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污水入河)
从澳洲回中国,整整一个白天都会在飞机上渡过。偶尔将视线从手中捧着的书稿移开,透过机窗往外看去,欣赏这小小椭圆型外的世界。天气很好,一望无际的清澈透亮,身边漂浮着变幻多姿绵延不断的云海,恍惚间,机身似是在一片蓝色海洋中平坦地行进般。眼前的美景,竟让人目眩神怡,有些倦意。将座椅徐徐放下,盖上毛毯,便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不知道眯盹了多长时间,睁开眼时,座椅前的小桌子上已经摆放了两张卡。拿起来看看,一张是入境申报卡,一张海关物品申报卡。心里寻思着,现在国内的入关程序是开始改善了,原来回国,在飞机上都要填报三张表:入境卡、海关申报卡和健康登记卡。现在从三变为二,这是简化入关程序的一个信号,对环保来说,也是件好事。
以往入境澳洲,需要填写两张卡片,一张黄色入境卡和一张白色海关申报卡,如今也是两卡并一卡,将应该查询的问题都综合在一张卡片上,既简化了旅客的出入境程序,节约海关的人力资源分配,又在环保方面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自然很受旅客欢迎,也是出入境管理的一个良性改革举措。
飞机在夜间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推着行李,拿着护照和两张登记卡,跟着出关的队伍慢慢往前推移着。
“对不起,您还没有填写健康状况登记卡,请先补填。”一位年轻的海关官员检查着我递过去的护照和入境卡等资料,缓缓地抬起头来礼貌地告诉我。
“健康状况登记卡不是已经取消了吗?飞机上都没有发啊?!”
“没有取消,您必须补填。”
按照要求补填后,办理了出关手续,看看时间,大约比预计的延迟了1个小时,心怀一丝愧疚,连声感谢前来接机朋友的等待。
尽管有些日子没回国了,却无心欣赏车外夜色中婀娜多姿的城市。脑子里还盘旋不去的思量着另一个问题。
入境卡一般是填写一些基本信息,诸如姓名、年龄、国籍、护照号码、逗留日期等等;海关申报卡是填写旅客是否携带了特别的物品,像药物、食品等;健康状况卡上的选项是有没有患过传染性疾病或者与传染源接触过等等信息。毫无疑问,这三张卡片上的信息是重要的,但是只要合理设置问题,完全可以把这三张卡片上的信息设计在一张卡片上。一来国际旅客大都是在经过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的空中旅程后,办理出关手续。长途跋涉的疲倦,负重的行李,每个人都希望出关的手续是在有效率、有秩序的情况下办理,而不是繁琐的一道道关卡、一张接一张卡片信息的读取与审视。再者,海关人员要面对着每日大流量的出入境旅客,根据中国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出入境数量达到3.19亿人次,大城市如深圳一天的单向入境旅客甚至达到一天40万人次之多。每个旅客都手持着护照和三张信息卡,这需要多少的人力资源才能做到真正解读每一份表格上的信息。姑且不讨论这最易看到的两点,但有一个很严重的后果,我们是否都忽略了呢?!
3亿人次的出入境,每次都有三张纸的消耗,这意味着多少森林树木的砍伐?从3张纸合并为一张纸,可以节约多少资源啊!一个小小的举措给国家带来的益处是无可估量的。
在澳洲,许多公司的打印机、复印机旁都会贴上一张小纸片:请尽量循环使用纸张。这不是老板的吝啬,对环境保护的一份责任,一份义务。
或许今时今日,提起节约一张纸?对于泱泱大国来说,简直是小题大做,身后得惹来多少唏嘘声:这都什么年代了,你没看见咱中国越来越强大了吗?!还在乎这一两张纸的资源。你以为这还是你们60年代、70年代那会,用草浆纸,凭票买粮,咱们国家虽然没到发达国家之列,但不至于寒碜到这个地步,用张纸都要计较!
真是这样吗?!一个国家有多少资源可以挥霍浪费,一个国家能否在一种毫无至尽浪费中繁荣下去?!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却不多,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3.4%,而人均林地面积0.11公顷,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1.3%,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约8.4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0.9%。而光是生产一吨纸就需要耗费20棵大树、100立方米水。按照一年3亿人次的出入境数据统计,每人多使用两张卡片,全国就要浪费约1300吨纸、13万吨水。这意味着可能要砍伐26000棵大树,而造纸工艺中污水的排除对环境的污染又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污水需要经过造价上亿的净化处理后才能成为循环利用的净化水。
一纸之费所换来的,将是中国自然资源的消失殆尽与环境永无休止的恶劣崩溃。中国每年纸餐具消费达 100亿只以上,一次性水杯 200亿只,一次性筷子 450多亿双…
每年报道上一则则洪灾、干旱、泥石流、龙卷风、沙尘暴的消息,多少人在电视旁看着无辜生命在天灾中的吞噬,而为之动容、同情、泪流满面,孰不知,每一个人在浪费资源的同时,都在这一幕幕的悲剧中,充当着“缔造者”的角色呢!与其到悲剧发生时再来悲天悯人,不如从我做起,从一张纸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项资源!
“全国侨联青年委员会发来了一份电子信函,我明天帮您打印出来,您看看?”来接机的助理在一旁说。
“不用打印了,你发到我的电子邮箱吧!我在电脑上看就可以了,有无纸化办公的技术怎么能倒退回白底黑字的纸张时代呢!”我笑着回答道。
此番国内的行程安排很满,应邀全国侨联邀请,出席在上海和北京举办的“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2007年世界华侨华人杰出青年论坛”,欣喜不已,因为远离20年的
“青年“一词依然适用于我。
这几日,又接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邀请,于下周二(4月24日19:40),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四季庭园,我将与北大管理学院的莘莘学子们在北京聚会,激扬文字,论剑江湖。借这个机会,许多圈友留言希望能相聚北京,刚好和北京的圈友们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礼堂欢聚一堂。如有时间参加本次北大讲座的,请与上海办事处陈娇小姐联系,她的手机:15902172175,上海办电话:021-6161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