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年》——《圣经》也可以拿来恶搞吗?

(2010-12-09 22:28:51)
标签:

影评

公元元年

娱乐

有的时候我真的很不明白美国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看他们的喜剧总和我们的思路不一样。首先是他们的笑点跟我们不同,我们笑到肚子疼的时候他们不以为然,而他们笑出眼泪时我们也会不为所动。这就是不同文化下的娱乐市场。说到市场我就在想,现在还有几个电影人是不用考虑上座率的?因此在我看来现在的电影多多少少没那么纯粹,总得弄点噱头出来提高一下上座率。而这部《元年》就不同了,它根本就不是弄出点噱头来,它的整个影片本身就是一个噱头,很纯粹地拿《圣经》恶搞了一把。  
 
《元年》的故事梗概很清晰,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不同场景的大串烧。每个场景都是《圣经》中的经典片段,串联它们的是两个核心人物——猎人。它们不小心烧毁了自己的村落,然后被迫逃亡,从一个情景穿越到下一个情景。别以为这里的“穿越”是时下我们网络小说里最流行的那种穿越,它的跳跃性没那么强烈,但是故事连贯性还是有的。两个倒霉的猎人总是不停的逃亡,在每一个场景里都有不同的不幸出现,然后他们再跑到下一个场景里去避难。  
 
其实恶搞也没什么不好,这种带着“白痴”感觉的电影也能够迎合一部分受众的需求。但别以为看“白痴”的人就都是白痴,恰恰相反,喜欢看恶搞电影的人其实才是最挑剔的。恶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很强的逻辑性和超人的娱乐感。如果一部恶搞的电影让人看出“白痴”来,那么它就是失败的。《元年》是否是成功的我也不好说,从票房上来看似乎并不乐观,但从题材来看它确实很有开创精神,有的时候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标准也不全是靠票房说话。  
 
一部恶搞题材的影片内容还不是关键,细节有的时候也决定成败。我觉得《元年》的细节处理比整体构思要好许多,尤其是该隐杀亚伯的那段。该隐用石头猛砸亚伯的脑袋,发现他死了就表现出无比恐慌的样子来,一会亚伯醒过来他就又用石头砸过去,然后继续恐慌。就这么反反复复折腾了好几回才把亚伯杀死。但是这样有意思的情节毕竟少了点,而且从台词上来看,似乎应该更滑稽些。恶搞的手段有很多,其中旧元素的新组合就是一种很受用的手段,比如在《元年》里以圣经•旧约的时代为背景却以当代的事物为台词就是一种相当滑稽的表演,如果这样的台词能更多些,我想《元年》的效果就又不同了。  
 
看一部恶搞喜剧的好处就是一点也不累,不管是否看得明白都可以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悠闲地把它看完,谁也不会期待着结果的出现。《元年》的结局跟想象的无异,但是在看完整部影片后再来回味预告片和介绍,感觉似乎与最初想象的内容相差甚远。也许是因为我所受到的文化熏陶对《圣经》的理解并没那么深刻,也许是因为我还不能完全理解美国式幽默,总之总觉得这个《元年》也并没怎么把《圣经》恶搞,它跟任何一部美国式恶搞影片来比似乎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老一套手法,只不过这一次《元年》的背景选择了《圣经》罢了。  
 
《圣经》到底能不能拿来恶搞?要我说这件事不是我们说了算的,毕竟这种宗教文化本来就不属于我们民族。因此《元年》究竟恶搞得是否成功我们也不多加评判了,我们只是看一部喜剧罢了,和其他的喜剧并没什么区别,是否另人发笑才是关键,如果你笑了说明它还是不错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