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0月,身在澳洲的王华迎来了他人生的第38个春天。
窗外繁花似锦,南半球的一切都透露着春的生机,不过静坐在病房内的王华眼中并没有希望。夕阳,曾是他最喜欢的景色,然而现在,窗外的日升日落却徒增伤感,这一分一秒地时间,意味着他的生命正在不断流逝。
人是如此渺小,在面对生命的无常时。迷茫,也许更多的是恐惧。
几分钟前,他在电话里得知这次骨髓配型又没有成功!又没有!主治医生告诉他,已经在全球进行脐带血求助,为了治疗他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可是,会有用吗?一次次的希望,换来的最后依旧也还是一次次的失望。他已经不再敢想下去。
……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就在王华几乎要陷入绝望的时候,突然从万里之外的成都传来了居然有两份源于5岁儿童的脐带血与王华有5个位点相吻合的好消息!如此高的吻合度,这在非血缘亲属间十分罕见!天啊,这是真的吗?几经确认之后,主治医生很明确地告诉他,是真的!千真万确!
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几乎能想象出他当时有多么激动,因为读到此处,我的心中亦是十分的雀跃。
可是,所谓好事多磨,这时难题又出现了:怎么能够顺利的将符合配型的脐带血带到澳洲呢?澳洲干细胞移植条例非常严格,而王华的健康状况此时显然并不适合长途跋涉。要运输脐带血,
环境以及客观条件能允许么?
好在四川省血库联系了中华骨髓库,又由中华骨髓库国际接洽专员与澳方联系沟通。终于在上个月末,在对王华的资料及使用进行最后确认之后,两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被装入零下150℃的液氮运输罐开始了它们的异国救助之旅。
看到这里,不自禁地,我的心稍稍放下了。
其实虽然在国外游弋多年,但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总是让人感动不已。
没有亲眼看到年初几乎令半个南中国陷入瘫痪的暴风雪,但能想象到那些在孤独的“冰岛”里度过灾难的同胞们的窘困。没有亲身经历四川地震,但电视转播中每一个令人心疼的画面都同样让我痛彻心肺!没有亲自参加北京奥运会,但每一次从电视转播中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响起的时候,都难掩心中同样激动的心情。
太多太多,祖国的一丝一毫都牵动着我们身在他乡的华人的心。
只有身在海外,才能更深地感受到什么是故乡;只有身在海外,才能更深地感受到什么是祖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