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w690/477f96c0hcfea062a4869&690
http://s1/mw690/477f96c0hcfd946040e90&690
http://s16/mw690/477f96c0hcfd9482d61ef&690
http://s3/mw690/477f96c0hcfd949fb04a2&690
游贵州安顺天龙屯堡先是为一个故事所吸引,据书载: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14年(公元1381年)为一统大明,剿灭元朝在云、贵两地残余势力,以避免其卷土重来遗祸后代,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左、右付将军,带领30万征战中原取得胜利的以江淮籍将士为主的军队从南京出发去征战云、贵,史称“调北征南”。在夺取胜利以后他们兴高采烈的急迫地希望重返故里,重返南京,可是皇帝下旨命傅友德、蓝玉等返都,却留沐英及众将士在西南,在黔中地区设官立卫,垦田屯兵,均力役,定贡额,世代镇守,并命令把将士家眷也陆续迁往该地区,其中还有南京首富沈万山(他与皇帝打赌比赛:各修建南京一半城墙,先修建好城墙的为嬴家,结果沈有钱敢花使工匠卖力效劳,先于朱元璋修建好了城墙,赢了皇帝岂不是“大不敬”皇帝借机将沈万三也遣送到贵州安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移民,史称“调北填南”。
征南与填南的30余万江淮籍甚至直接的南京籍人,便象今天的新疆建设兵团建制一样地留在了西南,留在了黔中,留在了贵州安顺。今天的屯,驻的是明朝时的军队。今天的堡,住的是明朝时的平民。他们从文化、语言、生活习俗、往房及各种建筑风格都秉承、坚持、保留着江南、南京的式样、风格、灵魂。
南京人游安顺天龙屯堡,看景观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同根同源,本质上具有一性。如:堡子里有月牙井、月牙湖、流水人家,这和南京东郊的姻脂井、月牙湖、城南的秦淮人家几乎相似,还有堡子里的院落、小巷与南京的夫子庙、老东街的院落、小巷也十分相象,我与游伴开玩笑说:“戴望舒写的《雨巷》背景是中国的东部江南的城市还是西南部的安顺天龙屯堡及黔中地区的城市,恐怕需要重新考证了?”是啊!安顺市、天龙屯堡整一个黔中地区的“小江南”、“小南京”,我注意到:屯堡的建筑,如城墙和住房用的是大山上的石砖、石瓦而南京用的是泥土烧制的青砖、靑瓦,仅此而已,其它方面简直就没看出有什么区别?再看屯堡人的穿戴,再听安顺人的普通话,同一样的商铺里传出来的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的歌声,游人就象徜徉在江南某城市的一条大马路上…。
特别是有一些屯堡人,他们坚持说自己是江南人、南京人,是啊!他(她)们600多年前的祖先为国家征战戍边,再把祖训一代代地传承下来,他们思念家乡,思念江南,思念南京也是人之常情啊!我遇到一个非常质朴的孩子,他自愿为我们当导游却不肯收取报酬,他说:“为老乡导游是应该的。”他还说:“最大的愿望是10年后去南京。”真是让人为之动容啊!我心里不由地在想:“朱元璋啊,朱元璋你如今睡在南京明孝陵的陵室里心安吗?为国计‘调人征南、填南’方略也许是正确的,可是你一道圣旨让30余万人离乡背井,永远客居异地他乡是否也太缺少了点‘人性化’了呢?”,当然从正面看也可以说此举是促进了地区融合、文化融合和各民族的大融合。在游贵州安顺的几天里,几乎处处可以遇到祖籍是南京或者家族与南京有联系的“老乡”。
游玩途中遇几个当地游客。听说我是南京人,其中一位女士说:“我远祖爷爷也是家住南京夫子庙的谢家的。”我随口问:“哪个谢家啊?”她说:“朱雀桥旁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那个住乌衣巷的谢安家呀!你们只知道刘禹锡,恐怕一点也不知道谢安了...。”她的同伴也说:“是真的呢?她家里有家谱,里面纪录的真真切切的呢?”我想:“谢安怎会不知道呢?前秦建元19年(383年,晋太元8年)秦主符坚率90万大军伐晋,晋相谢安以其弟谢玄率北府兵8万先败秦军先锋符融军30万于洛河(今安徽淮南东),晋军进至淝水提出秦军稍向后移待晋军渡河后与之决战,苻坚想乘晋军半渡而击,那知晋军将计就计,秦军稍后退便有晋人在阵后大喊‘秦军败了’,秦军阵势大乱,谢玄引晋兵渡河猛追,符融马倒被杀,秦军溃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而晋相谢安在前方激战时,正陪着皇帝悠闲地在下着围棋...。”“这会我遇到的会是东晋谢安丞相的多少代后人呢?李白游南京白鹭洲公园时就曾经说:‘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王冠成古丘。’哪会才是唐代,离今天又有了千余年了,他的后人出现在贵州安顺也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与这几位当地游人分手后,我还遇着了一位南京老乡,他告诉我,他的祖辈爷爷叫顾功,因身材魁伟、臂力过人、相貌堂堂而被朱元璋看中选收为亲兵(警卫员)傳友德挂帅征南时,朱元璋派顾功当先锋,伐元兵,剿东川、乌蒙、芒都等远近蛮部,克七星关、直通毕节屡建奇功...。
在贵州安顺,在天龙屯堡,究竟有着多少这样的传奇故事呀?这些传奇故事和这些故事中他们祖先的传奇精神,世世代代地注入到了贵州安顺和屯堡人的血脉之中,令今天的游人们情不自禁地追索远古的遐想!这种感觉甚至是感动是在其它旅游的地方所不可能找着的…。
在天龙屯堡,我还看了与南京朝天宫里穿着明朝服装表演差不多的“地戏”,据当地人说:“南京朝天宫的明风俗表演太假反而不如天龙屯堡当地人代代传唱下来的明朝‘地戏’更靠谱,更正宗…。”我对比看了后,想想还真有道理,南京朝天宫里穿明朝服装的表演者几乎是随便地演,根本不懂,也不想去懂明文化,而天龙屯堡人唱的地戏可是经历了20余代人的口口教授,一代人一代人地用功才传唱下来的呢!
我还吃了天龙屯堡的小吃,和南京的传统小吃比也差不多,就是多了一些辣…。
游贵州安顺天龙屯堡总共用了半天时间,门票35元,门票右下方印有三句话:“六百年的乡愁、六百年的沧桑、六百年的守望”我想建议改成四句:“六百年的坚强、六百年的沧桑、六百年的乡恋、六百年的期望”。
祝贵州安顺天龙屯堡的南京老乡永远幸福安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