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林黛玉还是尚雯婕?
--------------------------------------------------------------------------------
2008年01月24日 14:04 青少年报
综合素质决定孩子将来成功与否——让孩子做林黛玉还是尚雯婕?
文/魏敏
林和尚虽都是高才生 心理素质却天差地别
林黛玉和“超女”冠军尚雯婕都是学习很好又多才多艺的才女。尚雯婕不仅唱歌能拿第一,而且还是复旦大学法语系的高材生。据她的老师在电视晚会上讲,尚雯婕在法语口语翻译上的水平,可以排进上海前5名。当然,林黛玉也不含糊,她不仅文章诗词了得,能在贾府海棠诗社举行的颂菊诗歌大赛上,以一首七言《咏菊》力拔头筹,而且她的知识面很广,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林黛玉的学习能力在当时的贾府学区,不论男女都无人能出其右。
但是,如果我们先抛开她们的才学不论,再从心理素质观察二人,那她们之间就是天差地别喽!黛玉的人生观基本上是以消极和悲观为主色调的。因而,她的情绪状态多数时候也都处在哀怨、凄婉之中。长期的抑郁情绪反过来又损害了她的身体免疫力,使得她经常处在亚健康状态。另外,黛玉还有个毛病,就是遇到任何事情,她都习惯先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比如有人给她送花,她先想到的是,“谁先拿的?为什么我最后才拿?”这样,她会把本来是送花与得花的喜事,搞成有人在欺负她的丧事。从心理学上说,她多少是有些自虐倾向的。
而从市井人家走出来的尚雯婕则大大的不同,从小到大,她所拥有的各种机会都是她自己争取来的,积极进取是她的生活主旋律。看她参加“超女”比赛的整个过程,你就可以领教她的这个特点。
当她下决心参加“超女”比赛后,就于当年4月先去了最先开赛的杭州选拔赛,结果早早被淘汰掉;5月,成都区开赛,她又易地再战。这次虽有进步,但也被挡在10名之外;6月,广州区开赛,她再赴羊城参赛。这种“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精神和行动力,恰恰是一般孩子们偶尔会想到,但极少能做到的东西。可能老天爷也架不住她的这种拗劲,尚雯婕终于如愿以偿的以广州赛区亚军的身份晋级全国的十强赛,并最终成为那一年的“超女”冠军。她的星光不仅闪了众人的眼,而且也让她的“粉丝”们真正见识了“什么是超强的学习能力”、“什么是真正的坚韧执着”。她的成功着实教育和影响了一大批青少年。
就像骨骼发育一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时机性
回头再看我们的在校学生,近些年来,那些学习成绩不错的娃娃们,性格特点(或者说心理素质)像尚雯婕的孩子越来越少,像林黛玉的却越来越多。这些黛玉式的“好学生”们,除了考试能得高分外,往往都或多或少有情绪敏感、容易羞怯,内心脆弱的心理特质。他们很容易为一点小挫折和小失败而情绪低落甚至哭哭啼啼;他们听不得任何反面意见,哪怕是家长或老师对他们说话的口吻稍稍的“凶”一点。别人还没怎么样呢,他们已经受了内伤。但是,又因为这些孩子的功课不错,所以,家长老师们每当遇到这些好学生们“想不开”的时候,就又都诚惶诚恐,百般迁就,进而又强化了他们的娇弱之气。
老实说,这些心理很脆弱但学习又很好的孩子们,在中国现行的学校教育体制中,基本上不会遇到太大的麻烦,因为学校教育主要是围绕着考试这个中心在转,只要你会考试,能为班级的统考排名做出统计学上的贡献,那就是好孩子。至于学生的心理是否脆弱,是否积极健康,这方面上面既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来衡量,也没有学校之间横向比较的做法。所以,一般的学校和老师基本上不太关心这些问题。
对有些家长来说,这也不算是个大问题。他们认为只要孩子现在学习好,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将来的基本生活也不会差不到哪去。至于孩子的“心理素质”,一时半刻还没什么现实的大用。而且,等孩子长大成人后,这方面未必会成问题,即使是有点问题,也可以等大了再说。
但需要强调的是,孩子的心理素质形成,就像他们的体能和骨骼发育一样,是有一定时机性的。你很难想象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身虚体弱且从不锻炼,而到成年后却能身强体壮的;也不可想像在孩子发育的时候,因为营养不良而耽误了他们长个子,等他们成年之后再通过吃补药的方法,可以帮他们扳回身高一样。人的心理素质形成期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也就是说,在孩子小学和初中期间,也就是他们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期,我们不重视、不训练、不培养他们的心理素养,而要等他们步入社会,开始显现出心理不适应状况的时候,才想起抓他们的人格和心理建设,其困难的程度,恐怕和让一个20岁的人去学体操、学杂技差不多。
未来竞争更多是综合素质之争而非文凭之争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孩子们将来接受各种高学历教育的机会,将变得越来越容易。只要愿意每个孩子成为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乃至留学生都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将来要面对的挑战主要不会是学历之争,而会是实际的综合能力之争。综合能力很弱,而想单靠一张文凭就能衣食无忧地过一辈子,这种想法显然已经落后了。家长如果在这方面缺乏远见的话,我们对孩子的片面教育,就很可能给他们造成新的发展瓶颈。
用形象点的比喻来说,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就像一个国家的航天水平,才华学识的大小就代表人造卫星技术的好坏,心理素质则是火箭水平的体现。卫星如果没有足够大力的火箭把它送入太空轨道,那技术再先进也派不上用场。
尚雯婕的心理素质极佳——就像火箭的推力特别强大一样,能够不断把自己送入更高的人生轨道。这不仅能让她发挥已有的才干,更重要是能给她创造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机遇。与之相反,林黛玉型的才子才女们,往往因为容易受挫折影响、怕丢面子、不敢冒险等原因的影响,就像一颗本来能够在太空发挥作用的通讯卫星,却因为运载它的火箭太弱,最后只能搁在一个小山头上当天线用了。“性格即命运”——说的就这个意思。
我们大概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天分较高,但心理素质较弱的人,最终和那些天分一般,但不怕挫折,不断进取的人,“混”的境况差不多。人群中真正拔尖的是那些天分极高,且心理素质很好的人。
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家长应该承担起来
那么,到底谁为孩子的心理素质负主责、谁该主抓娃娃们的心理素质建设呢?是学校还是家庭?答案是家庭。对学校来说,因为牵扯体制和操作上的困难,所以,不能有太多的指望。在这方面,家长要承担90%的责任。特别提醒那些学习不错的孩子家长们,经常想一想,“我孩子的个性特征是像尚雯婕多一点?还是像林黛玉多一点?”
知识水平高对一个人固然重要,但承载学问的那个灵魂是否是充满激情与活力、是否坚不可摧其实更重要。为了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家长必须要有目的、有方向、有步骤的去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链接:
http://paper.sznews.com/qsnb/20080125/ca2881763.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