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充满齐梁文化魅力的孟河古镇欢迎您

(2013-07-23 09:00:45)
标签:

文化

常州孟河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据史书记载,孟河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500余年。位于江苏省常州市西北部,距镇江和常州各42公里和37公里, 238、239、338、122省道和常泰高速穿境而过,东枕长江,南临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和京杭大运河,西北与丹阳市和扬中市接壤交界,是长江南岸一颗璀璨明珠。这里气候温和宜人,交通便捷发达,全镇土地88.26平方公里,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

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开挖我国南方第一条大运河,起于苏州望亭止于孟河江畔。公元前262年,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公子在孟河东部山上旃檀禅寺书院读书,因而被命名为“黄山”,后新北区又改名为小黄山。东汉光武初年—公元25年,孟河是当时长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庄,朝廷命开河渎,从长江口掘到小黄山脚下,遂成一个直通河庄的通江口岸,名为河庄。到了唐元和6年,为了漕运需要,朝廷又命孟简拓宽长江口岸,因水陆路通航后,人口逐渐增多,货物交易繁荣廛集城市,后人为纪念孟简疏浚河道的公德,将河庄随之改称为孟河,这就是闻名方圆100多里的孟河,孟河又逐渐成为繁荣商埠和重要的军事要塞。南北朝时期从这里走出了齐梁两代十五位萧氏执政皇帝。明朝初年,为防长江倭寇入侵,明嘉靖皇帝下旨筑墙建城,孟河城墙直径3里路长,此后,孟河又被称为“孟城”。孟城堡南北城墙各长138丈(约456米),东西城墙各长82丈(270米),呈长方形城堡,全长442丈(约1450米,),墙高2丈余(约7米),墙厚1丈6尺6寸(约5.35米)。全城分设5个城门、5个城堡、2个水关。一幢鼓楼。这5个城门分别为通江门(东门)、定常门(大南门)、通信门(小南门)、达润门(西门)、翊京门(北门)。贯穿城堡中心内城河与城墙交汇处还设有2个水关;金锁关(南水关)、玉盘关(北水关),城堡中鼓楼位于城中心偏北位置孟城大街上。止清代中期以费马巢丁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孟河医派创造了“吴中名医甲天下, 孟河名医冠吴中”的辉煌时期。

孟河镇是齐梁两朝萧氏皇帝故宅地,东晋建武元年,淮阴令萧整率萧氏族人来到武进东城里,建南兰陵郡,自此至南朝历代,均是郡县治所在地。萧氏家族在这片肥沃的南兰陵土壤中深深扎下了根,160年后萧氏家族枝壮叶茂,萧道成和萧衍先后在479年和502年建立了齐朝和梁朝,孕育了以儒、释、道三教圆融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和谐“齐梁文化”。这个1600多年前的齐梁故里,就是如今的孟河镇万绥。

孟河镇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从楚国春申君黄歇公子在黄山上读书,到汉代杨恽儿子杨贞道来小黄山脚下的河庄避难,西晋谋土孟嘉来此隐居,直到永嘉萧氏一族南渡定居在此,这里走出了齐梁15位萧氏执政皇帝,(齐梁朝37位萧氏宰相和100多名萧氏文武百官)。到唐朝还出过萧瑀等8位萧氏宰相。萧氏家族在这600多年中,还出了常州市历史上第一名状元萧颖士和萧子良、萧子显、萧纲、萧绎、萧统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辞海》中说:萧统:公元501-531年,南朝梁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武帝萧衍长子武帝天监元年,立为太子,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信佛能文,曾招聚文学之士,编集《文选》30多卷,对后代文学颇有影响。

“天下恽氏出河庄”。恽氏一世祖汉朝司马迁的外甥,杨恽的儿子贞道为避难来河庄定居(以父名为姓改杨姓为恽姓),从此这里走出了一大批恽姓名人,如恽魁元、恽士璜、恽轮、恽敷等朝廷巡抚与兵部司务恽俭和清朝进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恽侗等一批杰出的政治家;还有南朝进士恽文、明朝进士恽巍、清朝进士恽士临等十六个进士;有几十位恽氏历史文化名人,常州清代五大文化学派,孟河这里出了常州三大文化学派,第一,以恽冰、恽南田等为代表的常州画派与以恽元复等为代表的大批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第二,以恽敬等为代表的阳湖文(词)派;第三,以孟河费马巢丁与恽铁樵等为代表的孟河医派;还走出近代中共早期革命领导人恽代英、恽剑英、恽剑鸣与恽雨棠等著名革命烈士名人。

孟河是清朝中晚期孟河医派发祥地。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巢渭芳)、丁甘仁等创造了清代江南医盛时期。孟河名医费伯雄名震江南,《清史稿》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费伯雄由于两度应召入宫,先后治愈皇太后肺病和道光皇帝的失音症,道光皇帝赐赠:“是活国手”匾额和“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联幅。马培之精通外科,两次治愈翁同和的顽疾,光绪7年为慈禧皇太后治病近一年,慈禧赠赐金字匾额“务存精要”和“福”字匾,册封为“三品御医”,被当时的北京人称为京城三大名医之最。巢崇山与巢渭芳两地成名, (上海与孟河)、巢氏家学渊源,学验两富,继承家学又学习马家、费家,兼得三家特色,以治伤寒等症闻名,世代悬壶上海、孟河、万绥,名重乡里百姓为医,家有病家赠予“愿为良医、不作良相”等匾额。丁甘仁与同仁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中医专门学校,有“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的美称,他品德高、医术好,孙中山大总统赠予 “博施济众”的美誉匾额。

还有45创世界基尼斯雕刻艺术文化纪录、世界著名雕刻文化艺术大师汤友常先生,他横跨铜、石、玻、陶、木、铁、玉、象牙等8种材质雕刻艺术领域,创作了500多件雕刻艺术作品,在孟河镇成立了汤友常基尼斯雕刻艺术文化馆。据不完全统计,孟河镇有历史可查的文化名人多达280余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增添了光彩,为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作出了贡献。孟河镇拥有南北朝萧氏皇家文化、齐梁和谐文化,明朝古代军事文化、清民孟河医派文化、清代繁荣商业文化、丰富人文宗教文化、小黄山自然景观文化、古镇民俗文化。

孟河镇现有万绥古戏楼和孟河四大名医派民居建筑群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其中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东岳庙大殿、永安桥、费伯雄故居等。省级文物保护东岳庙大殿始建于齐梁时期,重建于唐贞观年间,宋、元、明、清历代屡加扩建和修缮,它庄严雄伟,是长江沿岸72座东岳庙中最大一座。永安桥是明朝建立的麻石桥。建于清咸丰年间费伯雄故居,原有东西两纵列,各有4进,现仅存西纵列第3进3间费伯雄卧室。孟河四大名医都出身于中医世家,他们相互学习,不断创新,以高超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从本乡本土开始,把影响扩大到全国,把声誉带到海外。他们祖居建筑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除了丁甘仁故居已经倒塌正在修复外,其余三家四处故居保存较好,这些典型的清朝民宅,足以体现那个时代的建筑风貌和他们的中医世家的生活。

在全国第3次文物普查中,孟河镇已查证有“四文四遗”(文脉、文化、文物、文保,遗存、遗址、遗迹、遗产)97点处。其中有许多齐梁时期萧氏皇家遗迹遗址;“齐梁故帝”文化及萧氏家族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四寺六桥八池和齐梁三十景(如寺为智宝寺、皇业寺、吉祥寺、九龙寺;六桥为兰陵桥、罗妃桥、金鸡桥、风凰桥,张陵桥、万岁桥;八池为碗池﹙茗茶室)、龙池、蒋家池、墨池﹙开笔亭)、东大池、西大池、连枷池、灯池;皇家码头、东岳行宫、泰安陵、万岁里、南寺里、花园里、状元牌坊、歇船亭、东城天子路、梁皇宫、志公井、昭明太子读书处)等;有许多齐梁古代与近现代军事文化遗存遗址,如马放沟、营田里、营盘墩、败田里、操场下、古城墙、都司衙门、渡军河、观音堂战役处、天花庄突围战指挥部及日伪军驻孟河城防司令部、东亚客栈等。

在千年古井中,尤以“志公井”和“恽宅义井”最为著名。志公井由南北朝齐梁时期梁武帝国师志公和尚开凿,1500年来,“久旱不枯”,“水患不溢”。恽氏先人凿井供人饮水,在八角形井圈上外有“恽宅义井”四字,内壁有深痕15条,表明恽氏一族慈善济世的悠久历史。孟河有古遗址13处,古墓葬2处,古碑文15块、古井21口、古桥13座、古民居9处,千年古银树15株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处,老街2处等点缀和映衬着孟河历史文化古镇古朴与典雅。

孟河镇还有很多百年以上的民居宅第和名人故居,如戏院路的著名画家马万里故居,齐梁时期万绥南寺里是萧衍故居,当时占地480万平方米。因年代久远,只留下了东城天子路、皇业寺、四桥八池等历史遗址。在这个区域内,有一座清朝时期的基层行政公所建筑——图公所。小河老街由北街、中街、南街3个部分,总长度519米,占地面积11300平方米,较好地保存着江南清民水乡小镇的风貌;小河后街16号是美国首位国家科学院院士王国金故居。

集中在城北老街是孟河历史古建筑群、以及孟河南街四大名医民居建筑群、小河老街民居和万绥南寺里等4处。城北明清老街始建于明嘉靖33年,发展到民国初年已占地44000平方米,全长562米。现存明代建筑134间、清代建筑334间、民初建筑63间。城北老街为连续性封闭式古建筑群;前街、后街有8个相通弄堂连接,每个弄堂都装有索门和栅门,每到夜晚索门、栅门全部关闭,起到防御和防盗作用。街道路面狭窄,用青石板铺设,路下阴沟相通。街东西两面民用码头,直对弄堂口,居民用水十分方便。它曾经是明清孟河区域经济中心,这里生产丝绸产品“孟河绉”曾在光绪26年和民国4年两次荣获巴拿马金奖。(常州市志)

孟河镇有着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1>.白兔墩猴灯。﹙国非齐梁时期.<2>.孟河医派。﹙市非清代﹚<3>. 孟河斧劈石盆景工艺。﹙市非﹚<4>.常州陀螺﹙市非﹚。<5>.铜刻艺术。汤友常铜刻艺术将是“活”着的未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非﹚是未来国非与世非。<6>.孟河北角落头“四爪太平神龙”﹙区非齐梁时期﹚。<7>.固村青狮﹙区非齐梁时期﹚。在去年进行的非遗普查中,发现近百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整理上报有68个项目,包括历史文化、民间传说、民间风俗、民间技艺、民间曲艺与民间特色小吃与食品等。

常州姓氏文化非常发达,据统计,常州至今约有300余个姓氏。常州所属各个乡镇中仍然分布着许多姓氏宗祠,有50多个著名的公祠堂。据老人们回忆孟河历史上最多时有80多处祠堂庙宇。孟河城内南街上恽家祠堂最有典型性,他的大门是一座叫鼓楼的建筑,上有彭玉林所书写的“鄱阳世泽”匾额。对孟河这些比较有名气的6大祠堂(恽、巢、费、马、丁、汤氏宗祠)进行必要的修葺、复建与保护,是我们利用人们有归根认祖的心理,开展姓氏文化旅游和名人文化之旅的最大特色文化资源之一。

为了更好地保护孟河古镇历史风貌,开发利用孟河镇历史上的“四文四遗”,孟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古镇保护工作,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历史文化古镇保护、规划、修复进行论证。在2007年由常州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控制性规划.如《孟河历史文化古镇与自然景观保护利用规划》、《中华萧氏总祠及周边地区详细规划》、《齐梁文化—山水孟河》的齐梁历史文化规划得到了专家的科学论证和市政府的批准。2008年第3次文物普查后,又请东南大学和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制定了对100多个文物点保护和修缮计划,对镇内省市级文保单位立牌保护。对全镇文物点建立了档案,明确了责任制,由专门负责人保护,在市级文物保护点悬挂了不同性质的警示牌。2011年又按照保护古镇规划落实各项措施,再请东南大学和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对《孟河历史文化古镇与自然景观保护利用规划》进行了具体保护与利用内容的详细规划。

2007年成立了孟河历史文化研究会,开展了对历史“四文四遗”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成立了孟河镇“四文四遗”保护办公室,由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镇有关职能部门与文化站相关专业人士一起,共同担负起对孟河古镇“四文四遗”的保护工作。2009年镇政府制定公布了《孟河古镇保护暂行办法》及《<孟河古镇保护暂行办法>的若干规定》,认真发动,广泛宣传,加强保护。近年来,按照保护规划落实各项措施,实施保护工程,让孟河古镇这块历史文化瑰宝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  

2011--2012年又按照保护孟河历史文化名镇与开发和建设齐梁文化古镇,进一步落实各项实施(详细)规划,再召集有关专家与学者充分论证和评定,又请东南名牌大学和深圳市规划设计院对《孟河历史文化古镇与自然景观保护利用规划》进行开发建设与落实详细性规划,主要提升与做好涉及孟河历史文化名镇与开发建设齐梁古镇“四文四遗”各项落实与保护措施的详细规划。

2013年齐梁古镇孟河--建设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版权所有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擅自转载侵犯版权追究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