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雷峰夕照,图片来源:百度网)
又是马不停蹄忙碌的一天,在杭州与友人聊完公事,看天色尚早,一时雅兴绕起,便相约于西子湖畔闲庭信步。
黄昏夕照,落日的余辉在湖面上划出一道道光晕,微微涟漪的水面上弯弯曲曲地漾着宝塔的影象,好一片金碧辉煌的灿烂眩漫,心下不免感叹,这有名的“雷峰夕照”,确实颇为壮观,自有着一股沁人心魄的震慑作用。无怪乎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这景致慨然而书,留下多少不朽名句,为后人千百年来诵咏不休。唐有白居易称“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宋有苏东坡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饮湖上出晴后雨》)。秀冠人间的西湖,惹得文豪雅士们挥笔泼墨,寄情山水,这美丽堪比西子的景色,被这文化气息熏陶的越发风情俏美。
少时在语文课本中就读到这些诗句,尽管懵懂,但总能分辨出那诗句中赞叹的美,心里不免好生向往。杭州离着上海虽不算远,无奈那个年代父母都忙,谁也没那闲情去搭理我无端滋生的“游兴”。
再大些时,在中学课本中又读到一篇描写“西湖”的文章,作者是鲁迅。这是一篇不同于原来对西湖印象的文字,标题就是一个极其具有冲击力的表述《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因着儿时祖母讲述的《白蛇传》传奇,对这座镇压白蛇娘娘的塔深恶痛绝,后来长大虽明白了那只是一个神话传说,眼见着塔倒了,依然是拍手称快的。上课时,我捧着课本,摇头晃脑地朗诵着课文,倒也是琅琅上口,虽不一定能完全体会作者写文时的心境与深意,心下却跟着鲁迅一起嫉恶如仇起来,恨不得那法海和尚真如文中说的,变成螃蟹,好食之而后快,为白娘子报仇。
“鲁迅于文中赞美了代表善良勇敢的白娘娘,批判了代表邪恶势力的老法海”,语文老师谈老师抑扬顿挫的开始了他对文章的评述。
那时的谈老师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看着我们稍有不切实际的念想或是举动,就会如老夫子般,扶扶鼻梁上托着的黑框眼镜,不轻不重地警告一句:“年轻人不要眼高手低”。但私下里,我们都了解,谈老师为人其实并不像外表看似的“迂腐”。相反,他会以很严肃的态度去讲一些有趣的例子。
到现在我都记得,讲述《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的末了时,谈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大家平时都有吃螃蟹吧,可能许多男同学还下河捉过螃蟹,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去看看这螃蟹里到底有没有藏着法海老和尚……”
“哈哈,老和尚肯定躲在里面不敢出来的……”几个调皮的男生笑嘻嘻的回应着老师。
……
这会雷峰塔就矗在我眼前,想起这段往事,竟漾起了一丝不自觉的笑意。对谈老师我心里一直有着一份厚重的情意,每每回国,总会抽空去看望他,与他聊聊年少时的趣事,我这个被他当初评价为“字会爬”的学生,因着他的影响,如今也会喜好咬文嚼字,爬爬格子。
但无论如何,总没预见到一篇美丽传说集结成的文字《论雷峰塔的倒掉》终是在我心底种下了一个情结,杭州——终归是好的坏的、美的丑的,我都要去亲眼见识一番。
这个少时的情结什么时候初次实现的,现在想来好像记忆已经模糊了。只记得初次见着时,我心里是欢喜的。湖畔的散步,总能给人一种心绪的宁静,尘世的纷纷扰扰在那一方景致里,突然都变得平和。
与友人一边散步,一边闲聊。“我下个月还会到杭州来!到时可能就算附庸风雅一回,以文会友了!”友人诧异地看着我,期待着我的下文。
许是与杭州有缘,前些日子,杭州《都市快报》的一位记者采访我,文章刊登在《都市快报》国际版的页面上,于是很多在杭州的朋友纷纷到我的博客上留言,有一位博友“陌生人”在圈子里发帖子给我
yingjian1010 陌生人
2007-07-18
14:06:04
金老师您好!在《都市快报》上看到您。这对我刚留学新西兰半年的儿子是一处很好的学习园地。我的儿子很努力,但是也常常很迷茫。我们父子俩都开了新浪博客,每周写作交流雷打不动,在博客名录里搜索“小铁新西兰”即可。也希望您能给与指导!非常佩服您留学成功!应坚
从这诚挚的话语里能感受到一颗父亲对儿子深切关怀和爱护的心
……
还有很多来自杭州朋友的关怀和问候。
想想还是博客圈让我们这样一群有着相同话题、相同志趣、充满热情、充满梦想的朋友们走到一起!它作为博客的空间延伸,加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也使朋友们感觉到一种凝聚力,更加有交流感。近来因为我时间上的关系,圈子里的很多事情都搁置下来,何不趁着机会,在这个汇注“文人气息”的圣地,金凯平博客圈的朋友们也来一评雷峰塔、共赏西子美。希望我们这次聚首西子湖畔能开启金秋的丰获,希望更多的朋友从炎夏的空间里走出来,在凉爽的金秋开始我们浓浓的友谊盛宴!
注:圈子的发展还需要集大家的智慧一起来创造,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者建议都可以给我发邮件:
jin@aust-china.com.au
.对杭州博友聚会有兴趣或者建议的,可以联系上海圈子管理员:奇迹的缔造者——侯园T:13621742799
让我们一起努力打造这个博友交流的幸福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