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巢半城
(2013-08-15 11:00:03)
标签:
文化1.常州孟河旅游情感 |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不用说整个中国,就说说我亲爱的家乡——孟河古镇,孟河古镇在这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孟河古镇是一个具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名镇,孟河古镇与齐梁历史、齐梁文化、孟河医派有着很深渊源关系,孟河古镇是南北朝齐朝的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和梁朝的开国者梁武帝萧衍的祖居地,是齐梁文化与萧氏家族的发源地和孟河医派的发祥之地。我国正史的《南齐书》、《梁书》、《南史》和《新唐书》等,都有明确的记载。孟河古镇有着许多齐梁故里千年传说与美丽动听的故事。我们就拿孟河古镇姓氏来说吧,“天下恽氏出河庄”,恽氏有80多位历史文化名人。同时,巢氏有50多位巢姓历史文化名人。“孟河城巢半城,其它汤汤许许只有一个角落”。那么,就说说孟河古镇的巢氏姓氏。
上起夏初禹王下至清末宣统计23朝400余帝,“有巢氏”列百帝之首,被尊为“中华第一人文圣祖”,在北京平谷县飞龙谷自然风景区的百帝宫,院中大殿塑有上古“有巢氏”至虞舜十帝像。所以,巢氏姓为“天下第一姓氏”一点都不为过。只是巢氏姓源较为单纯,繁衍至今人口虽然不多,但遍及全国与世界各地。
巢氏姓源溯;巢氏得姓源于上古“有巢氏”,传说是教人“构木为巢”以为居处,功在人类进化的古帝。《韩非子》的《五蠹》篇中这样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有巢氏”与其后的“燧人氏”同属中国最古老的姓氏,史称“巢燧之前,寂寞无纪”,所以说巢氏的渊源在百家姓中是无姓可及的。炎黄被国人尊为人文和血缘始祖,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尊炎黄二帝为始祖。唯巢氏姓源溯于上古“有巢氏”,远在炎黄之前。
常州巢氏族谱记载,“有巢氏”之后巢父为巢氏得姓始祖。巢父是尧时的高士,其后裔受禹封,建有巢国,现安徽境内巢湖地区是古巢国所在地。直至春秋末期,巢国被吴所灭,巢国子孙“以国为姓氏”,得姓当在2400年左右。巢氏家谱中记载常州巢氏始迁祖是北宋末年巢正初,字有元,生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享年69岁,配李氏,合葬江阴君山。公世系始于安徽庐州巢县,后迁河南登封之箕山,公由箕山仕江阴州为判官。时驾南渡不复归洛卒于宫。生子二,木与林,卜居毗陵之千秋乡固村里,子孙世居焉固村里,今以公为毗陵始祖。
当今常州孟河固村巷是一个大村,包括东、西、南、前、后巷诸村,在当地为一大姓氏, 巢氏为常州望族,名人辈出,孟河南街与西门巢姓800多人。自正初公宦游江阴,其孙乾连公始迁于常州孟河固村里,至今已近800余年,后世子孙已繁衍至30余世,人口达万人,后裔散居于常州城乡及周边诸县。明宣德庚戌年间(公元1430年)才有九世孙德新公首创毗陵巢氏族谱,其后辗转续修10余次。在孟河巢氏总祠堂叫“敬爱堂”当地巢姓人称小祠堂,遗址在今孟河街南小南门外,是一荒地。是“余德堂”遗址在今常州南永红乡东巢村。
巢氏家族之文化源远流长,脉史清昌,把巢氏先辈保存下来的巢氏家族文化传承下去,常州巢氏族谱年久失修,老一代巢氏族人提供族谱信息,新一代巢氏族人共同参与修巢氏族谱,使巢氏子孙知巢氏家族的发展历史,这是巢氏先辈历史赋于新一代巢氏族人不容推卸的责任,望巢氏族人中的有识之士把巢氏家族文化传承发展下去,积极提供老的族谱信息,共同参与修巢氏族谱。
我亲爱的家乡——孟河古镇!北面是长江,东边是小黄山,南面是六道车338新省道,西接丹阳。338新省道东南面通到原小河原是大片的农田,一条老孟河贯串整个孟河南北直通长江,穿过了338省道流过孟河南岸田野到万绥。小时候跟着大人到齐梁故里万绥乡赶阴历三月二十八集市,有时会从南面远方传来一阵阵火车的鸣笛声,一幅幅和谐美丽的农村画卷,如今到小河孟河东亭已被高档住宅齐梁金府、富民小区和孟河人民医院等覆盖,新338省道已移到万绥和老孟河的交界处了。农村先前的小矮平房也改造成了现在宽敞明亮的大楼房了。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孟河古镇人,为家乡的发展而感到高兴与自豪。我相信这座长江明珠之城在不久的将来也将璀璨中华,为了孟河古镇的繁荣与发展,我们一定要尽全力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