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最后遭遇十多年的经济低迷。前车之覆,
但我们发现我们的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更多的体现的是政府配置。包括证券市场谁能上市融资,谁先上市融资,都是在管理层配置下完成的。还有占国民经济总量一半超过9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如何配置,买多少美国国债,买多少飞机、石油,向国有商业银行注多少资都是政府说了算的。显然这和坚持“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让市场配置资源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外汇储备的积累和国家配置,这涉及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任重道远暂且不提。而证券市场管理层配置资产,这近在眼前的错误却是非常明显的。中国银行发行新股融资200亿,大秦铁路发行新股融资150亿,这都是管理层先制定一个融资额度,然后再根据市场水平制定发行价格和发行数量。这显然一点让市场配置资源的意思都没有,明显的管理层配置资源。而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往往就政策市干扰或者取代了市场配置才产生的。
为什么会有一级市场稳定的利润来源头,显然是政策市下二级市场价值高估导致的。而管理层打造成这样一个新股发行东方不败的市场,其最大的好处就是想到这个市场融资的企业都能融资成功,而且更多的可能是超额融资。
管理层制造了一个高价值中枢的资本市场,任何一个上市公司,无论业绩好坏,都能成功圈钱,市场根本没有制约公司圈钱的机制。要维持这样一个市场其前提就必须是管理层控制新股发行节奏。管理层在股改以后,又再一次推高了股市的价值中枢,这使得投资者的利益再次被绑架到新股发行上。目前的股市有两个选择,要么管理层放开对新股发行的控制,建立一个公平、公开的发行机制,但这是对投资者利益不负责,因为股市会跌的很厉害;要么管理层继续政策托市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新股发行仍旧是管理层控制,但中国股市仍旧是管理层配置。为了让股市不跌,中国股市以后的选择很可能是继续让管理层配置资产,而且管理层也乐于取代市场配置资产。
目前在没有建立起一个机制合理,能够优化资产配置的证券市场基础上,还要通过这样的市场大发新股,加快管理层配置资产的速度,这样做是值得商榷的。从宏观上看政策制造人工牛市,新股发行管理层配置资产,这和日本政府政府干预、高储蓄率与间接金融等是日本经济模式的很类似。也和以往银行配置也很类似。都是背离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方向的。
“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大力发展证券市场”的初衷应该是改变国家配置资产的局面,实现整个国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来降低原来银行或者政府承担的巨大风险。市场配置取代行政配置资源经是好经,却为什么总是要歪念呢?目前绑架了投资者的股权分置改革,在股市机制上没有任何改变,股市风险只增不减,而承担风险的却变成了广大投资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