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伯雄故居文保单位
(2024-08-29 19:23:09)
标签:
1.常州孟河孟河医派齐梁故里情感文化 |
费伯雄故居早在1988年就被武进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申报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费伯雄故居为常州名人故居,位于孟河镇大南门内17号,孟河古镇明朝所建的古城墙定常门旁的孟城社区南7村民小组。费宅始建于清代(1770),经过长达10余年的时间才逐步建设而成,原故居占地4.5亩,有东西两纵列,各四大进,其中正房屋四大进16间,大小厢房36间,以及走廊、亭院等。清末又在老故居北面新建了四大进及厢房48间,所以,房屋共达百余间左右。在清咸丰十年(1860)被太平天国军烧毁,仅留下2进(幢)6间。这仅存的2进故居及古建筑先后被武进县(1988)、常州市(2003)、和江苏省(2016)定为县市省三级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修复于2006年,整个费伯雄故居座西朝东,占地1040平方米,有大宅院,前进为3间正房,属故居老宅,后进5间为2006年复建。现故居面积81.20平方米,新建面积159.20平方米,北围长廊150.65平方米。该建筑雕花门楼,飞檐围墙,内倚走马长廊,整个大院由杂石铺地,故居端座大院中央。故居正屋为灰砖黑瓦木结构3间,后沿为雕花木格落地门窗,屋内为木板隔墙,地面铺“箩底砖”。整个建筑古典雅致,大院后部有花园,虽是改建,但基本按原貌复制。在2006年的修复中,在一幢3间的基础上,又修复了故居的另一部分,还在原址修复了围墙、走廊、亭院和正厅5间,但远远没有恢复到故居原来建筑的规模。现在,在正厅里设立了“孟河医派陈列馆”,供游客和瞻仰者来参观访问。
故居中间为一个客厅,两侧为居室堂,都有木地板。中厅前面有4副落地花格子长窗门,后面还有一排落地屏风门。左右2居室前沿砌有矮墙,矮墙与横梁之间按装各有3副花格子木窗;每进之间都有香樟树与桂花树点缀在中间,有长廊将每进之间相互联接,每进南北的硬式山墙上建有高高的烽火山墙,它是清代晚期一种具有非常典型江南风格的民居。
2006年常州文管委与新北区开始对费伯雄故居修缮,那一年,还在孟河政府上班的我,下午下班后就经常到修缮的工地上去转转看看,忽然,他看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当你站在费伯雄故居大门口时,特别是在傍晚时分,只见苍蝇与蚊子在大门外边飞来飞去,嗡嗡地叫个不停,就是不见一只苍蝇与蚊子敢飞进大门内。原来,只要人一进入大门客厅内,你就会突然闻到一股清淡醇香的中草药味,所以,苍蝇与蚊子闻到这股醇香中草药异味后,就不敢飞入大门了。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在2008年“五一节”期间,孟河费家86岁的费伯雄曾孙费季平(上海瑞金医院终身教授)费季平带着他的儿子、女儿与女婿及孙子和外孙回来参观他曾祖父费伯雄故居与孟河医派文化陈列馆。当我打开费伯雄故居大门,陪着费季平观看他曾祖父费伯雄厅堂和陈列馆时,只见费季平思绪万千,不慌不忙从他的手提包中,拿出写有他爷爷(费伯雄孙子费绳甫等三兄弟)名字,并盖有清代光绪年间印章的房产证书一张,我一看一点都不假,还的确是当时清朝武进县政府颁发的。费季平是上海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名老中医师,他一生一辈子都在上海悬壶行医。他当时对我说:“现在,外地人到上海找我开一张中药处方价值起码500元”。我陪着费季平一边参观着费伯雄故居,一边听他讲着费家有关的医事,在费伯雄故居天井里不慢不紧的踏着四方步,这时我好像感觉到我似乎正在研读费伯雄的一生。我抬头看见了费伯雄故居高高烽火山墙上,好像还在燃烧着一代中医药学术大家的历史风云;费伯雄故居的折角长长回廊之地,好像还在响亮当年一代名医的声音;我无意之中好像看到了费伯雄正坐在厅堂中为病人把脉开着中药处方的情景。
这些清朝时期建筑故居的风格生漆花格木窗,好像还留着一代代费氏名中医的体温,陈列在费伯雄故居内四大名中医的肖像,好像仍在为家乡父老乡亲望闻问切脉疗治伤。这时,我才真正深刻领悟到孟河医派文化灿烂夺目的“以医报国”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悬壶济世”孟河医派的高贵品质。光辉灿烂的孟河医派文化犹如一泻千里滚滚东流的长江之水,永不停息地传承着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着几千年来孟河最优秀的中医药学术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灿烂历史与文脉、文物、文化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