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因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论语》而“大红大紫”的学者于丹在北京举行了新书《于丹〈庄子〉心得》签售活动。在现场,一位壮男身着T恤,赫然写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不过不到1分钟,他就被推出会场。而在前一天,十位博士网上联名表态,称于丹“极度无知,传播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思想”,要求于丹下课。
本来,一个学者能够在全民娱乐化的当今“大红大紫”也不是坏事儿。又本来,学术思想,见仁见智,于丹的解释,也未尝不是一种“学说”吧。于丹自己就表示:“我的书好比麦当劳、肯德基。”言外之意,她在央视设坛开讲,将言辞火速结集出版就是一种快餐文化,老百姓自然可以挑挑拣拣,“爱吃不吃”。
因《论语》、《庄子》这样具有中华文化代表性的深奥之著,解读者众多,从古至今有多少人皓首穷经,至今犹未竞也。这些作古或健在的学人,对先哲首先是敬畏,其后是深研,再其后是苦思,最后才是“发言”,对其理论、思想进行延伸性评论合当小心翼翼,谨而慎之。说白了,这是“大餐”而非“快餐”。以这样的思路去对照于丹教授,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出来她的心思并未完全放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她完全清楚自己对孔子和庄子的颠覆性解读会是个什么本质,有一些随心所欲,稍加上几许漫不经心,比谁都更“娱乐”::“我对《论语》是只言片语、非学理化的阐述……我没备课,就是冥想,想如何把《论语》里做人的道理匹配点故事,这边是一主题词,那边是一点小故事,鼓捣到一起。”
假设没有上央视的《百家讲坛》,无论是易中天还是“女易中天”于丹,都可能还是大学里籍籍无名的普通教师,纵然他们有“深入浅出”的良好技艺,也绝对不会有这么多的听众。博士们的愤怒,是在抱怨于丹的班门弄斧,只可惜有些文不对题。因为于丹本来就没想给博士们启蒙,她那纯粹是冲着“娱乐”去的。退一步说,假如因此让国学的经典有了更多的读者,倒也不算是一件坏事。想通了这一点,我们倒要说她普及有功,戏说无罪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