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话大佛寺(下)

(2010-01-12 10:14:59)
标签:

大悲阁

大佛寺

诗话

正定

文化

分类: 随笔

http://s16/middle/477d3403t7cee7e8ac09f&690
    欣赏完这些美妙的诗景后,我们再回到寺中,去感受大悲阁的雄壮凌云和金铜菩萨的妙相庄严。作为寺内的主要建筑,大悲阁绝对是游人观瞻的首要去处,也是文人墨客竞相留题的主要场所。大悲阁内供奉的主尊——千手千眼观音大士,也成为人们顶礼膜拜、观瞻称颂的重要角色。让我们步诗人的足迹,一同去攀登大悲阁楼的云梯,一起去瞻仰大悲菩萨的慈容。北宋时期,大悲阁落成不久,吴越王之后钱惟治春日登大悲阁,制回文诗四首和宝塔诗二首。我们先看他的一首回文诗:

圣主钦崇教,千光显绀容。映云窗绮暖,笼月箔花重。

净刹香风远,危栏碧雾浓。胜因良以咏,华阁一斯逢。

这首诗正读倒读都能成文,且有叙事,有描景,有咏叹,有称颂,可谓是回文诗中的精品。其叙述的故事是,宋太祖崇尚佛教,于是才有了大悲阁的建筑和金铜大佛的重生。其描摹的景色是,大悲阁上,绮窗映云,箔花笼月,香风飞天,碧雾透栏。其心中的感慨是,面对这样的胜境,怎能不低吟浅唱,歌之咏之?再来看他的一首宝塔诗:

阁,阁。

雕镂,彩错。

簇明霞,攒丽萼。

玉女窥牖,飞仙捧铎。

沉烟燠宝捍,媚水涵珠箔。

千山蓊郁晴霁,万井喧填晓郭。

登临秆倚傍琼栏,满目春光煦寥廓。

(注:牖yǒu:窗户。铎duó:檐上的大钤。燠yù:暖、热。)

这首诗不仅制式优美,形同楼阁,而且诗语精美,满溢赞颂之词。大悲阁上,雕梁画栋,上簇明霞,下聚鲜花,玉女观窗,飞仙捧铃,沉烟媚水,秀出山河,凭栏远眺,满目春光。真是景美、诗美、意更美。明代正定诗人梁桥,秋日登大悲阁亦制回文诗六首,其中一首是:

晴烟笼巍楹,晓月浸垩殿。擎莲从飞甍,杪樾阴艧院。

圣境擅丽构,春风披轻幡。靓景绚霁岫,翔虹垂清轩。

(注:垩è殿:用白土涂饰的大殿。甍méng:屋脊。杪miǎo樾yuè:路边遮阴的树。艧huò院:像船一样的院落。)

这首回文诗,是合五平五仄二首回文诗组合而成。顺逆从每个字开始读,五字一句,都是一首完整的诗。这样反复可成诗八十首,且每首诗的意境都有不同,达到了回文诗的极致。大家可尝试诵读,其情其景,美不胜收。然而,心情不同的人,登斯阁也,其情其感就大不相同。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登龙兴寺阁,就曾感慨而诗:

全赵堂堂入望宽,九层飞观尽高寒。空闻赤帜疑军垒,真见金人泣露盘。

桑海几经尘劫坏,江山独恨酒肠干。诗家总道登临好,试就遗台老树看。

真可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时金国已经被元朝所灭,诗人登上九层高阁,看到河山依旧在,主人却不同。此时好像看到光武帝扎营滹沱河边的红旗,又好像看见铜仙在为魏王毁坏的承露盘而泣。沧海桑田,几经变幻,江山已不复存在。诗家都喜欢登高望远,可是如果你看到那些遗台老树,又会做何感想呢?而我这样的亡国遗臣,心情又是何等的凄凉啊。而元代大学士刘因,登上龙兴寺阁,却又是另一番感受:

太行鳞甲摇晴空,层楼一夕蟠白虹。天光物色惊改观,少微今在青云中。

初疑平地立梯磴,清风西北天门通。又疑三山浮海至,载我欲去扶桑东。

雯华宝树忽当眼,拍肩爱此金仙翁。金仙一梦一千载,腾掷变化天无功。

万象绕口恣喷吐,坐令四海皆盲聋。千池万沼尽明月,长天一碧无遗踪。

我生元感非象识,此眼此臂将安庸。海岳神光埋禹鼎,人间诡态何由穷。

金天月窟尔乡国,玉毫万丈须弥峰。一杯径欲呼与语,为我返驾随西风。

堂堂全赵思一豁,江山落落吾心胸。中原左界此重镇,形势仿佛余兵冲。

歌舞遗台土花碧,旗帜西山霜叶红。乾坤割裂万万古,鸟鸢蝼蚁为谁雄。

               滹水悠悠自东注,落日渺渺明孤鸿。

(注:少微:星官名。属太微垣,共四星。 三山:古代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仙。 扶桑:神话中的神木名。《山海经·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雯华:云彩。禹鼎;西周晚期青铜器,有铭文记鄂侯反周,禹俘获鄂侯事。须弥峰:古印度传说中的山名,以它为世界中心,日月环绕此山回旋出没,三界诸天也依之层层建立。)

此时家国如日中天,万里睛空,清风扑面,天光物色,尽收眼底。登期阁也,如入仙境,雯华宝树,法相金铜,千手千眼,变化无穷。金天月窟,须弥万丈,金仙驾风,伴我周游。放眼江山,虽然也曾有遗台旧帜,风云变化,权势争夺,但都会随着浩浩滹沱水,悠悠东逝去。只有那心无旁鹜的大雁,追随着太阳,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元代还有一个大学士郝经,《登龙兴寺阁观铜像》诗云:

转空岌崇金碧鳞,平地突起三百年。我来一登秋雨霁,壮气奕奕排霜天。初疑榱桷欲飞动,复恐栋宇将腾骞。峨峨鳌头昂出六合外,地轴欲断还相连。钩心诘屈牛斗度,光景焕烂日月躔。高标枢极森户扃,囚锁造化蟠风烟。上穷九霄下九泉,中有十丈矗立之金仙。焜煌照耀手眼千,提挈万象归斡旋。把握心印持化权,荡摇幻海开福山。吾徒问学一见亦瞻仰,彼伊纷纷无所守,宜乎奔走狂蹶颠。天地万物同一身,手眼亿兆元无边。各因私智自关塞,所以一目无所视,一手还构攀周旋。凭栏肆遐瞩,太行滹水吾山川。孤鸿渺渺入天来,还引幽思参茫然。何当乘化恣所往,日驭叱起先著鞭。扫除尘翳快一浣,眼界廓廓开坤乾。

(注:榱cuī桷jué:均指屋椽。桷是方的椽子。 鳌áo头:飞檐角上的龙头。牛斗:二十八宿星中的牛宿和斗宿。躔chán: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扃jiōng:门窗。焜kūn煌:明亮、辉煌。斡旋:扭转、挽回,引申为调解争端。乘化;顺应自然变化。浣:洗涤。)http://s5/middle/477d3403t7cee8659cc04&690
    此诗与刘因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先写大大悲阁气势雄壮,檐角飞动,高出六合,极天地造化之神工,通霄汉辉耀之灵气。再写大悲观音之神力,提挈万象,把握心印,摇荡幻海,总持乾坤。最后写诗人观瞻之感受,人们因私智塞目,难见山川,只有扫除尘障,才能心眼通天。这两首长诗,既是对正定大佛的礼赞,又是开悟人生的写照,值得细细研读和品鉴。明代诗人王世贞,于正定谒大士像十二年后,一个傍晚再过大佛寺时留题:

中天飞刹逼星辰,曾睹莲花宝相真。千劫不贪调御位,十年仍现宰官身。

恒河瞑借金篦指,大卤云争宝髻新。彼岸止应容尔渡,可能无意问津人。

(注:调御:调教制御。金篦bì指:指古印度医生挑开盲人眼膜的金筹,这里指大佛普渡众生。大卤云:原是荒原上的白云,此代指芸芸众生。)

此诗亦是入境生情,感慨万千。大佛可以调御众生,却不贪其位,而自己依然沉迷宦海。虽然也想从佛祖那里借来能够开眼的金篦指,无奈身陷世俗的浓云密雾之中,只向往彼岸的光明,却没有找到可以渡河的办法。直面大士宝相,有多少人会心生这种无奈之叹。元代诗人谢庭芝九日重阳登阁,也曾有过类似的感慨:

萧寺崚嶒百尺楼,佩萸载酒到高头。云擎旭照三关晓,天接沱光一色秋。

槛绕昙花明法度,城连枫树扑檐浮。经游不识龙山兴,落帽西风两鬓飕。

重阳佳节,佩萸载酒,登高望远。旭日东升,滹水呈秋。昙花绕槛,法度分明。枫树连城,高檐染色,美不胜收。如此佳境,却经不得西风落帽,两鬓生寒,如之奈何?不识龙兴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再来看明代著名学者陈嘉谟的一组登阁诗:

阁倚诸天最上头,残方极目一销忧。浮云长满三千界,华发惊看四十秋。

恒岳北来连地尽,滹沱东下带冰流。凭高把酒翻惆怅,寇盗流移两未休。

珠林飞阁俯层霄,人代攀跻瞰寂寥。日月平临僧梵迥,河山静对客身遥。

天涯兄弟同杯酒,岁暮风尘漫使轺。经济看君经术在,十年心迹愧渔樵。

层轩面面护云梯,天畔登临迥不迷。三晋远连恒岳小,五台高映佛身齐。

风沙省识行人惯,今古销沉去鸟低。莫向匡庐频望断,一樽千里幸相携。

马首东来问故乡,故人开府在恒阳。寺逢高阁一怀古,酒醒长风几断肠。

离别经年如昨日,文章六代有辉光。世情指点浮云外,独鸟寒空接渺茫。

当时,陈嘉谟的世交故人李文溪升任正定知府,诗人要奉命北归,离开正定前与李文溪一同登大悲阁,题诗四首。诗中充满了离别的伤感,又饱溢对故人经济一方的祈盼。眼前隆冬时分的景象,与“寇盗流移两未休”的难题交织在一起,让人心碎,虽有高人在侧,美酒伴醉,但依然抵不过“独鸟寒空”的那份渺茫。今古销沉,多少世事,历历眼前。读了这么多伤感的诗,让我们来轻松一下,看看明代诗人李言恭登大悲阁的所见所感:

崚嶒台殿倚星躔,梵语钟声下界传。雪霁云山供上客,夜深灯火散诸天。

城头高出滹沱河,槛外寒浮大陆烟。一眺中原千载思,到来不独为逃禅。

比较起来,这首诗表达的情感相对轻松了许多。高阁之上,梵语钟声相闻,雪后云山依见,夜深灯火,城高滹沱,槛外飞烟,放眼中原纷纭,虽觉世外清净,到此却不是为遁世参禅。再看明代大诗人、书法家张诗的《登真定天宁阁》:

花城宛转金宫丽,珠树玲珑杰阁环。风蹬万盘回北斗,江河千里俯南山。

人天陡接烟霞秘,龙象平临日月闲。剑倚星辰流妙瞩,彩毫长振白云间。

此诗文字优美,气象万千,回环往复,大度清闲,颇有太白遗风。来到正定,见到的是花城宫丽,珠连杰阁。登上阁楼,看到的是沃土千里,盛世平川。人接烟霞,佛临日月,如此仙境,自然会剑倚星辰、诗振云天。再看明代诗人余一鹏登大悲阁与清上人的两首唱和诗:

远地冲寒又拂尘,忽惊嘹唳过南宾。关山直北音书断,萍水吾侬道味真。

帘外燕云常捧阙,局中滹浸正忧民。登临幸接高僧语,洒落昙花大地春。

世间谁辨远公贤,我向谈锋识慧泉。漫拨尘沙开浩劫,止将花鸟结新缘。

频临高阁君能赋,细倒芳樽我亦仙,一洗风埃招隐兴,坐看明月上遥天。

诗人远道而来,虽然关山万里,音书隔绝,但上人一席谈吐,让诗人如遇知音,如沐春风。仙缘得结,拨开心雾,芳樽溢香,一洗风尘,此情此景,可共明月上九天。欣赏完他乡游人的登阁诗,再来看看我们正定人登大悲阁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感受。首先看清代大学士梁清标的《登大佛阁》:

振衣高阁俯平濠,极目荒原客思劳。战垒风沙沉岁月,石堂灯火乱蓬蒿。

堠烟遥接榆关影,佛日孤悬瀚海涛。暂尔登游多壮色,白云无际塞垣高。

(注:堠hòu烟:烽烟。榆关:山海关)

此诗亦属梁诗中的代表作品,笔触行云,气象深沉。登高怀远,战垒风沙,钩沉岁月,石堂灯火,若燃蓬蒿。烽烟东鹜,遥接榆关,佛日高悬,直入海天。登游壮色,自然觉得心凌杰阁,情飞云霄。清代邑人王荣勣登佛香阁成五言诗二首:

佛阁郁崔嵬,登临实壮哉。群山横地起,二水极天来。

幢影悬秋日,钟声落晚雷。遥遥佳气合,直北是金台。

象教庄严丽,楼高迥插天。闲云栖画栋,飞鸟没平川。

晴出千峰树,秋生万井烟。襟怀聊借爽,非为奉金仙。

这两首诗描写的登阁所见所闻,亦是雄壮寥阔,“群山横地起,二水极天来”,可谓是大气磅礴。“二水”当指城南的滹沱河和城北的老滋河。“金台”是指首都北京。第二首少了些雄壮,多了些秀丽。“闲云栖画栋,飞鸟没平川”;“晴出千峰树,秋生万井烟”两句,满目清幽,自然亲切,所以诗人说来此登阁,不是为了礼拜大佛,只是为了借爽抒怀。其子王发楠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重阳登大悲阁,与诗友唱和成诗:

九日危楼对夕阳,周遭竹翠更花黄。同事未负花前约,短发还成落绢狂。

望眼平舒峰黛簇,尘襟浓挹佛炉香。白衣何处不携酒,好就东篱泛一觞。

诗文比其父更高一筹。夕阳之下,竹翠花黄,同事不来,自发绢狂。放眼平川,晴峰簇黛,席地而坐,满襟挹香。无酒不醉,东篱泛觞。看来这古老的大佛寺,这雄伟的大佛阁,还是家乡人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梁梦龙当年就曾同社老在大觉殿避暑,梁清远也有《初夏隆兴寺谨院同阒谷禅师兹云上人闲坐》的雅兴:

重寻莲社妙香中,仄径繁花落照红。说法台高多胜果,水田衣冷见元风。

桥边偶尔成三笑,林下翛然有一翁。净土澄明尘事少,正堪结社阐真空。

古寺之中,妙香缭绕,小径之旁,繁花落照。闲来偶坐,谈禅论道,净土澄明,劳烦事少。结社寺中,桥边谁笑。会心知人,难得清高。从这两首寺看,大佛寺的后花园,当是四季繁花,清景无限。清人赵文濂就有几首写隆兴寺看花的诗。先看的是海棠:

清晓扣禅房,繁华盛海棠。颜开娇着色,心静妙闻香。

竹过风皆暖,茶烹话正长,牡丹期后约,再入雨花堂。

这样美丽的花,为古寺平添了几分娇色,为静心输入了几分妙香。春暖竹绿,繁花似锦,烹茶禅话,等待稍后的牡丹开放。牡丹盛开,更是让人留连忘返,成诗三首,书其境况:

葱茏花木倚云栽,胜日寻芳特地来。绿竹笋穿砖隙出,紫藤蔓引树头开。

药栏荷榭光阴换,梵宇琳宫笑语陪。曲径通幽行不尽,探香更上牡丹台。

龙腾初地奉宸游,一朵红云捧玉楼。迎辇曾邀仙驭驻,薰衣还带御香浮。

风恬日暖霞光炫,纸醉金迷藻彩流。雅调清平谁唱和,淋漓翰染凤池头。

薄宦羁身十二年,家园孤负养花天。移根地得禅关托,觌面缘欣故里联。

水复山重劳怅望,香薰艳摘倍鲜妍。一枝栏外临风折,好共新诗供佛前。

牡丹花开之后,真是“风恬日暖霞光炫,纸醉金迷藻彩流”,让这位久在外乡为官的赵老夫子,如回故里,如见家园。此情此景,让人欣喜若狂,又平添几分思乡的愁怅。观览之余,不忘折一枝最鲜艳的,和这颂花诗,一并供奉于佛前。此外,历史上还留下了金代诗人杨云鹏《真定龙兴寺阁》诗,元代诗人韩曾《隆兴寺》长诗,明代文士刘讱、高淑嗣、李攀龙、何出光、袁宏道的《登真定天宁阁》诗,明代诗人张衮的《游隆兴寺》和潘伟的《题隆兴寺》诗,明代诗人姚希孟《赞大悲菩萨一百八韵有叙》长诗,清代邑人王坪的《人日同诸弟登大悲阁》诗,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需要再书一笔的是,大佛寺作为皇家寺院,与历代皇室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宋祖铸佛开始,元明时期多有赐金重修。到了清代康乾时期,更是达到鼎盛。御制碑文,书额题柱,临幸观瞻,制诗称颂,成就了大佛寺的盛名。康熙五十二年,御制碑文勒石以纪寺内。御书匾额:隆兴寺、天王殿、大觉六师之殿、慈云普荫、摩尼殿、广长妙谛、妙庄严域、通津宝筏、戒坛、慈氏阁、转轮藏、佛香阁、御书楼、集庆阁、伽蓝殿、祖师殿、弥陀殿、药师殿、静义堂等十九处。乾隆十二年正月颁赐御书匾额:圆通具足、龙象威神。十三年十一月颁赐御书匾额:调御丈夫、白毫相光、金绳觉路。题柱:妙相显光明,非空非色;净因传定慧,不灭不生。十六年九月题九间殿:入不二门,教外别传,真正法眼藏;从最初地,当前妙觉,得无上宗乘。又题:听云边夕梵晨钟,扫除一切烦恼;看庭外黄花翠竹,拈来无碍真诠。题五佛殿:幻化何因,但应念而成,自尔无去无往;庄严有象,只随心俱足,可知即色即空。题佛香阁:具足神通,三界俯归一指;得大自在,四禅不隔微尘。又题:宝网绚云霞,现耆阇崛山庄严自在慈容,问法相变相应身化身,哪是本来面目;金绳悬日月,历恒河沙劫普度大千世界,示真语实语妙觉圆觉,共证无上菩提。乾隆皇帝曾七次驻跸正定,礼佛因题长诗六首,留下了“龙腾故苑寻霸业,狮吼初地礼法轮”的名句。嘉庆皇帝过正定时,也用乾隆诗韵题长诗一首。乾隆四十五年大佛寺重修完工后,果亲王、和亲王到此礼佛,各有题示。果亲王题匾:慈云广覆。题联:辨得宝筏慈航,普度大千世界;无有语言文字,是真不二法门。和亲王题匾:香刹清华。题联:慧日普圆通,下禅枝而返照,灵台疑正觉,浮定水以流光。果亲王还题《行次正定隆兴寺》诗一首,记载了大佛寺重修的因果及御制碑文的情景。这里选取乾隆帝第一次过正定隆兴寺礼佛诗,供大家欣赏:

正定大佛夙所闻,调御丈夫天人尊。礼遍文殊不见法,便道因之一入门。

权城南望亘埤堄,香阁遥见高横云。龙腾故苑寻霸业,狮吼初地礼法轮。

缭垣拓落据垲址,佛楼穹窿切迥旻。曲廊延袤下无地,丰碑插笏何纷纭。

岂能一一辨氏代,开皇开宝依稀分。吉祥云里瞻相好,五髻千臂悬星辰。

金容满月白毫彩,庄严具足威且神,其高丈六复丈六,有如量顶无边身。

我闻虚空泯边际,孰非佛相徒是云。须弥非大芥非小,目迷五色心犹尘。

隋创唐修成往迹,讹谈今尚传将军。后周辟异意本吝,铸泉岂复今犹存。

宋祖重造称功德,悉檀未识六度真。阇梨荒唐讵宜信,铜出眢井传俗论。

(权城:村名,古犍乡,在正定城北二十里处。埤pì堄nì:城上矮墙,泛指城墙。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迥旻mín:远天、高天。延袤mào:绵亘,绵延伸展。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阇shé梨:高僧,泛指僧人。眢yuān井:无水干枯的井。)

千百年来,隆兴寺不仅保存了举世无双的金铜大佛,还保存下来许多令人瞩目称奇的瑰宝。除了前文提到的楷书之祖、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这里还有中国建筑史上的孤例摩尼殿,有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五彩悬塑自在观音,有中国最大最古老的转轮藏,有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千佛尊。这一件件历史珍品,展示着一份份岁月的沧桑,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享受。即为诗话,随步东施,学歌一首,聊以为结:

千年古寺胜名题,妙域庄严天宇低。宝刹云头能度日,大佛脚下好容膝。

登高望远心潮乱,把酒临风槛雨凄。初地清凉当避暑,管他南北与东西。

http://s12/middle/477d3403t7cee8c90198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冬夜杂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