海的架势,钟跃民立刻兴奋起来:“嗬!够壮观的,四九城的顽主全来了,这回有热闹看了!”
四九城应该就是指北京城吧。
唐鲁孙的《中国吃》里,对北京城又另有一种叫法。“民国初年,六九城无论哪一类铺户,只要向京师警察厅领张开业执照,就可以挑上幌子,正式开张大吉了。”“糖炒栗子,大都喜欢用良乡琢县出产的栗子来炒,大家虽然用的都是良乡栗子,可是走遍了北平六九城,没有那一家用良乡栗子来宣传号召的。”
六九城似乎指的也是北京城。
北京城到底叫“四九城”还是叫“六九城”?Why?
多少有点考据癖,忍不住查了查,“四九城”的来历倒是查到了:
北京城自明代后形成“内九外七皇城四”的建设格局——指北京内城有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清代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将汉民全部驱至外城居住,腾出内城住八旗军队及所携家眷(直至清朝中后期,方有高级汉官被特赏内城居住)。当时的八旗很为自身的特权地位自豪,称自己的所居地为“四九城”,来标明自己是高于他人的特殊群体。后来“四九城”的称呼也就延续下来,作为北京城的一个代称。
但是寻寻觅觅,也查不到“六九城”这个称呼的来历。查到历史上的一个“六九城”是雒阳,其遗址在今河南洛阳以东15公里处。城内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平面为南北长约9里,东西宽约6里的长方形,故时人又称之为“六九城”。
谁能告诉我一下,北京的“六九城”的称号是怎样来的?莫非……北京人民都喜欢六九式不成?
最后送个礼物,关于“六九式”的百度图片搜索结果,十分性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