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伍弱文
伍弱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684
  • 关注人气:2,4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敦煌莫高窟 散文

(2013-07-23 14:09:29)
标签:

旅游

分类: 博主的原创散文杂文

敦煌莫高窟(配图在附近件中)

伍弱文

 

古老三危山的金光,通过大泉河河水返照于莫高山的崖壁,出现了一些敦薨人的劳作生息的忙碌幻影,敦薨人自此把这块高耸的崖壁视为神物,称这块位于天山南麓、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的土地为“敦煌”,意指敦薨人之煌地。这些敦薨人,就是当年舜帝“窜三苗于三危”时的三苗人的后代,三苗是一个酷爱石头艺术的民族,他们开始在这座山崖上画上原始巫教的神像,如伏羲、女娲、西王母等。后来,巫教神像被浮沙埋灭,敦薨人只留下天山南麓霍拉山脚下一串串的石头墓。

敦煌,因地处交通要冲,自古你争我夺,战事不断,随之而来的是佛、道二教在莫高窟里摩擦式地并存及发展。三危山称作卑羽山时,是道教独撑着莫高窟的石像门面的时代。到了公元366年,一个叫乐樽的和尚,意外地发现发现了三危山的金光,他顺着金光,发现了崖上的敦薨人及道教神像,于是他毁掉这一些彩色的道教神像,凿出一些石窟,雕刻了第一窟佛教神像。佛教雕像工程持续了好几个朝代,唐代雕佛像雕得最多。其间,佛、道两教在这个地盘上明争暗斗,此起彼伏,至宋末元初,莫高窟的主场地还是佛教占着,壁画、经书的内容多以佛教为主,洞窟也称为千佛洞,而不叫千道洞。莫高窟的末代僧人是易昌恕,莫高窟末代道士是王圆箓。1900年王道士意外地发现了那个著名的藏经洞,他知道那是一些有用的东西,起初也没有轻易地毁掉,他急忙向管事的地方报告了,也向慈禧写了密信,都没有回音。他是道士,特定的身份决定了他不会把佛经做档案保管。后来,这些珍贵的佛经被斯坦因等外国人披着小恩小惠的外衣以“取经“的名义骗走了,但退一步想,当时被斯坦因等骗走,总比1922年被关押在这些洞窟中的数百名俄国士兵当燃料烧了来烤火要好一些。至少,这些经书还留在了人间。历史往往是这样,站的角度不同,看人的观点也必然不同,对从这点来说,王道士还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伍。

我到莫高窟时,那个王道士早已不在了,那个易僧人也早已不在了。我看到了王道士的墓,我看到了断崖上的蜂房似的石窟,我看到了一溜儿九层的飞檐楼阁,看到了35米多高的石胎弥勒大佛。在石窟间转来转去,像是在时间的沧桑里逆行,像是在一个古代画廊里转悠,五彩缤纷的雕像、壁画,像是被时间的手紧牵着,汇聚一起。莫高窟现在残存有492个洞窟,第112窟的“反弹琵琶”仙女,被模拟塑像,塑像放置在敦煌的市中心,成了敦煌市的城雕。那个王道士发现的藏经洞,在第16窟甬道右侧石壁上,石窟约10多平米,中间一道石墙将石窟一分为二,外室放置一座古代敦煌沙洲僧人的塑像,壁画上两名侍佛女郎身着广袖锦衣和曳地素裙,分别持杖、扇立于枝叶繁茂的菩提树下。据说石窟内室起初堆积着古代木牍竹简和各种纸绢写达5万多卷,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的古代文化浓缩在这些卷宗里。环顾四周,与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不经意间穿越时空对视,从佛经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神怪画、供养人画像里打听传奇故事。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乌孙夹击匈奴。前121年,汉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统率万骑从陇西出塞,进军河西,生擒了浑邪王的儿子,还缴获了匈奴的祭天金人,这些情节,画在莫高窟第323窟北壁弱。

莫高窟的壁画与雕像串连起来,是一部中国历史的连环画,它的背后活跃着一个又一个王朝,刀剑换来的安宁,安宁中暗藏着的刀剑,许多人在改朝换代中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许多幸存下来的人在神像前得到安抚。变幻的是丝路上的商人、战士、流亡者、宗教人,不变的是那些石像。人的思想、表述、愿望等综合起来,就是所谓的灵魂,或称作神。这些灵魂,就收存在石像、壁画里,供后人传递。我听得见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在这些神像里走动的脚步,窟外的风沙却不停地扑打着我,扑打着石窟文。

 

                                                 (配图在附件中,图片说明:莫高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