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拂晓前的天花庄突围战

(2025-08-22 08:12:22)
标签:

齐梁故里

1.常州孟河

教育

文化

历史


孟河镇退休老干部 孟河镇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程协润

日伪时期的孟河万绥天花庄属“郑礼乡”管辖。当时孟河镇由二个镇十三个乡的行政编制,万绥南边的部分与西夏墅的西北小部份,也归属“郑礼乡”管辖范围

新四军皖南事变后,重建的江南新四军司令员粟裕带领新四军部队北撤,曾任江南抗日纵队的新四军司令员管文尉少数新四军的留守员,仍坚持在丹阳、扬中、武进三县交界处进行地下的抗日,也就是孟河镇的西边丹阳嘉山、倪山、管山等一带山沟里打游击。一方面坚持不能脱离苏南群众,尚须保护那些拥护抗日、拥护共产党新四军的广大群众;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权虽然名义上是国民政府的,但实际上已有不少共产党、新四军掌控了的办事人员。当时,为方便新四军地下党地下活动在万绥、访仙二地的地下党员,曾在天花庄设立了一个秘密地下联络站。

苏北地下党根据地泰兴县县长王朋(江阴人),这次奉粟裕之命,到江南丹阳访仙与管文尉部进行接洽,交换重要情报。王朋带了随身的警卫员和5名新四军战士过了长江,在魏村的桃花岗上岸,经过西夏墅的水塔口,到江南地下党联络点的天花庄住夜。

当时的郑礼乡有个国民党的自卫队获悉有一位地下党王朋县长今天晚上要住在天花庄。于是就报告“孟河中队”的同行们“孟河中队”的队长得知了这一情报后,就立即将“孟河中队”自卫队调往了天花庄,天花庄形成了一个大的包围圈。

“孟河中队”敌伪中队约有40人,而天花庄王朋县长只带了一名警卫员及5名新四军战还有孟河万绥的地下党员7人负责接应,保护王县长完成这次的任务。当时,前来围困的敌伪摸不清天花庄,到底有多少新四军?更不知道王县长住在哪一家?于是,敌伪也须摸清情况,但天花庄通往外界的3条道路已敌伪全部封锁,几十名敌伪在村子里挨家挨户的进行搜查。

地下党王朋县长住在村子西南角的一户人家的小阁楼上。敌保安中队在搜村时,王朋早已觉察,他当时考虑:自己部队只有7人,加上地下党7人,共14人,要对付40多个敌伪肯定是不能强攻强打,所以只能智取,或打时间差,乘天黑方可突围。但是从傍晚起就已经走不脱身了。

王朋县长考虑再三,决定布阵先打,把这股敌伪的气焰先打下去,然后在对方兵力减员的情况下,再突出重围。另外,他要尽力保护这边的地下党员不受到敌伪伤害。

半夜时分,敌伪也已发现了这户人家有人,王朋很可能就住这一家,于是敌伪开始组织进攻。

王朋把在场人员分为三组,孟河地下党的新四军一组,避开保安队主力,从这户人家的柴草堆边悄悄地撤出火力点,而迂回到小路对面的一块高田里,伺机反扑。他带来的5名战士,分别埋伏在猪圈里和羊窝边的茅坑土墙处,其中两名战士在沟塘边接应,他与警卫员为了吸引敌伪主力,主动打响战斗。

王朋的警卫员持汤姆式冲锋枪,在阁楼的小六角窗户里猛扫来犯敌伪保安队。王县长则时隐时现地出没在阁楼的两间正面楼面上,以进一步忽悠敌人,吸引敌伪保安队员的的火力,能向自己方向扫射。有时,他把竹竿挑着礼帽在楼上晃动,这时候保安队的子弹像雨点般扫射阁楼。

保安队被王县长搞得云里雾里,不知到底有多少部队,于是战事有战有停,但敌伪的包围圈还是形成着,战斗形成胶着状态。

王县长用是的一支驳卡枪,他在阁楼,站得高,看得远,凡是靠近阁楼的保安队员基本上是一枪一个毙命。

黎明前的黑暗到了。王县长这边的战士基本上没有了子弹,而敌伪是贪生怕死的家伙,谁也不敢在这死一般寂静的情况下冒进冲入阁楼。其中一个副队长身份的伪军官命令:放火烧楼,烧死这班新四军地下党员。

这把火,对当时那个处境的王县长们来说,是有利有弊的,弊在阁楼上待不下去了,随时都有烧死的可能。利在乘着呛人的烟雾,王县长果断下令新四军全部向西突围。

当大家准备离开这户人家时,警卫员冒着浓烟上楼,去拿那个公文包,此时,大火已窜上了阁楼,整个阁楼随着大火而崩蹋了。

就在阁楼倾倒前的一瞬间,聪明勇敢的警卫员将公文包掷向了王县长,自己跟随阁楼的倾倒牺牲在烈火中。这一切,虽然是黎明前的黑暗,但火光能照亮他们视死如归的一幕一幕。

这时已经大亮了!整个战场上,横七竖八躺着十来具尸首,都是保安队的伪军,而我们的小警卫员在废墟中安睡着,手里还握着那支没有子弹的已烧坏的冲锋枪。

王县长带领着其他新四军战士与地下党员向西突围后,直接从丹阳访仙到了管山,与管文尉领导新四军会师。王县长与管文尉见面后,就立即传达了粟裕司令员的命令:江南新四军主力北撤,伤残人员在百姓家疗伤,走不了的同志化整为零,在敌后打游击,配合大部队行动,这就是新四军天花庄

本文作者根据1985年出版的万绥乡志改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随意抄袭侵犯著作权与知识产权,如要转发请注明作者姓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