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皇家哥本哈根十九世紀丹麥之花十吋晚餐盤:白色雛菊

(2010-08-16 14:32:39)
标签:

皇家哥本哈根

瓷器

royal

copenhagen

丹麦之花

雏菊

文化

分类: 皇家哥本哈根
http://s13/middle/4783c8e8gd8b2e721973c&690

http://s5/middle/4783c8e8gd8b2e7776c84&690

長久以來,都以為不會有『丹麥之花』的收藏。
一來是其價格之高,使人無法不冷靜;
二來也可能由於其價格之高,使我心生逆反心理,
偏偏無法真的對這樣以丹麥本土植物圖鑑為本的豪華系列產生情意。

但真的是不喜歡呢?還是存心挑剔?其間不易分辨。
若要雞蛋裡挑骨頭,我想能抱怨的只是圖鑑風格的將植物根部都描繪得鉅細靡遺。
再者便是鍍金鋸齒狀的盤緣,尖細精緻到擺明不宜日常使用,只宜櫃中保藏欣賞,
一拿在手中,就有磕碰缺角的幻想縈繞,遑論日常使用或清潔。

不過,我連畫有小昆蟲的盤子都買了,難道植物根部會更無法接受?
再者,塞弗爾雙層鏤空杯碟,豈能比丹麥之花更適合日用?

顯然,我的疑慮與挑剔是站不住腳的,
而老實說,多數丹麥之花還是非常雅致精妙的。
設色輕柔如晨間的風,華貴金彩又如夏日最後的夕照……

再怎麼說,收藏瓷器的人,又怎能略過皇家哥本哈根丹麥之花這一塊呢!
總得收一件吧?!

http://s8/middle/4783c8e8gd8b2e79d9037&690

要是只收一件,我要收的是白色的花。
因為素雅是皇家哥本哈根的專擅,而素雅不過白色。
且在白瓷為底的盤面上,表現素白花色,需要極高功力,
乾淨、純粹、精確、簡約,
這是我對丹麥之花的印象,
也是我對北歐美學的印象。

http://s14/middle/4783c8e8g8deb7385658d&690
 
美麗卻銳利的鋸齒,奢侈的純金裝飾,
在正確角度光線下,閃耀出切割寶石般的燦爛鋒芒,
金色的嵌珠,粉紅色的長環,嫩苗與小花的垂飾,
溫柔的細節,寫在清淡的佈局上,
是成年人的品味,節制的華靡。

http://s3/middle/4783c8e8gd8b2e7ba2d12&690

盤底以工筆寫下植物的拉丁學名:Matricaria inodora Bsalina Wallr,
型號20/3549,
畫師編號8,
窯印只有三道水紋,而無皇冠標示與丹麥字樣,
應為十九世紀作品。

http://s8/middle/4783c8e8gd8b2e6af2667&690

附錄資料:

丹麥之花

http://program.ftv.com.tw/Variet ... oyalCopenhagen.html

相較於藍釉唐草系列,色彩雅致、筆觸細膩的「丹麥之花」更顯貴族氣息;最初丹麥之花,是因18世紀的丹麥國王克里斯汀七世為向俄國女皇凱瑟琳二世示好的代表性的大禮。

從表面紋路及立體花飾的雕刻、繪圖到描字,皆採手工製作,並以24K金鑲飾盤邊。經過12年的費時製作,終於在1802年完成全部1802件作品,它是全歐洲數量最多,也是最重要植物彩繪瓷器組。「丹麥之花」系列的問世卻奠定了在歐洲瓷廠地位,並在200餘年後的今日為皇家哥本哈根贏得「今之骨董」的美譽。

「丹麥之花」每一件作品都是精選質地纖細的瓷土作成素胚,在尚未完全乾燥前雕出鋸齒、鏤空形狀;盤上的立體花卉裝飾,則以巧手捏塑,細膩處還得藉助針尖,可見其難度之高。

塑型完成後,需要以1500度高溫素燒,燒出瓷器特有光滑細密質感,溫度的拿捏相當重要。丹麥之花對自然植物精確的描繪,優雅的彩描筆觸,及高超製作手藝,兼顧手感及美形,經典的「丹麥之花」時至 今日,成為丹麥國寶。

丹麥之花集合了藝術和科技的極致。每一件繪有植物、花草、菁苔或蘑菰的餐瓷,全是丹麥本地常見的植物,以拉丁文命名的植物名稱都 書寫於瓷器底部,一筆一畫臨摹自「植物圖鑑」的瓷畫,超過3000筆以上筆觸,每件皇家哥本哈根名瓷,都經由專業瓷繪師手工精繪,每件作品也都簽有繪製者的親筆簽名,呈現不凡的細緻和優雅。

丹麥之花器皿形狀有美麗的鋸齒邊緣,有些更為困難的鏤空,所有製程完全手工製作。「釉上彩」技術的復興,則是幾乎與粗陶器皿的發展同步。它的製程,必須再經第二次相對低溫的窯燒固著顏色,即所謂的硬焙燒之後,才在釉上著色。作品色彩和花樣更為瑰麗而豐富。

專業畫師根據瓷器形狀和大小,從手邊3000多幅丹麥植物圖鑑中選取 適合的圖鑑;然後開始在上過釉的光滑瓷器表面上作畫。先將植物全貌打底稿,再上色,每上過一層色彩,即需經過850度窯燒,以增加色彩之穩定性,至少需要上2層~3層顏色。

「釉上彩」繪畫的顏料都為金屬混合物,他們經高溫的化學變化後而產生色彩,例如紅色是含鐵的顏料所繪製、藍色含鈷、綠色是含銅。每件丹麥之花作品需要至少窯燒5次以上。「丹麥之花」因為完全由畫師決定圖案選取,因此每件作品圖案都不盡相同,形成獨一無二的結晶。

丹麥之花完成之後的60年,以之為名的第二套餐瓷,再現於世,尺寸比較小,只有725件,是作為嫁至英國的丹麥亞歷山卓公主(Princess Alexandra)陪嫁之用,她的王夫即為英國的愛德華七世(Edward VII)。自1864年之後「丹麥之花」持續產製,直至今日,只有丹麥女王及英國女王幸運地全套御用「丹麥之花」。

丹麥皇室為目前歷史最悠久的王室家族,自古以來,當皇室舉行婚禮時,人民會獻上賀禮以表對皇室致敬之意,而國寶級名瓷「丹麥之花」正是丹麥人民獻上的最傳傳統祝福。2004年5月14日,丹麥大王子菲德烈 (Federik)與瑪莉王妃大喜,這也是最近一次「丹麥之花」現身於皇室婚禮。


http://s10/middle/4783c8e8gd8b2e6d54bf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