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中国一枝独秀孟河斧劈石盆景艺术
(2025-08-05 08:23:22)
标签:
1.常州孟河教育齐梁故里情感文化 |
常州中国一枝独秀孟河斧劈石盆景艺术
2020年8月份中,我与魏达荣在一次无意之中聊起了,明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我就问他,你将以什么样的盆景内容与方式来向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献礼呢?他非常兴奋并滔滔不绝地告诉我说:“我是这样想的,明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应该怎样来歌颂我们的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如何为老百姓办事,真正实践人民至上的理念。作为广大老百姓,怎样来向党献礼呢?只能用对党的一片真心来歌颂,这种歌颂完全把党当作救命恩人来表现。因为,在今年这场来势凶猛新冠病毒疫情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力拼搏,从死亡线上挽救老百姓。并果断封闭武汉城来保护全国人民,然后,又发动全国人民来支持湖北武汉。使这场十分凶险的新冠病毒疫情能很快地得到控制。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能够如此快速地组织起来,行动起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党都无法做到”。
魏达荣说:“我认为明年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应该向党献礼,那我献什么礼呢?我还是想用孟河非遗斧劈石创作一盆盆景艺术的作品,以这盆非遗斧劈石盆景为代表的山水盆景,来充分印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你看怎么样啊?”
魏达荣还说:“我很想用创作孟河非遗斧劈石盆景艺术作品,来进一步印证中国共产党的不忘初心,人民至上的精神。这就是中国老百姓向党献最重的礼,歌颂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共产党。这盆孟河非遗斧劈石盆景的艺术作品,我准备在今年年底完成创作,并将这盆孟河非遗斧劈石盆景的艺术作品,赠送给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红色党报——《新华日报》,在南京新建好的《新华日报》报史馆内陈列展出。”这是一种多么深厚的红色文化新型创意啊?这使我听他说起来,就感到特别动情、特别动容与特别感动。魏达荣与魏玉宇父子俩人,创作这盆孟河非遗斧劈石盆景的艺术作品,不但表达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与今天普通老百姓对新时代的一种美好向望,更是一名盆景艺术大家向党表达的宽广胸怀与一片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胸襟,这不是今天新时代中,我们党和国家正在积极倡导的一种人文家国情怀与正能量的创新精神的真诚表现吗?
2021年7月1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展出的“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上,就有不少红船元素。这些展品中都蕴藏着江苏技能人才的“匠心”。在这充满文化自信的“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展台上,陈列着我们孟河斧劈石盆景为代表的非遗作品,彰显着孟河斧劈石盆景艺术的文化魅力。这一件凝练空灵的孟河斧劈石盆景《红船精神》(是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红船精神’)置于展台中央,前方是劈波斩浪奔流不息的南湖,湖上面正停放着一艘红船,身后斧劈石铺开绵延千里大好江山,蔚为壮观。泱泱的秀水,红船依旧在,时代已变迁,精神却永恒。在这千壑万仞、雄秀苍茫间,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坚韧不拔、开拓创新优秀的高贵品质,被魏达荣与魏玉宇父子俩人深深镌刻出来了。
魏达荣与魏玉宇父子俩人,精心创作的这盆孟河斧劈石盆景技艺“红船精神”盆景,经全省遴选,参加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与江苏省委党史工办牵举办的“百年征程,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1921-2021),参与展出并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为展览成功举办作出贡献。(此内容从参展证书中摘录)展出前后共四个月的时间(2021年7月-10月)。
后来,我从网上查看到了这件孟河非遗斧劈石盆景艺术的作品,她通过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盆景技艺的创作,以孟河斧劈石为载体,配以红船、南湖等场景再现当年的历史场景。层峦叠嶂的群山象征着亿万中国人民,质地坚硬的斧劈石则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以红船为背景,烘托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
因疫情的问题,我不能前去当面采访魏玉宇,魏玉宇就直接发来微信说:他“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创作这个斧劈石盆景艺术作品,我和我父亲用了许多的心思、动了不少脑筋,花了很多时间,
2021年中,魏达荣与魏玉宇父子俩人,又与孟河镇青年党员干部结成联合载体,以孟河斧劈石盆景园为平台,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开展以“红石精神”为主题的红石分享会,使孟河镇青年党员干部定期到孟河斧劈石盆景园参观学习,使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永远用这种“红石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奋斗在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路上。
魏达荣与魏玉宇父子俩人的斧劈石造景艺术,已经是炉火纯青。他们父子俩人认为:“新时代人对山水盆景的欣赏,从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现在提倡“一盆多景多维度、四个立面都能有景观可看到”的创新石文化艺术的制作,使欣赏者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到所完全不同的景色,从而使人能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已经成为盆景时尚的一种趋势“。魏达荣非常自信地告诉我说:“只有把斧劈石盆景当作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来做,才能达到与中国山水画那样的意境神韵,才能留出灵活的写意空间,才能令欣赏者融入到诗意的胜境之中”。这就是创作孟河斧劈石盆景的艺术大家,魏达荣一种最深层次对石文化的感受。
孟河斧劈石盆景制作的后起之秀魏玉宇,在父亲魏达荣的亲手教练下,耳闻目睹,深得真传。他在斧劈石造景技艺的传承创新上,有过之无不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孟河斧劈石盆景技艺传承后继有人,这是最让魏达荣感到无比欣慰的。如今魏家人,除魏达荣、魏玉宇父子外,儿媳妇陈敏、孙女魏一清也参与用斧劈石艺术来续写非遗文化的未来和创造孟河斧劈石盆景艺术辉煌的新篇章,老魏家将决定成立常州市石文化研究会。2020年,魏达荣、魏玉宇父子俩人,将小黄山村老家的几间房子改建好后,已作为创作孟河斧劈石盆景艺术与传承省级非遗文化的一个基地(也作为孟河小黄山斧劈石盆景基地展出),中红网也来考察过了。在2021年中,魏达荣老家小黄山斧劈石盆景基地,已前后接待了10几批次学生到非遗基地学习与观摩(还有很多学生利用星期天寻找来家里参观学习)。魏达荣曾对我说”“他还将联合常州市残联,免费为残疾人开办培训班,传授斧劈石盆景制作的工艺”。
魏达荣对斧劈石造景文化层面的解读,还表现在他对艺术追求的孜孜不倦。他认为:要制作出具有多面艺术观赏效果的斧劈石盆景,作为制作者,首先要了解和把握、深入和发掘新时代人的思想与情感、理想和愿望,善于去捕获大自然中的真奇纯粹自然之美。只有这样,才能把制作的盆景艺术品的意境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才是最典型、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在他多年制作的实践中,魏达荣始终贯穿自己不断探索形成的“严瑾构思,反复考虑,仔细推敲,合理布局”制作法则,做到作品“既可立面观赏,又有身临其境”之真情实感。他把自己对作品题材的理解、感悟、情趣,都统统融入到制作的“一凿一皴、一摆一粘”之中,在实处就法,于虚处藏神;通过“实以形显见”,引申“虚以时思进”。有些专家点评魏达荣的成功之诀时说:“他的作品,以心实映衬万象,代山川而立言,则气象生动、活泼玲珑、意境自然也。”
2022年3月13日下午2点多钟,魏达荣在微信里对我说:“感谢您的一片真心,我也是凭着您对我的促动和鼓励才有今天的业绩。我也一直同我儿子讲,我们是常州孟河人,我们没有其它本事,我们要把祖传下来的东西发扬光大,能为新时代作一点贡献。同时,也是对帮助和支持我们的领导和朋友一种真诚的回报”。这魏达荣不骄不躁讲得多么好啊!他们父子俩人、祖孙三代取得了这么辉煌的成就,还非常谦虚地说,这是靠党和领导与朋友们支持才取得的。我愿他们祖孙三代,在今后孟河斧劈石盆景艺术的创作道路上,魏玉宇将会越来越好。我想魏达荣这祖孙三代人为弘扬与传承孟河斧劈石盆景艺术,所作出得贡献我们大家一定不会忘
魏达荣祖孙三代在创作斧劈石盆景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在盆景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是最受海内外欢迎的。譬如《三国演义》,他就用“三顾茅庐”来表现;《西游记》,用“路在何方”来刻画;《水浒》,用“武松打虎”来展示,都很受欢迎。接下来他们祖孙三代人,还想做几个比较大的盆景。首先,是用斧劈石盆景表现“一带一路”,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勃勃生机。二是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用岳母刺字表现“爱国”;用大禹治水表现“敬业”;用六尺墙面表现“友善”……三是红军万里长征,也是他希望能全力以赴塑造的一个主题。江西瑞金、四渡赤水河、大渡河铁索、翻雪山过草地、延安宝塔等这些故事,都能弘扬中国精神。
我愿“天下斧劈石出孟河”,这朵美丽特独的非遗文化---孟河斧劈石盆景艺术的奇葩,能够永远在世界上传承留芳百世……各位读者、各位朋友、各位游客,如果您有机会来江苏、来常州,您感兴趣的话,请您到新北区孟河镇东尧路,孟河斧劈石盆景园来,充分领略与分享和欣赏一下,这个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与魅力四射的石文化艺术风格和江苏省级非遗文化孟河斧劈石盆景艺术特独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