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市场稳定尽可能中枢宿命公司财经 |
新股发行太不公平,发行后建议发起人股进行缩股
资本市场是国家经济的发动机。她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到几乎每个中国人的利益。但由于管理层对证券市场认识水平不足,导致中国股市乱象丛生。
为了所谓的市场化,用所谓的市场价发行导致以往三高超募,把市场有宝贵的资金给了少数到这个市场卖股票的家族。
最近重启IPO,股市依旧很乱。仍旧是发行一只新股暴富一个家族的局面。
如果我们不相信存在财富永动机的话,就必须明白今天的新股发行造富就是未来投资者继续亏损。这样的股市政策一边加油门,一边踩刹车,中国股民永远也走不出最终被掠夺的宿命。
重启IPO,新股还没有开始发行,市场就报以大跌。市场人士预测2014年顶多也就是1500亿的融资额度,但没开始发行市场已经损失了上万亿。何得何失难道我们的管理层不不会算吗?
先是奥赛康新股发行老股东欲直接套现31.83亿被叫停,后是证监会限制新股发行价格,再有网下申购,中签者无风险套利等,巨量资金囤积一级市场,都体现中国股市制度的不合理与不完善。
多少年来,中国股市的市场化都在割投资者的肉。以至于股市闻市场化就下跌,听到改革就害怕。其实中国股市的管理层始终没有找到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的方案。
难道就没有一种能让市场良性发展的前提下的新股发行方案吗?答案是有的!
下面我针对中国股市设计了一个同样属于市场化的改革方案,在这种改革方案不是针对投资者的最大化圈钱的市场化,而是针对发起人股东的最小化圈钱的市场化。
方案主要不同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 ,新股发行后发起人股按比例缩股。
在保护市场价值中枢的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鉴于中国股市给新股的市场定价的不合理,鉴于以往的三高超募,鉴于发起人股东在新股发行后的暴富。所以新股发行后要给发起人股东进行相应比例的缩股。比如一家股本为2亿股的公司,要发行1.2亿的新股。
那么按30%的缩股比例缩股,那么发起人的2亿股,发行后按30%的比例缩股缩股后就变成了1.4亿股。
以往的所谓的市场价发行,即使二级市场出资80%,可最终所占股份比例甚至连30%都不到。发行后根据市场估值水平进行相应的缩股这一技术处理就会改变以往出资80%只占比20%的不公平局面。
二,新股发行1/3采采取市场化询价网下发行。
注意网下发行市场询价必须在发行后缩股,2/3新股折价发行的预期之下进行询价。因为有了一个这样的预期,询价者才不会给出一个太高的发行价。
以往中国股市的财富放大器之下,放进去的财富和拿出来的财富总不会一样,所以有了市场询价越高开盘价更高的局面。用友软件即便给出了36.68元的发行价,发行后市场价更是达到了100元。海晋瑞即便是发行价达到148元之高,开盘后最高价还是到了188.88元的更高价。
三,2/3新股采取按市值配售折价发行(资金申购是巨大浪费应取消)
折价比例等同于发起人股缩比例,如果发起人股发行后是按30%缩股,那么询价后一级市场按市值配售就要相应的按发行价进行30%的折价。
因为是折价的网上发行,投资者只需按持有市配售就可以了。现在证监会搞的即要用市值还要用资金,因为一级市场囤积了巨量申购新股的资金,这是种巨大的浪费。
市场询价如果是10元 那么配售的价格就应该是7元。
之所以要那出2/3比例的新股让利给一级市场投资者,这是补偿市场的行为。如果网上发行不引入折价发行,那么发行过程就会继续圈钱。大量募集的资金进入上市公司形成超募局面,浪费市场宝贵的资金。
因为以往因为错误的政策对二级市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现在通过新股发行环节给投资者一点点补偿是很正当的。
这样市场因为新股发行而得到让利,新股发行就会成为利好助推市场。
四,管理层根据市场情况逐步调整缩股比例。
比如当前缩股比例是30%,这是我本着易于操作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高估水平给出的缩股比例。这个缩股比例完全是一个可市场化操作的东西。市场化绝不仅仅是针对二级投资者的市场化询价,也可以是针对发起人股东的。
如果建一个询价平台,想要上市的公司谁报的上市后缩股比例高谁就优先上市,那么这个比例绝对不会低于30%,甚至缩股40%一样有上市公司排队上市。
那么管理层按排认同缩股30%的公司上市。如果发行后发起人股认为缩股比例30%会损害自身利益,就会拒绝上市,那么市场化调节就会启动。新股停发后管理层可根据市场情况从容调整发行后的缩股比例比如调从30%整到20%再到10%,。直至缩股比例降到0,实现真正意义的市场化接轨。
中国股市就历史的、当前的新股发行而言,根本是毫无公平可言。中国股市的市场转轨是需要技术含量,应该是在保护市场稳定的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