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个朋友忽然对我说:“你丫怎么这么高晓松啊?”我以为他在夸我像晓松哥哥一样才华横溢,不禁芳心暗喜,小心肝扑通扑通直跳。想当年,高晓松是我的心中偶像,一曲《青春无悔》唱了又唱。
后来朋友又跟我说:“喜欢高晓松?你可真无极!”一句话将我从天生丽质难自弃的美梦中惊醒,这才知道,原来现如今“高晓松”三个字已经跟“无极”划了等号。
亲爱的道声再见,转过年轻的脸……才一个低首的瞬间,高晓松已从白衣飘飘的年代直接跨入中年胖子的行列。歌曲上的才华用尽了就改行捣鼓电影,大家都说《那时花开》是好电影,因为大家都看不懂。电影上的才华也没了,留给高晓松的只有两条路可走:或者老老实实做人,或者整出点儿惊人的事来吸引眼球。很明显,老高选择了后一条路——先是在博客上贴了首满口脏话的垃圾歌《杀了她喂猪》,接着莫名其妙地趟入与韩寒论战的浑水。
按说高晓松跟陆川是朋友,为朋友出头无可厚非,只是他介入的方式让人啼笑皆非——说是韩寒17岁时写的那本《三重门》未经允许用了他的《青春无悔》的歌词,其实说白了就是帮陆川还有他尊敬的陆老爸出气的。
偶像啊偶像,法律是让你用来出气的吗?韩寒小朋友写的书我没有读过,但是人家一个80后,说出来的话可比你有见识多了:“我支持你帮助朋友,欣赏你的义气,但我不支持你对待法律的态龋墒茄纤嗟摹!碧枷瘢悴徊牙⒙穑克淙荒闶俏业呐枷瘢晌艺媸浅员鞫鞫换傲恕?/DIV>
有个国产电影里,警察抓住一个业余时间兼职做小偷的小贩,问他:“动机呢?”小贩慌张地回答:“报告政府,我只卖冻鱼,不卖冻鸡!”那么高晓松的动机是什么呢?波德莱尔说:每个故事都有三面:
他的,她的,和真相。要说高晓松跳出来的动机,同样有三面:老高说他是为朋友两肋插刀;韩寒说,陆川爱爸爸,这是势必的,高晓松爱陆川,这是突发的。要我说呢,这个精明的中年胖子决不会做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看看老高博客的公告栏:“没钱啦!准备大干快上还信用卡的帐单,并且还有一种叫追求的自屁股后头追来——拍电影!做唱片!写书!每年开春的三针鸡血打上先!”一切昭然若揭了,一个娱乐人物,一旦被打到遭人遗忘的角落,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老高当机立断,该出手时就出手,马上重新上位,站到了娱乐圈的风头浪尖。
在这场混战中,反倒是年轻的韩寒表现得让人佩服,比起“倒韩派”父子兄弟朋友齐上阵的混乱,孤身而战的韩寒酷得简直像古龙小说里那些不为江湖所容的少年侠客,韩寒自己也说了:“真正的高手都是独行的,顶多带一水平不怎么样的美女。”
最具讽刺意义的是,韩寒在书里引用的高晓松的那首歌居然是《青春无悔》!“你说岁月会改变相许终生的誓言”,不再年轻的高晓松,你真的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年少轻狂了吗?你真的丝毫不能了解韩寒作为一个少年人的心高气傲吗?我不信。
说到底,这个鼠肚鸡肠的高晓松曾经是我的偶像,也曾经是韩寒的偶像,事情总要解决,两败俱伤可不是我们想要的结局,至于解决的方案,我觉得韩寒的提议就不错——高晓松这事情,我愿意妥协。我愿意支付高晓松千字千元的最高稿费,就是200元。
风头也出了,200大元也拿了,老高,见好就收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