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永远不了的乡愁年味
(2025-08-22 08:19:05)
标签:
1.常州孟河教育文化情感育儿 |
龙城一支笔 江苏作家
年年过年年年过,年这就这样隆重地而来,却悄然地而去了。一年又一年,年引起了人们的不断回忆,又苍老了许多人的容颜,更是送走了严寒的冬天,带来了新一年的春光明媚。
2024年12月4日,中国将“春节”(民间称过年)——申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的过农历新年)的申遗成春节(过年功,他让每一位海内外中华儿女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春节(过年),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坚定了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中国人的过年,是非常讲究年味的,但这年味即是年俗的味道,是大家早已约定成俗的。可以豪迈地说,不久的将来全世界绝大部分的人都要过春节(过年)了。
现在,常常听到身边的人埋怨说,现在过年的年味已经变了,真是有人喜欢有人埋怨。其实,中国人的过年,如今已从从前过传统的年到现代人的年了
那每年的春节(过年)的年味到底是什么呢?这过春节的年味,就是拥挤的窗口月光下归乡车票的守侯,就是南来北往背包罗伞牵着孩子通向检票的闸口是串串乡音俚语的呼唤与交流;这过春节的年味,就是灯光闪烁的大大小小不息过往的车流,夕阳下携妻带子归来的儿女;这过春节的年味,就是爹娘眼巴巴地望着的大门口,等待着儿女回来过年;这过春节的年味,就是农贸市场地摊上的一阵阵吆喝声声与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拥挤地面;这过春节的年味,就是小贩们刚蒸出来热气腾腾出锅叫卖的馒头;这过春节的年味,就是家里孩子穿新衣与接下压岁钱的高兴劲;这过春节的年味,就是大年三十夜里,看到各家各户那种庄严的叩拜磕头与祭祀先人香火的光亮;这过春节的年味,就是小孩们望着大人挂起大红灯笼和放着爆竹既害怕又开兴的样子。
这年味,就是当你回家后看到妈妈心里的一种高兴;这年味,就是到了家里感觉到父亲的满脸笑容;这年味,就是我外婆和妈妈蒸做的非常好吃的馒头;这年味,就是大年三十夜晚的鞭炮声声;这年味,就是妈妈烧年夜饭的袅袅吹烟和爸爸脸上的绉绉;这年味,就是自家大门上张贴的鲜红大对联;这年味,就是一家人在一齐起、觥筹交错开坛陈年醪酒与开怀畅饮不醉不休,开心地吃着年夜饭时一阵阵欢乐的笑声;这年味,就是全家围着姆妈包馄饨热情洋溢的融合气氛;这年味,就是这年味,就是在除夕之夜燃放着漫天的烟火,在爆竹的硝烟声中和邻里年初一见面相互拱手同祝美好新年的到来,对向往今年美好日子的一种追求,也是对祖宗的传统传承及新年钟声的一种坚守。
半个月后的元宵节,又把过年的喜庆氛围推向了另一个高潮,那一碗碗糖圆(元宵),把农家人过节时的欢乐和对新年的希冀也都全部融在了这象征着甜蜜圆满的糖圆里了。
其实,这年味还在,这不过是角式发生最大的变化,有过去小孩子变成了大人,再有过去的大人变成了老人了,所以你就感觉不到年味的存在了。这年味,就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它已深深地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乡愁之中。当你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份对年味的乡愁情结永远不会改变。因为,过年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一种精神财富,是我们永远忘不了的乡愁文化根。但是现在,随着我的父母亲不断地离去,我就再也找不到过去,那种充满着浓浓亲情与乡愁情怀的年味了。
人人有家乡,年年有佳节。过去岁月里的过年是一种习俗,现在的过年是一种祝福,更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每一个人的家乡年味里,都有着最浓郁的人间烟火,有着最传统习俗的延续,他是我们永远无法化开的亲情与乡情的一种情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随意抄袭侵犯著作权与知识产权,如要转发请注明作者姓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