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ST长油进整理板看错误政策的一意孤行

(2014-04-22 07:49:35)
标签:

财经

从ST长油进整理板看错误政策的一意孤行

 

昨天是ST长油进入退市整理板的首个交易日,开盘直接趴死在跌停板上,全天仅有138万元资金得以出逃,板上封单402万手,涉及资金5.9亿元。其个股市值一天损失5.43亿。

 

有个笑话是这么讲的,一个大人警告在河边走的小孩,不要在河边走河边很危险。小孩子顽皮不听大人的话,还是在河边嬉水。结果大人恼羞成怒,一脚把小孩子踹到河里了,然后对小孩子说,我说河边很危险吧……

 

今天的中国股市又何尝不是如此,管理层大人不止上次说不让炒垃圾股绩差股,可总有一部分股民不听话,要么是从高位套下来的,要么是半路把别人替换出来的,但不管怎么样这些股票总是要有人承担亏损的。而且这类股票总有一部分股民因为买的股票资产重组而一飞冲天。结果管理层大人为了证明他们所说的市场的风险的存在,不惜制造种种苛刻的退市制度来伤害投资者。而这所谓的股市有风险根本是人为制造的。始作蛹者分明就是证监会!

 

 不得不说管理层推出退市整理板是他们在用保护投资者名义之下屠杀股民的一个里程碑。也不得不说是管理层病急乱投医的举撮之一。丰功伟绩啊!只不过碑基下面埋的是众多投资者的磊磊尸骨。

 

先前关于新股发行的三高问题,有人建议新股发行要打包发行,一下发行若干家,结果停发新股之后的IPO重启就采用了这个模式,第一轮的新股发行就是狂轰猛炸。这一次,也是屈从于一些市场人士对中国股市没有退市制度的指责。所以搞出了所谓的退市整理板。

 

多年以来的股市政策再无知的人也看出来了,管理层无非是认现在中国股市的估值过高,新股发行导致二级市场定价过高,所以无论是残酷的退市制度,还是新股发行的打包发行都有一个目的就是把股价打下去。

 

既然不希望投资者买股票,为什么要在2003.06.25日大跌之时救市呢?为什么不在那个时候直接推出市场化发行,那么股价不就下去了吗?为什么管理层还要辛辛苦苦的引进这路资金进入股市呢?分明是自相矛盾的股市政策。

 

对于中国股市的绩差股,净资产近于零的上市公司往往拥有较为可观的市值。为什么会是这样,还不是因为中国股市上市资源相对庞大的入市资金相对偏少导致的吗?如果企业上市的成本接近为零的话,那么哪个企业还会去买壳上市导致二级市场的壳价值偏高呢?

 

一方便为了保护市场不大跌,管理层一方面停发新股,一方面引导企业的并购重组。这都导致市场上上市资源的珍贵。导致了无数次乌鸡变凤凰的无数次股价飙升的事列出现。

而另一方面管理层对高高在上的股价看不过去,采取强硬的退市制度制造人间惨案,制造了象ST长油这样重组落空,乃至退市的股价大跌。

 

ST长油作为央企进入到退市行列这对市场的信心打击是巨大的。因为在中国股市再也找不到一家值得放心投资的股票。因为央企民企都可以进入退市程序。也不会因为你买的是绩优股而不受伤害。往往会因为业绩追述,你买的所谓绩优的股票说不准早已经连续亏损了好几年了。市场信心的建立往往不是一朝一夕的,而管理层对投资者信心的伤害往往一个政策就能做到。

 

是谁制造了股价的大起大落,是谁在伤痕累累的伤口上撒盐。是谁在干预市场本身具有的优生劣汰功能?

请问证监会的领导们,你们真的愿意看到一家家拥有着原本拥有着数以亿计的上市公司的市值就因为你们的荒唐的政策灰飞烟灭,然后再眼看着ST股市值破灭后引发的绩差股价值中枢的相应下移,进而是绩优股。难道你们想要的真的是中国股市的死气沉沉?一家长油的退市已经天怒人怨,我倒要看看你们有多大的勇气把这个不合理的政策贯彻到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