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如此”
由脂本的真伪,说到《红楼梦》作者“探索”的结局
胡文炜
一、关于脂本
二、关于作者
三、曹雪芹与屈原
先抄一段本人以前说过的话:
“个人推测,《红楼梦》确实有一个与程本不同的抄本,这个本子可能是80回,也可能是120回,现在见到的几种残抄本,己卯也好,甲戌也好,卞藏也好,都是在转手过程中丢失了一部分。经过各种各样的大小劫难,如今世间有没有未发现的《红楼梦》早期抄本(指抄成于新红学形成之前)?个人觉得恐怕不能排除这种可能。”见《甲戌本与卞藏本系同一人抄写》,载江苏《红楼文苑》2011年第3期和《红楼研究》2011年第2期。
一,关于脂本
上世纪九十年代,欧阳健先生发表一系列文章,指出脂本是伪造的,脂本产生于程本之后。他的文章先后收入《红楼新辨》(花城出版社1994年)和《红学辨伪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并得到曲沫、克非等学者的支持。
脂本确实有一些问题,例如这么多脂本的原始藏主分别是谁?是在哪户人家里发现?原始抄手是谁?如何传承?庚辰本为什么抄得那么杂乱?己卯本的许多篇幅笔迹与庚辰本相同,明显出于同一抄手,是什么原因?脂本的批语有的密密麻麻,有的是白文本,既然原本有,且那么重要,为什么不保留?里面的批语各种各样,孰前孰后,批的人与作者什么关系?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问题,都很难作合理解释,即使解释,也都是推测。
然而要说脂本是伪造,也有跨不过的坎,那就是脂本文字自成系统,从程本无法伪造出脂本的正文来。见《脂前程后不容置疑》(载《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第3期,收入《贾宝玉与大观园》华艺出版社1995年)。而且还有一个列藏本在国外,时间在胡适发表考证的之前。还有很多人坚信裕瑞《枣窗闲笔》中关于脂批的记载。
脂本孰真孰伪,各执一词,各有理由,又都很难对质疑作合理解释。为此,本人提出《红楼梦》有一个与程本不同的抄本,现在我们看到的脂本,都是从这个本子转抄的(旁证《红楼梦第六十回的版本渊源》载《红楼》杂志2001年第2期,收入《红楼梦欣赏与探索》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后来的本子有的是几个人抄成,有的是一个人参与了两本或几本的抄写,抄录的目的不尽相同,大多是用于出售。抄存的本子中,不乏有抄手对底本的改动、简略、擅加。这个共同底本一定有批语,后来有的本子没有抄,有的抄了一部分。也不排除对批语的误抄、擅改、擅加。抄写的时间有的可能很近。这个底本,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还在,现在还在不在?会不会被秘密地保存在某个地方?难说。或有人问,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那个形势下能保存吗?回答是完全有可能,对于有心人来说,这并不太难,后来不是有私人藏品陆续面世吗?
这虽是推测,但只有这样才可以解释“真”与“伪”的所有矛盾。当然这样的解释不会得到“真”和“伪”的任一方认同,因为毕竟是推测,而人们总是喜欢落实到一个点,要么真要么伪。既然脂伪有跨不过的坎,那还是按照真的更容易接受。所以脂本纵有问题,也不可能被推翻。极终原因便是当事人已都不在,拿不出抄手、原始藏主的证言。在相信与推翻面前,只能采取前者。
二、
关于作者
据说现在《红楼梦》已被找到一百多个“作者”。如果了解了关于脂本“真”与“伪”的矛盾症结,那么“作者”问题也可以共通。
现在《红楼梦》作者署名是曹雪芹(后四十回在这里搁置),他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然而有关曹寅的家谱中没有“曹雪芹”的名号,曹雪芹的生父是谁至今没有弄清楚,还有人说敦诚、敦敏的集子中没有曹雪芹著《红楼梦》的记载,认为有同名同姓的曹雪芹,还有人说曹雪芹不过是个化名。于是他们干脆撇开曹家,去另外寻找作者,以至前前后后找出了一百多个“作者”。
这里就有了两个问题:第一,他们为什么愿意化很多的时间去找作者?第二,为什么有一百多个,而不是其中的一个?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很好回答:第一,就是上面说的曹雪芹的身世不是很清楚。第二,一百多个“作者”都没有证据。因为如果真的有证据,必然只能是其中的一个而不是互不承认的一百个。他们的所有“理由”全都是比附、相似,没有任何文献的证据。都是谁的身世象贾宝玉,哪一个地方象大观园,如此而已。本来《红楼梦》所写的家庭、人物很有代表性,去找个类似的地方、类似的人物容易得很。《红楼梦》是一部文艺作品,作者到过某一家或几家,把那里的景物写进小说,把接触过的哪怕听说过的人物行为写进小说,平常得很,甚至还完全可以用几句话影射某一位真实的人物,甚至影射皇帝,影射历史。那些被找出来的“作者”,就是以书中的几句话去比附现实中的人物,从而认为是“作者”。
而曹雪芹,不仅书中的许多内容可与曹家联系,例如四次接驾,五世百年等。更重要的是很多文献记载了曹雪芹这个人物,虽然他的身世不是很清楚,但文献证明他是江宁织造曹寅家的人,他与《红楼梦》的创作有无法否定的关系。尽管总有人为了一个新“作者”而力图否定这些,但由于拿不出新的文献,所以总究无法更换、一百个作者一个都不管用,都无法取代这个曹雪芹。
上面说的“文献”,是指清代留存下来的有据可查、来历清楚的历史资料,不包括被一部分人质疑的脂本脂评。脂评中多次提到著书人“雪芹”、“芹”、“芹溪”,你若拿出一个新的“作者”,还得否定脂本的记载,还得否定脂本。脂本“只能如此”,你再要在否定脂本的基础上去换一个作者,你得有多大的“勇气”
由于比附不是证据,由于文献证明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家的人,由于他与《红楼梦》的创作有不容否定的关系,由于没有任何文献资料可以证明《红楼梦》另有作者,而《红楼梦》总得给一个作者,那么在“石破天惊”的新资料出来前,曹雪芹作为作者,“只能如此”。
三、 曹雪芹与屈原
现在否定曹雪芹的人,都说是胡适将曹雪芹说成《红楼梦》的作者,是后人对胡适的迷信。然而不知还有没有人知道,胡适曾否定过屈原的存在,他对屈原这个人物作过比曹雪芹更细致的考证,还更言之凿凿。他认为“《史记》本来不可靠,而屈原、贾生列传尤其不可靠”,指出屈原是一种复合物,是一种“箭垛式”的人物,与黄帝、周公同类,认为“传说的屈原,若真有其人,必不曾生在秦汉以前。”而且当时否定屈原其人的也不止胡适一人,胡适发表考证之前有一个著名的经学家叫廖平,他在1912年就提出《楚辞》不是屈原所作,认为《楚辞》“辞意重复,非一人之著述,乃七十博士为始皇所作仙真人诗,采风雅之微言,以应时君命。”说《屈原列传》不是司马迁的原文。
胡适对曹雪芹,是证其有,对屈原,是证其无。都是出于这个大学者,为什么曹雪芹之有被人相信、采纳,而屈原之无,为人所不信,其说被渐渐遗忘?原因很简单,就在于文献资料。曹雪芹之有,毕竟有那些记载,100多个作者没有任何文献资料的证据。而屈原之有,毕竟有《史记》的文字在。虽然他们指出了《史记·屈原列传》不可靠,提出种种疑问,可是由于他们拿不出足以推翻的文献资料,人们还是相信流传下来的这部《史记》。与曹雪芹一样,除非有一天从那一堵古壁间或者从地下发掘出新的实物来,不然,那怕你胡适名气再大也无法推翻屈原的存在,也就是说纵有多少理由证明屈原之无,屈原之有一定是“只能如此”。
不仅是脂本、不仅是曹雪芹、不仅是红学、不仅是屈原,人间多少事“只能如此”。有推翻的吗?也有,如“司母戊”、“马踏飞燕”,可这几个名称本来就没有文献的记载,不能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