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联考了,联考后的校考也不远,整个训练应该进入复习、巩固阶段。人人知道这个时间段很关键,但是关键时刻怎么做,这才是最要紧的,我们缺的就是“办法”。
大部分孩子处在一个“大集团军”中的水平,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很重要了。
都知道考试之前要复习,要突击背诵记忆一些东西,单靠平日的学习和积累是远远不够的,你可不要说你当年考前不背诵不记忆,照样考得很好,那是吹牛!
都知道文化复习会划出很多重点,老师也给个复习范围,甚至打听具体的题目等。
专业也是这样!
专业怎么也是这样呢?我告诉你这个道理!
孩子画了几个月了,什么都画,这是对了。复习了就不能象平时“上课”一样了,要突出重点了。当前的联考科目和要求就是重点。了解这个不难。
遇到背诵的东西,我们常常有这么一种现象,打开书本看着,什么都明白,合起书本,一句也背不出。为什么?不熟练!
以色彩静物为例,数月来,孩子画了各种各样的罐子,大口的、小口的,有把的、无把的,圆的扁的,大概画了几十次了,可是一闭眼,浮现出来的还是各式各样、印象模糊的罐子,当真默写“罐子一个”,印象模糊了,“看不见”罐子了,照样傻眼,画出来的水平还是一般般,正常情况下比写生再差点。如果这个样子,就等于没有复习。
你把画过罐子拿出来,或者临本上找找看,哪个罐子是老师表扬了的?哪个是你最容易表现的?(不是找哪个罐子漂亮的,你喜欢的),找简单的,容易刻画见效果的,(不要找难的挑战自己)好好再画几次,记得型是怎么样的、颜色是怎么调的、哪里是关键部位要刻画的,把这个弄好了。总之,老师说要画罐子的,考试说要画罐子的,我就把这个特地准备的罐子奉献出来,画到自己想吐为止,我坚决“不会画”第二个!!!我女儿曾经说过,一个玻璃杯她可以在3分钟内搞定,不是水平如何高,是盯着一个画熟了、画好了。
这就是复习的办法,典型的静物就要这样准备。构图不会吗?让老师一起挑个横构图和竖构图,牢牢记着,把考试要求的静物替代上去啊!现在练习的,我就拿这个构图,我“不会”构第2种图,更不会在考场上苦苦思索!!!
衬布,别把衬布、背景不当会事情,衬布也是静物。画不好?可以啊!找临本,选好了,再要画什么衬布,就是你了!练熟了,什么褶皱啊,除了固有色之外,它再抹了点什么颜色,为什么抹这种颜色,搞明白了。牢牢记住!!!
静物千千万,重要的静物就要准备一下“拿得出手”的。没有画过、来不及训练怎么办?看,仔细看。临本上发现了青菜,我没有画过,也来不及练了,那就记着这棵菜,就这棵,看作者是怎么样表现的。鱼、肉。。。。,你就记着,鱼只要记一条,不要第2条,你记不住!静物就是这样积累的。
再以素描头像为例,默写为多。按常规3/4侧,大正、大侧也不会很多。也不外乎男女老少,基本归类为男女青年、男女中老年。几个月来,孩子画了很多的头像,人的长相一人一个型,往往画了就忘,没有仔细研究。现在怎么办,简单。男女青年、男女中老年的3/4的找出个好的来,以这个男青年为准,再好好研究,画好,反复画,就画这个人,熟悉得像自己的男朋友,象自己的兄弟。再结合男女老少的结构特点和你学到的知识,把这个男青年改为老头、女青年、女妇人,很多无关紧要的部分是不需要动的。我前面文章中给过一个男青年的结构,好好看看,拿张小纸头好好画画。
现在的情况是,给孩子5、6个小时画个头像,看似还可以,基本上能整体完成了。考试3小时,3小时的作业拿出来一看,毛糙了,五官刻画了一下,脖子、衣服等于没有画,为什么呢?来不及!
这样的孩子不是不会画,就是慢,整个3小时没有计划,什么时间画到什么程度必须要练。要快,一定要快,3小时能画4小时的程度,甚至5、6小时的程度,这就妥了。
快不了吗?不,能快!每次画画要进入考试的状态,3小时的时间就是3小时的有效时间,不要磨蹭!不要东看西看!不要嘴巴“讲故事”!
各省联考“风格”的确有些不一样,是人为造成的,我们先不要说这个风格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你省联考的高分试卷,至少一定要看见什么样子的画能够在联考中得高分。你必须看懂它为什么得高分,别不服气,别光看见人家的不足,要学,只有这样心里才有数。
速写有两种,一种是画人物动态的,比如站姿、坐姿、蹲姿,这个再画室里练了又练,把比例、动态画准,这个最基本了,没有办法,连比例也搞不准,也只能听天由命了。线条要流畅,膝盖贴肉的线画实画浓,裤管稀里哗啦不要画实了,近的地方浓,远的地方淡,前面的手脚要实,后面那只脚虚一点。这么说不是绝对的,但是比你一个象国画白描的肯定好。这种速写关键要体现五官和手的细节,手的细节要画出手指的关节,记住了!
还有一种速写叫“命题场景”,这个除了要有动态速写的基础外,还要有点设计意识,要重点画好主要的人物,画出表情来,画出故事来,后面的、辅助的人物可以简单一点,有个动态的形状也可以了。浙江联考30分钟画4个人,你怎么画啊?就是这样来画!这种速写有故事性,要生动,重点人物要有表情!
也许你不耻这样的应试办法,也许你又要大谈或者抱怨当前的高考制度。算了,闭嘴!其实大家心里明镜似的!只是:从来只有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没有改变社会以适应你!何况应试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应试也是一种能力体现!
我不是专业老师,但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专业水平一般般的,该什么办?也许联考就是定终身了,如果还是象之前学画那样渡过这个月,也就废了。我帮不了多少忙,只是把我看见过的、自己思考的告诉大家,也许老师也已经在这样做了!同为艺考生家长,我太了解其中甘苦。
众所周知,文化要复习,临考前也要挑重点背背题目,做做习题,不可能象平时上课那样渡日子了。
专业,有何尝不是如此?!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临阵磨枪的几个文字也写完了,我也想不出别的办法了。群里的家长都是好家长,都已经尽力了,说句良心话,你已经有充分的理由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对得起你了!”
结果如何看造化,祝愿孩子们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