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皇家哥本哈根唐草(平邊)收藏

标签:
皇家哥本哈根唐草平边royalcopenhagenbluefluted文化 |
分类: 皇家哥本哈根 |

皇家哥本哈根瓷器的『唐草(blue Fluted)』系列,
就如同麥森瓷器的『藍色洋蔥(Blue Onion)』系列,
都是歐洲最著名的釉下藍彩招牌。
一提到釉下藍彩,便明白是明清時期中國貿易青花瓷圖案的模擬改造。


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歐洲,瓷器唯東方是宗,
在好不容易破解了中國封鎖數世紀的製瓷秘方後,
歐洲皇室依舊著力於中國式圖案的仿製。
『唐草』、『藍色洋蔥』,甚至是之後英國設計出來的『藍柳(Blue Willow)』風格圖案,
都可視為這樣追嚮遠東的餘緒。
皇家哥本哈根唐草碟

皇家哥本哈根唐草壺

麥森藍色洋蔥碟

麥森藍色洋蔥壺

唐草圖案是丹麥皇家哥本哈根瓷廠的創業作之一,
早在西元1775年便開始投入生產,至今不衰,
從餐盤,衍生到居家的小件裝飾物,如燭台、相框甚至雨傘,
都能見到這經典圖案的廣泛運用。

即便到了這高度量化生產的時代,唐草系列依舊堅持全套手工,
從描線、塗彩、上釉、鑽孔到組裝,都是由手工完成,
世代相傳的精巧技藝,一絲不苟的人員培訓,
在今日看來,倍顯矜貴與人情味。


其中光是描繪本身,即使是最簡單的物件,也需1197次筆畫,
熟練的畫師最少也得花費半小時的功夫;
如果是複雜的全花邊燭台圖案,則甚至要畫上數天。


唐草圖案以線條為重,
無論是直線抑或弧線,都需要相當的筆力,才能畫得剛勁俐落,
不僅近看要嚴謹不紊,遠觀且求平衡協調。
由於是釉下彩,描繪於尚多氣孔的瓷胎上,一筆畫壞便很難挽救,
加上瓷胎上滿是細密的貝殼紋,使得線條的推展要比畫在平面難上許多。
一般畫師作畫時,都有自己獨特的固定絕門:
如何將杯盤緊抵住桌面或角邊,又如何將自己的手臂靠妥頂住,
都是繪製唐草的必備招式。

唐草圖案分作三種,
一是最基本且淡雅的平邊唐草(Blue Fluted Plain),
一是最繁複華貴的全花邊唐草(Blue Fluted Full Lace) ,
最後的則是介於其中的半花邊唐草(Blue Fluted Half Lace)。
平邊唐草

全花邊唐草

半花邊唐草

三者都有相同的圖案元素:
即抽象畫了的菊花、蓮花、委陵葉與棕櫚圖案,飾以草狀鬚紋。
凡有蓋子的器皿,則蓋頂多有蝸牛殼型的裝飾鈕,增添情味。
平邊唐草圖案

蝸牛殼狀壺蓋紐

一般而言,花邊與平邊的差異在於花邊有貝殼鱗紋般的蕾絲,平邊則無。
平邊唐草

花邊唐草的貝殼鱗紋蕾絲

在半花邊圓碟上,若圖案四分,則飾有四處蕾絲;
若圖案三分,則有三處蕾絲花邊。
全花邊則加倍,有時蕾絲甚至環繞滿溢盤緣杯緣,
也有多角(六角、十二角等)複雜的型制設計,
也有不少全花邊的唐草作品以鏤空裝飾,倍增精麗脆弱的奢華感。
三分唐草

四分唐草

全花邊唐草的滿溢蕾絲

六角全花邊唐草

十二角全花邊唐草

鏤空全花邊唐草


整體而言,平邊與花邊甚易分辨,但全花邊與半花邊的差異則有時難以釐清。
我的皇家哥本哈根平邊唐草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