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行走时光 |
下面的这些文字,节选自《苦孩子走在沙滩上》。
而我们关于旅行的话题,也才刚刚开始。。。
据说,联合国的科学家曾经搞过调研,中国人的身体特别善于储存热量,
这是由于中国历史上的饥荒频发而自然生成的一种生理应急机制。
可惜的是,当中国社会达到温饱进而走向小康的时候,
我们身体里的遗传密码却没有与时俱进。
于是,因为“善存”,中国人很快大面积的患上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富贵病。
据说,任何一个国家从贫穷走向富裕的时候,都必须经历这个阶段。
先扯这么一段是想说,尽管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大大地长了行市,
但事实上那种短缺经济,童年饥饿的记忆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已经牢牢扎下了根。
只要有一点点的机会,它就要冒出来,提醒着我们的苦出身。
单枪匹马随团队旅游的人都体验过,
在没有同伴协作和掩护的情况下,你在旅游大巴的位置永远在最末端;
上完洗手间回到餐桌上的时候,你面对的已经是残汤剩水;
上飞机的时候,你永远会被捷足先登横亘在过道里的同胞阻隔着老半天行进不得。
我们总是慌慌然,我们永远要抢,永远要赶,永远要往前挤。
尽管旅行社一定会让我们吃饱,尽管高速公路豪华客车坐在车尾也绝不颠簸,
尽管飞机一定不会甩下我们兀自飞走,但我们死活就是做不到从容不迫气定神闲。
所以,打着休闲享受的旗号出门,却常生逃难逃荒的恍惚。
马尔代夫有多美,去过的人都知道。
水是那样那样的清,月光下你看的见水里的鱼;
沙是那样那样的白,胜雪。
在这个向来被欧美游客盘踞的度假胜地,我们中国人来了。
黄昏的沙滩上,但见几个初来乍到的中国人,脱下凉鞋,
向着在沙滩上自由散步的螃蟹飞快而猛地砍去。
砸晕的螃蟹被拎回房间,放在电热壶里给煮了。
欧洲游客看得目瞪口呆,旅行社的组织者窘的面红耳赤,
恨不得自己变成螃蟹找给沙窝窝钻进去。。。
去过马岛的人都知道,那些度假村里的餐厅一天到晚都开着,
你一天进去吃十八顿都没人拦着,总之,决不会有挨饿之虞。
发生海滩扑蟹这样塌锅倒灶的事情纯属是觉得这事好玩,
但它的指向却是口腹之欲,这便是我们的饥饿本能。
许多人积累了大量的出国经验后,再也不能忍受跟着旅行社的小旗儿狼奔豕突,
哭着喊着要度假休闲像电影里的那些老外一样,
可当我们站在休闲的海滩上的时候,旋即晕菜。
曾经有人用“黑皮凉鞋紫红丝袜”形容热带海滩上中国男人的“着装扼要”。
再往上看,他老人家八成还穿了条西裤,挺着圆圆的肚子,做疑似镇定的踱步。
而你也总能在扑向海滩的团队里看见成熟女士,
顶着靠大量摩丝堆砌起来的危乎高哉的发型,颤巍巍的前行。
与那些穿着沙滩短裤和比基尼的鬼佬们一比,泾渭分明,煞是怪异。
更多的时候,我们还狂喜欢拿着相机和同伴们在沙滩上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左拍拍右拍拍,拍自己,也拍别人,常常搞得鬼佬们颇不好意思。。。
我们曾经羡慕老外躺在沙滩上优哉游哉地晒太阳,
可是如果我们自己躺到沙滩上,一会儿就要翻烙饼,
总觉得躺那儿很浪费,应该起来干点什么,可又常常不知道该干什么。
我们善于找食儿,但不善于找乐儿。
即使找到乐儿了,我们也特别不善于表达。
所以,申奥成功的那个夜晚,除了语无伦次的说胡话,
兴奋过度的人们只能发出“嗷—嗷—”的怪叫,或者扔个瓶子听个响儿。
表达快乐的时候,我们失语兼失措。
所以,明明是全国人民高兴翻了的大好事,却常常搞得民警同志异常紧张。
因为一不留神,宣泄快乐就会变成发泄和破坏。
。。。。。。。。。。。。。。。。。。。。。。。。。。。
每次翻看这篇文章,我都觉得脸皮发烫,看着活像个关公.
因为作者所描述的那个“走在沙滩上的苦孩子”实在太眼熟了。
其实,这个“苦孩子”又何止仅仅出现在了海滩上呢。。。。。。
大周末的,我们就此打住,不说了吧。
(图片:2006年1月拍摄于毛里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