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想:值得推广的建筑

(2008-07-09 16:46:09)
标签:

灾后重建

房产

分类: 随想

随想:值得推广的建筑


 

一直在想,汶川大地震的损失如此惨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灾区原有的建筑大多不具备抗震功能,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房子垮塌,才会有那么多的同胞罹难。如果老百姓住的房子,包括学校、医院等民用建筑都是抗震结构的话,灾区的损失就不会那么惨重。而如果此次地震发生的时间不是下午而在夜间,可想而知人员伤亡的统计数字将比现在要大得多。

 

据史料记载,汶川一带七十五年前曾发生过七级以上的大地震。处在地质断裂带上的这个地区,在未知的将来肯定还会有强震发生,这是人力不可抗拒的。而我们所能做的是,重建再盖房子时,必须考虑抗震因素,这是此次大灾给我们提出的严重警示。惨痛的教训是必须吸取的,只有住在具有抗震功能的房子里,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从长远来说这也是防灾减灾的根本途径。

 

我们知道,一般的砖混结构建筑抗震功能要差一些,只有框架结构的建筑才是最抗震的,而框架结构又分为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西南地区偏远的山区农村,许多老百姓至今还住在杆栏式的房子里,这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木结构民用建筑,起抗震作用的是其连接梁柱的榫铆结构。而我们在城里常见的高层建筑,基本上都是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其抗震是钢筋在起作用。

 

以上这两种建筑形式虽然都能达到抗震要求,但又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的。木结构的杆栏式民居建筑是农耕社会的产物,要使用大量的木材,不利于节约资源,也不利于防火,且不具备隔音和保温功能,是一种落后的建筑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必将逐步被淘汰。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好是好但成本高,只适用于城里的高层建筑,不可能也不适合在四川灾区的重建中推广应用。

 

那么,有没有既节能环保又抗震、适合在四川灾区的重建中大力推广应用的建筑形式呢?回答是肯定的。有一种叫“盒子房”的建筑结构非常适合。这是一种按照设计要求,在工厂的生产车间里整体浇铸成型的五面体建筑结构,就像一个个盒子一样,运到施工现场后以搭积木的形式通过吊装焊接成一幢幢房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曾参观过位于北京房山区的一个生产“盒子房”的工厂,见识了这种属于加气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结构体系。据介绍,这种建筑结构体系的发明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一九九六年曾被建设部列为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并不十分顺利。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这种建筑结构体系已应用于二十多层的高层建筑中。可是由于每个“盒子”的自重达到1520吨,由于吊装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我国目前仅应用于六层以下的建筑。

 

这种“盒子房”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它具有良好的刚度和强度,属高抗震结构体系,地震时它不会垮塌,可保证屋里人的安全。二是成本低,每单位建筑面积的综合成本比一般的砖混结构多不出20%。三是热工测试表明其保温性能优于49砖墙,隔音效果与预制圆孔板相当。四是应用广泛,它可用于学校、医院、宾馆、部队营房及商业街等建筑中。最重要的是它节能环保,可拆装迁移重复利用,从而无限期延长其使用寿命。

 

以上这些优点,足以证明这种“盒子”建筑结构体系是适合灾区重建中大力推广应用的建筑形式。灾后重建,这种具有节能环保安居新概念的建筑结构体系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信通过实践的不断检验,人们对这种建筑结构的认识必将逐步提高并深入人心,不仅仅是四川灾区,凡是位于地震带的其他地方,都应该大力推广这种建筑形式。完全可以相信,在未来广大城乡的民用建筑中,这种建筑结构体系必将逐步代替砖混结构并发挥其主导作用。不过,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青海又地震了,把前年写的文字置顶,但愿重建时重视建筑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