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就是烧羊肉,所谓烧,在清代食谱里有炸的意思,烧羊肉,是先将上好的羊肉用老汤炖煨,再用油炸。虽然好多清真馆子都做这道菜,但还是白魁老号的最好吃,选的是最精的羊腰窝,,老汤炖,再加上炸得焦,香油喂的足,入口焦香无敌,羊肉味十足,里面嫩的毫无抵抗,极为入味,甭看其貌不惊,味道绝对是惊了震了!
这是葱爆羊肉,冬天的时候我们自己在家也常坐,我通常做一大盘子,被我们家的小吃货吃的就剩下葱了,连我下筷子的机会都没有,这点跟我小时候巨像,超级爱吃葱爆羊肉。
白魁家的葱爆羊肉也不赖,不油不柴,水爆的,羊肉也选的不错挺嫩。一点没有筋头巴脑的。
这跟豆汁是哥们,麻豆腐是制造绿豆粉丝和淀粉的下脚料,发酵后的豆汁用火烧开,用布过滤后流下去的是豆汁,布上边控净水分的就是麻豆腐。由于经过发酵,与豆汁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酸香味,老北京人与嗜好豆汁一样,也特别爱吃麻豆腐
炒麻豆腐要用羊尾油、黄酱加上青豆芽或者雪里蕻要炒至黏黏糊糊的,呈灰绿色,炒好后,将炸好的红辣椒油泼在上边,我妈年年冬天都离不开这道麻豆腐。看着不漂亮,吃着特好吃,比豆汁润滑,带着羊油的香!吃到嘴里有豆和雪里蕻的惊喜!
这叫炸松肉,做的好了甭管什么时候吃都是酥香的,不好的放时间一长就特皮,白魁的这个不算好的,吃着一般般
烧饼夹牛肉,现在我的早点还经常是这个,再来碗豆汁或者羊杂
驴打滚,黄豆面的,我奶奶以前特爱吃,我们家小吃货也好这口,“驴打滚”名儿不好听,但是用黄米夹馅卷成的长卷,因卷下铺黄豆面,吃时将长卷滚上豆面,样子颇似驴儿打滚,因此得名。“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
豌豆黄,这个据说慈禧太后特别爱吃,我不好吃甜食,我们家的小吃货嫌弃豆腥味大太甜,也不大爱吃,但我妈特好这口,觉得越吃越有豆香味儿!
雀巢鸭四宝,这个我觉得一般,不做更多推荐,没有全聚德的好吃,不过白魁的烤鸭烤的还不错,妞和小吃货经常来吃,就是等的时间很长,但是终究不是专业,烤鸭的酱没有全聚德的好吃,不过图离家近,吃着还放心,还有就是这里的服务员大姐都跟自家熟人似的,所以来这儿吃烤鸭我觉得也不赖!
从楼上望下去,这位白帽子的就是白魁老号的老师傅!
对面的长虹影院,白魁的生意现在不错还真的仗着这电影院呢!
甭看这写着白魁老号饭庄,但一层是隆福寺小吃当然也是清真的,二层才是白魁老号的饭庄呢,二楼是单点的,一层是买票自己去选去!当然你在二层吃饭,也可以让服务员大姐帮您端点一楼的小吃。这里的大姐都特亲切,回回去了都招呼着,来了您,我们家小吃货跟一大姐混的倍儿熟,每次都跟人家神聊一气,上次的时候才被她妈招呼回来!
这老字号真的有年头了!
您记好了吗?
这是营业时间
早年间特别火的隆福大厦,一把大火就没有了生气,着火的时候我正在院里玩,听见说我还过去看了一眼,后来见浓烟滚滚,家里大人就赶紧叫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