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昌生于1940年,作曲家,祖籍山东,生于哈尔滨,幼时随父母移居韩国,1962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1966年开始从事音乐创作,主要为电影配乐和写作电影歌曲。20世纪70年代,刘家昌的歌曲开始走红,并培养了大批乐坛重量级人物。之后,刘家昌又从音乐创作转入电影拍摄。20年前,刘家昌退隐艺坛,与夫人甄珍客居美国。2001年,刘家昌举家回迁,在上海定居,并复出乐坛。
台湾乐坛代表人物,35年创作代表作1300多首,很多作品畅销是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电影高产和高上座率有关的,由他创作的这些电影的主题歌,流传甚广,互为影响。如:《庭院深深》(电影《庭院深深》的主题曲);《小丑》(电影《小丑》的主题曲);《云河》(是电影《云河》的主题曲)等。其作品中贯穿着的孤独感,漂泊感和对温暖,归属,家园,幸福的追索,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和映射。
此外,很多歌星都是由刘家昌带入行的,如甄妮、张艾嘉、费玉清、陈淑桦、凤飞飞等,并由于演绎他的作品而一炮走红,成为十余年花开不败的一线歌星。这一代音乐人不讲究音乐上的技巧和繁复花俏的机巧形式,演唱实力上并不存在不可超越的地方,但在所处时代,以在歌厅直接面对观众演唱居多,其为了音乐而音乐的诚恳态度和处理音乐作品的实战水准,都是现今歌手很难达到的。
论及六十年代流行歌曲的第一把交椅,应该要首推刘家昌,这个人称“鬼才”的大师,除了作词、作曲一把罩外,他还能拍电影,而且都是有得奖级水准的。从他创作的第一首歌“月满西楼”以来,他的歌曲就成了票房保证。刘家昌的作曲曲风很有个人特色,辨识度很高,以抒情擅长,早期他也是琼瑶电影的指定作曲家,“月满西楼”、“庭院深深”、“一帘幽梦”都堪为当时的代表作,而后“往事只能回味”在大街小巷流行,更将他的成功推向了高峰,黄莺莺、刘文正…等人赖以成名的“云河”、“诺言”、“小雨打在我身上”相继风靡,更使得他的大作一时之间成了流行歌曲的金字招牌,众歌星争相传唱,而大师每隔一段时期就会震撼歌坛一次,似乎永无见江郎才尽之迹象,令人不得不佩服于他对市场流行度掌握之准确性。
因为拍电影的缘故,有一段时期,他都是以自己写的歌、搭配自己导的电影,相得益彰,【※当时他最常搭档的作词者为孙仪先生】,历经岁月的考验,电影的情节可能早已被遗忘,然而片中动听的主题曲却仍一再被传唱,例如“誓言”、“深秋”、“秋诗篇篇”、“烟雨斜阳”…光听这些歌名就不难想像,这位大师的性格应该是挺浪漫的,确实,由他最常描写的题材来看,他的确有些“梦幻”,最常见于他字里行间描写对“秋天”的赞叹,对“家园”的思念,似乎写景在他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他的作品堪称为流行歌曲的“王维”般“歌中有画”, 听他的歌要特别注意他对主副歌衔接时用的过门音符, 或是尾音, 很多歌手唱著唱著, 不觉中都有刘家昌个人的影子在!
除了梦幻式的情歌外,因为拍摄爱国电影的关系,刘老师也为自己开创了一条创作的新路  ̄ 为中国人创作了“梅花”、“中华民国颂”、“国家”、“我是中国人”…等重要作品,这些歌曲每每在元旦、国家的升旗典礼,在宣慰侨胞的舞台上堪称为必唱的曲目,甚至可说自由中国里没有一个人不会唱他的歌,可见他的影响及贡献度有多大。
七十年代初期,刘家昌的作品已大为减少,大部分时间是在“作育英才”之上,然而他仍创作出如“一串心”、“扬帆”、“不一样”、“独上西楼”、“在雨中”等一连串的畅销歌曲,他的作品仍有他一贯的刘式风格  ̄ 简单、流畅,让人朗朗上口,七十年代的后期,流行歌曲已改朝换代,大师虽已光荣引退,然而他的众多作品仍被列为经典,而他做音乐的态度与成就,也深深启发了后辈的创作者,如陈昇…等人。今日, 如果爱国的刘大师在此社会开放,然政治敏感,国家认同模糊不清的时期时候,再有一首像“中华民国颂”这样“震撼国人”的歌曲出现,相信那将是所有中国人的一种福气吧!期待那样的福音!!
你听过《在雨中》、《梅兰梅兰我爱你》吗?如果你听过,你一定觉得它们都是一些很好听又都不太难听的歌曲,这就是刘家昌的贡献,他把歌厅歌曲做成了让人们在大街小巷争相传唱的艺术品。刘家昌是70、80年代最让人心服的音乐人,单从个人才华来讲,他甚至不在罗大佑之下,所不同的是大佑像一个愤怒的诗人,总是曲高和寡,而刘家昌则更像一个宫廷词人,他在温暖富足的生活状态下,乐此不疲的创作着一些更贴近“白领”的情歌。他的歌在大多数时候就像一剂麻醉剂,让人们缓解了生活的压力与艰难,在刘家昌那奢华衰怨的感伤旋律中无伤大雅的徜徉那么一回。有那么多的歌厅歌手在吟唱着刘家昌的歌曲时被发现并一举成名,尤雅、姚苏蓉、邓丽君、罗时丰、林淑蓉、江惠、千百惠、凤飞飞、费玉清、刘文正、高凌风、欧阳菲菲、甄妮、翁倩玉等……他们中有的人后来昙花一现,有的人红透了天。今天,刘家昌已年老退隐,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创造了台湾流行乐坛的神话,他的歌曲在旋律方面朗朗上口细致唯美,几乎一经推出就能广为流传。这份水准,至今还没有几人能与之相比。
刘家昌在40多年的音乐创作中留下2000多首作品。其中近200多首作品如《我是中国人》、《梦驼铃》、《梅兰,梅兰我爱你》、《在雨中》、《往事只能回味》、《梦乡》、《独上西楼》、《庭院深深》、《我家在哪里》、《一帘幽梦》等在当时家喻户晓,即使在今日的卡拉OK中也热点不衰。同时,他还执导过100多部电影,其中包括《八百壮士》、《黄埔军魂》等。
年已六旬的刘家昌在七八十年代曾垄断台湾歌坛20余年之久,创作了2000多首作品,其中《中华民族》、《梦驼铃》、《梅兰梅兰我爱你》、《庭院深深》、《一帘幽梦》等200余首歌曲在海峡两岸传唱。为歌迷所熟知的邓丽君、凤飞飞、刘文正、费玉清、甄妮、黄莺莺、陈淑桦、蔡幸娟等很多华语流行乐坛巨星级的人物,都曾经是刘家昌栽培、提携过的弟子
有人说,台湾华语流行乐坛的30年间,有3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即70年代的刘家昌,80年代的罗大佑和90年代的李宗盛。同时,由于70年代的娱乐消闲方式很少,不是电影就是歌曲,不像今时今日有电脑、互联网、电子游戏、电视等多种选择,所以三人之中又以刘家昌的影响最大!
刘家昌1972年以[晚秋]一片走红,成为著名的快手导演,同时又以"往事只能回味"、"海鸥"等曲轰动一时,曾编导、配乐过无数电影.
刘家昌是:台湾乐坛代表人物,,很多作品畅销是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电影高产和高上座率有关的,由他创作的这些电影的主题歌,流传甚广,互为影响。如:《庭院深深》(电影《庭院深深》的主题曲);《小丑》(电影《小丑》的主题曲);《云河》(是电影《云河》的主题曲)等。其作品中贯穿着的孤独感,漂泊感和对温暖,归属,家园,幸福的追索,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和映射。此外,很多歌星都是由刘家昌带入行的,如甄妮、张艾嘉、费玉清、陈淑桦、凤飞飞等,并由于演绎他的作品而一炮走红,成为十余年花开不败的一线歌星。这一代音乐人不讲究音乐上的技巧和繁复花俏的机巧形式,演唱实力上并不存在不可超越的地方,但在所处时代,以在歌厅直接面对观众演唱居多,其为了音乐而音乐的诚恳态度和处理音乐作品的实战水准,都是现今歌手很难达到的。
刘家昌在前年将作品签给许常德代理时,许常德就计画帮刘家昌的作品做一系列发表,许常德认为刘家昌是华语乐坛最伟大的、影响力也最大的大师,他的作品不但耳熟能详,而且每首歌背后均有电影,电影巨星可勾起你所有画面,像林青霞、柯俊雄、张艾嘉、胡茵梦、谷名伦、甄珍……等,“梅花”、“往事只能回味”、“一帘幽梦”、“月满西楼”、“只要为你活一天”……,对于4、5、6年级生,是一次完整的回忆全系列。
King of The
Loneliness!寂寞歌王刘家昌自民国60年代起一连发表了数百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我家在那里、往事只能回味、只要为你活一天、小丑、晚安曲、海鸥、扬帆、云河、独上西楼、、、在当时所有红极一时的名歌手都曾唱过刘家昌的歌。如邓丽君、凤飞飞、刘文正、尤雅、甄妮、翁倩玉、银霞、萧孋珠、费玉清……
刘家昌的歌曲在当时那个年代会引起如此大的回响及流行,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旋律易记好听,如“往事只能回味”2.歌词直接打动人心,如“小丑”3.极富时代背景感的寂寞、忧伤,如“我家在那里”4.激励振奋人心,如“中华民国颂”、“梅花”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年代“家”、“孤独”及“渴望幸福的感觉”是每个人共同的愿望,所以刘家昌以其特有的韩国音乐元素中所带有的寂寞忧伤,瞬时掳获了全台湾的歌迷。所以我们称他为“King
of The Loneliness”寂寞歌王。
许常德认为刘家昌是华语乐坛最伟大的、影响力也最大的大师,他的作品不但耳熟能详,而且每首歌背后均有电影,电影巨星可勾起你所有画面,像林青霞、柯俊雄、张艾嘉、胡茵梦、谷名伦、甄珍……等,“梅花”、“往事只能回味”、“一帘幽梦”、“月满西楼”、“只要为你活一天”……,对于4、5、6年级生,是一次完整的回忆全系列。
如今的华语歌坛大哥大李宗盛在提到自己的成长历程时,毫不讳言地说,自己早期的一首作品《云雾》颇有当年刘家昌的味道。他认为刘家昌是20世纪70年代对台湾乐坛影响甚远的一位音乐人,更力赞对方是创作行业的奇迹,因为在他的全盛时期,一年便有十几、二十首流行曲,以目前乐坛的发展情况来说,这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一件事。当年,在事业的高峰期,刘家昌选择了退隐江湖。如今,在华语歌坛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无规则游戏时代,他重出江湖。据说舆论对他的重出江湖并不太看好,他们称他为“老英雄”,并流露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怀疑。然而,在退隐歌坛20年后,刘家昌还是在自己的宾馆里打造了一个音乐中心,他说:“我就是想培养一些国内的歌手,让他们出去。现在的国人总是没有自尊地崇洋,,为什麼一个歌手都打不出去?我的学生,从邓丽君开始,一个一个开始红。过去带著歌手打进中国大陆的是我,现在带著大陆歌手打出去的还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