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说明:墨尔本东部郊区Toora的风力发电站)
远山翠墨,蓝天碧草,平时周末难得出来,这日突发兴致驾车开往墨尔本南面的郊外,一路景色清幽隽雅,心情也越发澄明舒畅。两小时车程后,看着路标指示,进入了一个名叫
Toora的小镇,远远地就被道路左侧山坡上立着的几个大风车柱子锁住了视线。随着Windmill(风车)的指示标,沿着一条左转上山的车道盘旋了两圈,突觉视野豁然开朗,刚从远处见着的“风力发电机”如庞然大物的守护者般林立在山坡上,风车的大叶子在空中缓慢的转动着。看看信息牌上的介绍:这个风力发电厂有12个巨大的风力发电机,耗资3500万澳元,2002年10月建成。发电机每片叶片长达32米,支柱高67米,涡轮发电力1.75MW。
印象中,风力发电站在澳洲并不太多见。像眼前的这座风力发电站平均每年的电力输出可以达到6.5万小时,每年可以为6600家用户供电。近年来,在维多利亚州政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维州政府已经批准建设的有11座风力发电站,其中已建成正在运转的有4座。
提起能源,脑海里旋即想到一个人的名字——施正荣。现在由于经济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品质,同时也在不断的发掘身边新的可利用的能源。不过在很多所知利用能源的科技仍停留在小范围并未产生巨大的产业效果,而有一个人却将能源科研成果产业化商业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利用能源前进了一大步。
1988年,也就是我来澳洲刚刚一年的时候,施正荣也正从中国公派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在92年他获得太阳能科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太阳能研究中心研究员;1995年筹建太平洋太阳能研究中心,任执行技术董事。2000年,揣着几十万美元和学成的技术以参股形式筹建了无锡尚德电力有限公司;2006年1月10日他任董事长的无锡尚德(NY:STP)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价冲破30美元,以个人持有6800万股计,纸上富贵约161亿元,就在这一天他成为了中国首富,并排名澳洲首富第四。
很多人都在议论着施正荣的“一夜暴富”,而他本人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没有我在澳大利亚14年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尚德今天的成绩。”他认为自己现在所发展的产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自己知识技术与商业能力等个人素质的双重累计,所以并非“一夜暴富”。
而他读博士时的导师,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世界太阳能科技权威格林(MARTINGREEN)对他评价:“适当时间和适当地点周旋于中国和西方文化的适当人物。他取得成功,是因为他既拥有一位科技人员的技术,又具备管理能力和在中国建厂生产所需的能力。”
确实从这些因素来看,是在澳洲接受这种先进科技的教育以及巧妙的与国内相关产业相结合发展,从而造就了光伏产业届的“神话”。从这一点上来说:澳洲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确实是有值得称赞和学习的一面,同时也为我们中国人创新的思维和智慧感到骄傲!
施正荣经历了很多年创业的艰辛,坚持了下来,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江苏省无锡市也给予了他巨大的支持,因此,他成功了。而在创业最艰难的时候,也有一些人选择了离开,他们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远了。
再来剖析“施正荣奇迹”的实质,在西方国家的眼里,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最迫切的难题便是能源与环境。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无疑是国际资本市场所青睐的再生能源行业!
据报道,新能源产业——风力发电的发展至2020年,可提供电力需求的12%,可带来18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可在全球范围内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排放100多亿吨。而现在德国,西班牙,美国,丹麦和印度是风力发电装机能力最大的国家。
早年间澳大利亚的发电能源严重依赖于煤炭,对环境影响很大,于是近年来,澳洲政府也正在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的脚步!
新的科技提上议程:将太阳能和风能相结合,综合开发利用能源。这是一项有着被很多国家看好的可再生资源利用的项目。这种技术的关键是将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加热技术相结合,简易的说就是利用太阳能加热搭建风场内的空气,利用一些设备使之与高空处的冷空气形成巨大的温差从而造成强大的气流即风能,以此带动风力发电装置达到发电的最终目的。而这种太阳能——风力发电站将成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能源的利用比例也将会从现在的4%提升到2010年的10%。
现在位于墨尔本西部的巴勒拉特以南30公里处,占地面积约2600公顷,工程建设总投资为2.5亿美元,就是类似于这种原理的一家大型在建风力发电厂!
再联想到我们国家本身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风能与太阳能相结合作为一种新的可再生转化能源,将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带可观的发展!
世界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环保已经成为人类新的挑战,也是新的起点。世界给予了我们许多机会,有些人抓住了,成功了;有些人观望,机会溜走了;有些人退却,机会对他们说再见-Bye
-bye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