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挑食宝宝欢子 |
分类: 育儿 |
小欢从来不挑食,这是真的!小欢不但不挑食,她的“重口味”有的时候我的无法理解。都说小孩子的味蕾是最敏感的吧,很怕一些强烈的味道,可是小欢却喜欢吃一些甚至连大人都不喜欢的味道,比如说炒菜里炝锅的葱和蒜。再比如说一些味道浓烈的水果味道,像柚子和酸橘子等等她都能够接受。因此我们给小欢的饮食从来没头疼过,都是我们吃啥她吃啥,几乎没有刻意做过“小炒”这让很多妈妈羡慕不已,不妨我今天也来分享下我的经验吧,面对一些“挑食宝宝”我们也要有点办法。
办法一:语言的重要性
千万不要忽视人类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建立沟通联系的第一桥梁,很多时候孩子都会被身边人的言语所影响。现在回想起来,小欢之所以“重口味”喜欢葱姜蒜,这也和我们平时说的话分不开。记得在小欢还没尝试过葱和蒜的味道时我们并没有腔调过葱姜蒜和其他食物的分别,相反的,在一次吃饭的过程中,小欢无意夹起一片大蒜时我们也没有反对,而是告诉她,“这是大蒜,你可以尝尝,这是炒熟的蒜,味道发甜,和生蒜不一样的,要是生蒜就会有点辣。”从这之后小欢总会挑着炒菜里的大蒜吃,还有模有样地告诉我们,”熟蒜是甜的!“可见语言诱导的强大性啊!
办法二:不在最初干涉个人喜好
其实说起”挑食“这个话题我们是矛盾的,你认真思考一下,即使是大人哪个没有个口味的偏好?湖南人嗜辣,贵州人爱酸,北京人口味偏咸,四川人爱麻……每个人还有不同的口味喜好,越是成年人越会执着地追寻着某一个偏好了。而相反,只有小孩子才是最有探索性最好奇的年龄,这和”挑食“这种追求某一偏激喜好是正好矛盾的呀?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和某种”叛逆“是分不开的。
探索性是每个孩子的本性,不会因为性格差异有太大的分别,只要是孩子就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然而身边却出现了太多的孩子是食物”偏执狂“,比如说小区有个2岁的孩子只是主食不吃蔬菜、水果,大便干燥到三天一次。还有孩子才一岁,居然吃香蕉能够准确分辨出是否是都乐的进口甜香蕉,国产香蕉从来不吃。现在回看这些古怪的行为,其实不难发现它们往往和孩子的逆反分不开。一些孩子在最初的探索阶段会出现一些反复探索的习惯,其实小欢也是这样的孩子。比如说从来没吃过猕猴桃,有一次接触了猕猴桃开始打爱,那段时间什么水果都不吃了,就反反复复吃猕猴桃。但是因为我对小欢是了解的,她并不是挑食的表现,而是一种对味道的探索,等探索结束就不会再如此依恋了,果然在吃了一个星期猕猴桃后小欢结束了对它的迷恋,又恢复了正常的饮食习惯。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是如此的,可惜很多家长总是在孩子探索的最初阶段就开始干涉,总说,”你别总吃……“这样孩子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我做的,一定越有趣,我越要这么做下去。“久而久之形成了某种偏执。
办法三:通过“别人”来侧面教育
我说的这个“别人”可以是除了父母外的其他人,也可以是一些书籍或者其他教育形式。最好的例子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幼儿园效应”。几乎每个小朋友到了幼儿园,进入集体生活后,饮食习惯都会多多少少发生重大变化。这就是“别人”影响的魅力所在了。一些孩子自己吃饭没胃口,但是看别的小朋友吃的很香,也开始尝试模仿。而一些优良的读物也会改变小朋友的一些生活习惯,给孩子找本喜欢的读物是必要的。小欢很喜欢《脑洞大开》这个系列的书,其中有位奥格尔先生吃了辣椒,结果被辣的跳了起来。从此以后要是遇到一些很辣她无法接受的食物时,我就会小心提醒她,“这是奥格尔先生吃的辣椒呦!”她就不会去尝尝味道了。
办法四:不能左右孩子,只好改变自己
孩子的天性是纯真可爱的,虽然我们不断地树立一些规矩和习惯的概念,但是很多事还是没能完全建立起意识来,面对孩子时家长很多是无奈。但是我们就真的没办法了吗?毕竟我们是成年人呀,如果不能改变孩子,不如改变自己吧!比方说提高一下自己的烹饪水平,学习几个从来没尝试过的烹饪方式,来给孩子创造新鲜的体验,把一些孩子不能接受的味道转换形式,让孩子能够接受。其实最简单的办法我们也是常见的呀,比如不爱吃蔬菜的孩子,把蔬菜变成馅料,做成包子、饺子等,或者是给不爱吃水果的孩子做一款水果蛋糕等等。
不知道这些办法能不能帮助到你,但是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一定可以改善一些事情。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在磨合,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也是我们大人。“挑食”只不过是一时的现象,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它,大家行动起来吧。
前一篇:颐和飘雪独特美【博客首页推荐】
后一篇:冬季给孩子更多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