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凯平
金凯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557
  • 关注人气:8,4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0年未遇的风暴袭击悉尼地区

(2007-06-13 07:22:00)
分类: 我的澳洲梦
30年未遇的风暴袭击悉尼地区       (图片说明:风暴袭击后的新州中央海岸,图片来源:<先驱太阳报>,摄影:安吉洛·索罗斯)

 

一大早,打开电视,新闻节目中出现的就是一幅大雨滂沱的画面:澳大利亚悉尼北部遭受30年来最为严重的风暴袭击,城区降水五十至一百毫米。大水冲毁了沿岸的二十多艘渔船,并淹没了一个较小的港口。从悉尼港出发的多班轮渡被取消,大水冲垮了铁路和公路,公共交通遭受严重影响。

 

我下意识地望望窗外,海平面似是风平浪静,几只帆船摇曳地漂浮在蓝色镜面上,偶有风掠过水面,掀起丝丝涟漪,却与电视中狂风大作的景象迥然不同。心绪稍微平和许多,维州这几日也是细雨连绵,冬日的气息早是渗透到各个空间。只是万幸,连绵不断的雨水,并没有如悉尼般严重,引发任何水灾。

 

2007年以来,似乎水灾新闻不断,继巴基斯坦、印尼、印度、伊朗等东南亚地区都遭受了洪水袭击后,6月8日,一艘四万吨巨轮Pasha Bulker号在尝试进入澳大利亚东部港口城市纽卡索 (Newcastle) 的煤港时,因为巨浪在距离海滩100米处搁浅。船上22名船员全部以空运方式紧急撤离。

 

6月10日,暴雨已经持续了三天,除了对悉尼的交通产生巨大影响之外,受灾最为严重的是悉尼北部的葡萄酒生产区猎人谷和煤港纽卡索地区,因为灾情严重,猎人谷梅特镇近6000多名居民被迫紧急撤离出自己的家园,洪水切断了小镇向外的交通要道,孤零零地被隔离成一座漂浮的岛屿般。猎人谷遭受了三十多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水灾。

 

陆军士兵赶往灾区,构筑沙包堤防,试图控制猎人河的水流。人们奔走相助。尽管互不相识,都会热心地伸出援助之手,没有人称自己为英雄,所关注的只是身边的人是否都安全。

 

6月11日,洪水逐渐减退,数千名居民终于可以返回家园,但位于下游的新南威尔士州纽卡斯尔地区情况依然不乐观,根据天气预报显示,此次暴雨是由于一股强有力的低气压影响,未来几日,新州部分地区可能仍然有暴雨。

 

截止到今日,最高达到450毫米降雨量的暴雨已经造成10人遇难,10万多户居民的用电中断,所蒙受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预计。灾情最为严重的猎人谷素以酿造葡萄美酒闻名,经济损失目前正由评估机构在做精确计算。而煤港纽卡索的损失,据新南威尔士州州长莫里斯·耶马先生预计,可能比1989年曾遭受的地震更为严重。

 

新南威尔士州的保险委员会已经受理了15000户索赔申请,初步估算,赔偿金额将达到2亿澳币。而且这个金额会随着越来越多撤离的住户返回家园时而增多。

 

除了悉尼以及东南亚地区,中国南方地区的多个省和自治区连日暴雨引发水灾,从新闻上的最新统计显示,受灾人数约1063.8万人,死亡71人,失踪13人。从66日开始,中国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出现大雨和暴雨天气,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和福建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和泥石流灾害。到6月11日 18时,直接经济损失达34.3亿元。

 

孟加拉国饱受季风大雨之苦,东南部吉大港发生山崩,目前已造成至少86人丧生,89人受伤,其中部分人伤势严重。首都达卡遭洪水浸泡,暴涨的河水淹没了15座村庄,有5.5万人受困。

 

……

 

一条接一条的灾难新闻,且不论洪水的诱因究竟是风暴、地震、水系泛滥,亦或是人为因素等,它所造成的影响之严重性,让人为之心寒。有学者称,在各种自然灾难中,洪水造成死亡的人口占全部因自然灾难死亡人口的75%,经济损失占到的40%。而且洪水总会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密度高的地方发生,像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都是受洪灾困扰比较严重的地方。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精神上与经济上的损害,也促使人们对防洪措施的准备工作上提出许多的要求了,像修筑堤岸、水坝和护岸设施;加深天然河道;兴建泄洪道和拦洪坝;等等。但是,除了政府相关机构的防护措施,更为重要的应该是,每一个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

 

这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达,人类的文明似是愈发前进,然而,随之而来的,还有许许多多的“副产品”——海啸、洪灾、泥石流、沙尘暴等等。不可否认的,这些天灾频繁发生的诱因跟人类对自然的无限制的开发与破坏是分不开的,自然界以最为“刻骨铭心”的方式回报着人类的行为。面对着一幅幅动魄惊心的画面,一张张灾难后悲伤的面孔,一栋栋风暴后的破瓦残垣,我们在心中一起祈祷灾难的伤痛能早日平复,也让我们一起为了自然界未来的美好给自己一个约束: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