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2011-02-19 19:29:22)
标签:

西北之旅

自驾游

宁夏

中卫

高庙

旅游

分类: 行走时光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D11,西宁—兰州—中卫—银川  共691公里


从西宁到兰州全程高速,车辆不多,开的很爽。
当公路两边出现了貌似清真寺模样的建筑物时,才意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了宁夏地界。
看看表,刚刚下午两点,时间还富裕的很。
前往银川会途径中卫,这个城市有个著名景点:国家地理榜上有名的最美沙漠之一“沙坡头自然保护区”。
对于沙漠景观我没有太多的兴趣,毕竟刚刚到过鸣沙山。
真正吸引我的,反而是小城里名不见经传的一座高庙。
据说虽然它只有六百年历史,却凌空而立古朴典雅。
更难得的是,它没有惨遭后人夸张而恶俗的粉饰重建,至今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
我本以为,按照原计划从张掖赶到武威再到中卫,恐怕没有足够的时间停留。
可是谁承想,因为要重返门源所以临时改变了原计划,放弃了武威改道兰州。
也正是因为这个变动,才没有和高庙擦肩而过。
现在想起来,倒是应该感谢门源的那场阴雨啊,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驶出高速前往中卫市区的路上途径一座大桥,有趣的是,这里同时出现了大相径庭的两种景观。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清澈VS浑浊,对比相当鲜明。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回来之后上网查过,以为这里是中卫沙坡头黄河公路大桥。
可是貌似驴唇不对马嘴,因为大桥横跨黄河两岸,南岸绿洲,北岸沙漠,风景迥异。
而我看到的却不是沙漠和绿洲,而是两条泾渭分明的水系。
如果不是黄河公路大桥,那么又会是哪座桥呢,搞不懂,晕。
希望有熟悉宁夏中卫的同学能指点迷经啊,谢啦!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跟着GPS在车水马龙的小城里一路左拐右拐后它终于开口了:已经接近高庙附近本次导航结束。
接近了?可怎么没看见寺庙的踪迹啊?
停好车一打听才知道,没搞错,只不过高庙不在街面上,要往里走。
果然,没走多深就看到了它,那一刻,周遭如此安静,仿佛刚才的市井喧闹都瞬间消失了。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高庙,坐落于中卫城北,建在接连城墙的高台上,高台之下是保安寺,二者浑然相连。
它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是保安寺山门、天王殿。
拾级而上是高大的砖雕牌坊、南天门、中楼,最后是筑在城墙高台上高达三层的主楼。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据说,高庙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在时间的长河里静悄悄地走过六百个春秋。
六百年的历史苍桑,风云变幻就藏在它的一砖一瓦中。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今天走过这里的人们,触摸一砖一瓦时,想象的是六百年风风雨雨的故事。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因为我们触摸的不仅仅是遗迹时,更多的是在寻找逝去的年代,感受历史的风云起伏。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高庙里的罗汉堂本来没打算进去,因为它是这些年才修建的,而我对于过新的东西往往兴趣不大。
可无意中探头往里张望了几眼,wow,这和我们以往看到的罗汉堂风格迥异啊,有趣有趣。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走进高庙罗汉堂,各路罗汉扑面而来。
有的罗汉对你喜笑颜开,有的则是一脸愤怒狰狞。
他们各依其景,各摆其姿、各显其态让你眼花缭乱、惊心动魄。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纵观整个罗汉堂不难发现,这里500个罗汉的位置错落有序,打破了呆板的模式化。
而且背景浓郁,蔚为大观,很见气势。
五百尊罗汉,各有其貌,生动逼真。
除了罗汉,还有各类动物,在其间若隐若现。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目前,我国著称于世的罗汉堂有六处。
其中北京碧云寺之五百罗汉的特点是慈眉善目逍遥洒脱,是北方风格的代表。
云南筇竹寺之五百罗汉的特点是面貌、衣冠、神态皆塑造为中国化,具有浓厚的人间佛教色彩。
而高庙罗汉堂则集南北雕塑风格于一体,所以走进高庙,千万不要错过罗汉堂哦。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走出森森然的罗汉堂,迎面而来的,除了耀眼的阳光还有高庙凹角凸翘凌空欲飞的美。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高庙看起来是步步升高的,从地表起足有29米之高。
名副其实地以高取胜于天下,张扬了其建筑上高耸入云的特点。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虽然台阶又高又抖,可是小心翼翼迈步时依旧会为这些精巧生动的细节驻足。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高庙的布局集中而紧凑,在仅有的4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筑有260多间楼阁。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可以说是阁中有阁楼中有楼,风格独特国内少见。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在如此有限的平面上建如此之多的楼阁,难度可以想象,技艺非比寻常。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这里的砖雕和木雕,无不充分展示着明清两代砖雕和木雕匠人高超精美的的工艺技巧。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经过六百年的风雨,这里没有金碧辉煌,只有斑驳的色彩和脚下的吱吱呀呀。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可那细腻的笔法,流畅的线条仍依稀可见。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又见飞天,她让我想起了敦煌。。。。。。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只有站在高处俯瞰,才能领略高庙屋顶样式的复杂多样。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已经分不清哪个是歇山顶式卷棚顶式,哪个又是四角摄尖式明清将军头盔式了。。。。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左顾右盼的时候,忽然耳边传来了喇叭广播。
原来,那是来自周边商场超市的促销噪音。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城市大兴土木的建筑噪音,叮叮当当不绝于耳。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忽然,有一种莫名的纠结和伤感涌上心头。
市井的庸俗和喧哗已经包围了高庙,它好像已经成了汪洋大海里的一只孤舟。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佛门的清净和空寂,难道就这样轻易地被世俗的鼓噪吞没吗?
我找不到答案,眼前唯有几只悠闲的鸽子踱来踱去。
它们没心没肺的咕咕叫着,无视我的黯然。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我长叹了一口气,好像只有这样做才能卸下心中的重负似的。
沿着回廊缓缓下行,又把高庙仔细看了一遍,唯恐遗漏什么细节。
如果不是看到眼前的一幕,我几乎忘记了寺庙里本应无处不在的僧侣。
高庙的和尚看上去很普通,没有虚张声势,没有道骨仙风,更没有“少林CEO”的志得意满风光无限。
而高庙的来客貌似常来常往的熟人,没有毕恭毕敬,没有诚惶诚恐,更没有一掷千金顶礼膜拜。
他们就像两个老朋友在叙旧,平常,而又淡然。


 

千里走单骑之西行漫记(9)中卫高庙:触摸沧桑六百年



走出高庙大门时,我下意识的回过头,朝他们那个方向看了一眼。
这才发现访客已经离去,夕阳下,只有僧侣一人独坐在门前的蒲团之上。
他正襟打坐,双眼似合非合,轻声诵念着佛经。
我不禁哑然失笑,我笑自己的愚钝狭隘,我笑自己的庸人自扰。
纵使庙居深山,倘若贪恋尘世纷扰,那么再静谧的山林也是不能让人心清净。
反倒是心若静了,即使像高庙这样居于市井之间,也不会被车马的喧哗所打扰。
正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一刻,终于如释重负,而不远处传来的阵阵铃声也越发的清脆悦耳起来。。。。。。
 

 

 

                                —— 未完待续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