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名实不可欺(转发的文章)
(2023-12-16 16:35:06)
标签:
杂谈 |
世间唯名实不可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3-11-24
06:00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文章功业,须经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来不得半点虚假。俗话说,刷金的菩萨不经擦,吹大的气球最怕针。如果虚浮造作,名不副实,迟早会露馅,也会被丢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只有“以实浮于名”,才能让世人真正佩服赞赏。
作文与做官,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做官者要想赢得好名声,绝不能靠投机取巧得来,而要靠实实在在干出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廉政勤政的楷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名传千古;王阳明“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知行合一的观念深刻影响后人……这些为官者的荣誉不是自封的,而是凭借实际的成果获得人民的认可、历史的馈赠。
“名者,实之宾也。”一个人的名,是靠他的实绩来支撑的。名声的大小,取决于实绩的多少。所谓实绩,既包括对人民的贡献,也包括良好的品格修养。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带领干部群众治理“三害”,兰考人民至今“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谷文昌怀揣“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信仰,带领东山干部群众把人间荒岛变成海上绿洲,“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东山百姓延续至今的传统;黄诗燕严于律己、勤奋敬业,惟愿“省点时间干点事”,被群众誉为“最美扶贫书记”。事实证明,脚踏实地工作,俯首为民办事,才能经得起历史的客观检验,在群众心中铸就恒久丰碑。
“古之君子,耻有其名而无其实。”今天的党员干部,更应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做到实干立名、名副其实。须知,只有坚持以“真”为工作托底,用“实”让业绩生根,才能无愧于人民公仆的好名声。(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