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前的天花庄突围战
(2025-08-22 08:12:22)
标签:
齐梁故里1.常州孟河教育文化历史 |
孟河镇退休老干部
在日伪时期的孟河万绥天花庄属“郑礼乡”的管辖。当时,孟河镇由二个镇十三个乡的行政编制,万绥南边的部分与西夏墅的西北小部份,也归属于“郑礼乡”的管辖范围。
新四军皖南事变后,重建的江南新四军司令员粟裕带领新四军的部队北撤,曾任江南抗日纵队的新四军司令员管文尉等少数新四军的留守人员,仍坚持在丹阳、扬中、武进三县的交界处进行地下的抗日,也就是孟河镇的西边丹阳嘉山、倪山、管山等一带山沟里打游击。一方面坚持不能脱离苏南的群众,尚须保护那些拥护抗日、拥护共产党新四军的广大群众;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权虽然名义上是国民政府的,但实际上已有不少被共产党、新四军掌控了的办事人员。当时,为方便新四军与地下党的地下活动,在万绥、访仙二地的地下党员,曾在天花庄设立了一个秘密的地下联络站。
苏北地下党根据地泰兴县县长王朋(江阴人),这次奉粟裕之命,到江南丹阳访仙与管文尉部进行接洽,并交换重要的情报。王朋带了随身的警卫员和5名新四军战士过了长江,在魏村的桃花岗上岸后,经过西夏墅的水塔口,到了江南地下党的联络点的天花庄住夜。
当时的郑礼乡有一个国民党的自卫队员,他获悉有一位地下党的王朋县长今天晚上要住在天花庄。于是就报告“孟河中队”的同行们,“孟河中队”的队长得知了这一情报后,就立即将“孟河中队”的自卫队调往了天花庄,对天花庄形成了一个大的包围圈。
“孟河中队”的敌伪中队大约有40多人,而天花庄王朋县长只带了一名警卫员及5名新四军战士,还有孟河万绥的地下党员7人负责接应,以保护王县长完成这次的任务。当时,前来围困的敌伪摸不清天花庄,到底有多少新四军?更不知道王县长住在哪一家?于是,敌伪也须摸清情况,但天花庄通往外界的3条道路已被敌伪全部封锁了,几十名敌伪在村子里挨家挨户的进行搜查。
地下党的王朋县长住在村子西南角的一户人家的小阁楼上。敌保安中队在搜村时,王朋早已觉察,他当时考虑:自己的部队只有7人,加上地下党7人,共14人,要对付40多个敌伪肯定是不能强攻强打,所以只能智取,或打时间差,乘天黑方可突围。但是从傍晚起就已经走不脱身了。
王朋县长考虑再三,决定布阵先打,把这股敌伪的气焰先打下去,然后在对方兵力减员的情况下,再突出重围。另外,他要尽力保护这边的地下党员不受到敌伪的伤害。
半夜时分,敌伪也已发现了这户人家有人,王朋很可能就住在这一家,于是敌伪就开始组织进攻。
王朋把在场人员分为三组,孟河地下党的新四军为一组,要避开保安队的主力,从这户人家的柴草堆边悄悄地撤出火力点,而迂回到小路对面的一块高田里,伺机反扑。他带来的5名战士,分别埋伏在猪圈里和羊窝边的茅坑土墙处,其中两名战士在沟塘边接应,他与警卫员为了吸引敌伪的主力,主动打响战斗。
王朋的警卫员持汤姆式冲锋枪,在阁楼的小六角窗户里猛扫来犯的敌伪保安队。王县长则时隐时现地出没在阁楼的两间正面楼面上,以进一步忽悠着敌人,并吸引着敌伪保安队员的的火力,能向自己的方向扫射。有时,他把竹竿挑着礼帽在楼上晃动,这时候保安队的子弹像雨点般扫射阁楼。
保安队被王县长搞得云里雾里,不知到底有多少部队,于是战事有战有停,但敌伪的包围圈还是形成着,战斗形成胶着状态。
王县长用是用的一支驳卡枪,他在阁楼,站得高,看得远,凡是靠近阁楼的保安队员基本上是一枪一个毙命。
黎明前的黑暗到了。王县长这边的战士基本上没有了子弹,而敌伪是贪生怕死的家伙,谁也不敢在这死一般寂静的情况下冒进冲入阁楼。其中一个副队长身份的伪军官命令:放火烧楼,烧死这班新四军与地下党员。
这把火,对当时那个处境的王县长们来说,是有利有弊的,弊在阁楼上待不下去了,随时都有烧死的可能。利在乘着呛人的烟雾,王县长果断下令新四军全部向西边突围。
当大家准备离开这户人家时,警卫员冒着浓烟上楼,去拿那个公文包,此时,大火已窜上了阁楼,整个阁楼随着大火而崩蹋了。
就在阁楼倾倒前的一瞬间,聪明勇敢的警卫员将公文包掷向了王县长,自己跟随着阁楼的倾倒牺牲在烈火之中。这一切,虽然是黎明前的黑暗,但火光能照亮他们视死如归的一幕一幕。
这时天已经大亮了!整个战场上,横七竖八躺着十来具尸首,都是保安队的伪军,而我们的小警卫员在废墟中安睡着,手里还握着那支没有子弹的已被烧坏的冲锋枪。
王县长带领着其他新四军战士与地下党员向西突围后,直接从丹阳访仙撤到了管山,并与管文尉领导新四军会师。王县长与管文尉见面后,就立即传达了粟裕司令员的命令:江南新四军主力要北撤,伤残人员在百姓家疗伤,走不了的同志化整为零,在敌后打游击,配合大部队的行动,这就是新四军在天花庄的战斗。
本文作者根据1985年出版的万绥乡志改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随意抄袭侵犯著作权与知识产权,如要转发请注明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