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煲汤能流行全世界吗?

(2007-04-05 22:12:09)
分类: 我的澳洲梦

   中国的煲汤能流行全世界吗?

   去年5月,家里的保姆要回国,便拜托一位中医师朋友老陆帮忙,再推荐一位保姆。不久,老陆就给了回音,说是有一位从国内移民到澳洲的中年女士,因为语言不通,也没有学历,很想找一份家政服务的工作,补贴家用。

   数日后,老陆就带着一位约摸50多岁的阿姨(对保姆的尊称)出现在我的家中。阿姨是广西人,姓王,早些年儿子到澳洲留学后,就留在了这边工作生活。她在老公过世后,就随了儿子的愿望,也办了移民过来,这样方便儿子照顾她。虽说是儿子照顾她,但其实做母亲的,更放心不下儿子才是,平日里就照顾着儿子的起居饮食。儿子与媳妇平常工作都忙,也没时间陪她。她成日在家也闷得发慌,就寻思着找点事情做,一来减轻儿子的负担,二来,自己工作后也有个寄托,不会觉得闷。儿子也了解母亲的感受,只要工作不辛苦,打发打发时间,还是支持母亲的决定。在一个华人社团的聚会里,他与老陆刚好提起是否有比较轻松的工作可以介绍。老陆就把我拜托的事情与他说明,所以才有今天这个场合的出现。

   “我最拿手的是——煲汤。”

   我有些疑惑,怎么广西人也喜欢煲汤吗?一直以来,感觉煲汤好像是广东、香港等地的“专利”呢!

   以前家里的保姆是马来西亚华人,祖籍广东,所以煲汤也是她的拿手好戏,像黄芪党参炖排骨、当归淮山炖鸡、杞淮元炖牛肉等等经典的煲汤,都是餐桌上经常的菜式。慢慢地也调理出了家人与我喜欢喝汤的习惯,可谓“无汤不成席”。

   几日后,王阿姨就正式走马上任,当上我们家的饮食掌控官了。果不其然,她煲的一手靓汤,马上就让我们赞不绝口。看到自己的心思被人夸奖,她也特别开心。每天都乐呵呵地为我们一家准备着私家秘制的健康汤水。她知道我的肺功能不是很强,经常会准备润肺的梨汤(内含无花果、淮山、冰糖、梨),再加上精心炮制的冬虫夏草酒,确实让我觉得受益良多,肺功能强了不少。还有加入红莲、无花果、淮山、薏米等煨出的莲藕汤,都让人回味无穷,兼美味与补身于一体。

    煲汤有很多的讲究。光是火候的掌握,就需要一定的功力。用文火慢慢煨,使食物的营养成分充分释放在汤中。原汁原味的靓汤除了真材实料,按照中医的原理,合理搭配调理药材也是一门学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药膳食疗。比如说,要清爽润喉,就要喝鸭梨南北杏瘦肉汤;有哮喘或咳嗽者,可以喝罗汉果瘦肉汤;要怯风止痛,可以喝天麻老鸭汤;等等诸如此类的药膳食谱。

    煲汤中还有许多忌讳,像不要在煲汤过程中添加冷水,会使加热的肉类遇冷收缩,蛋白质不易溶解,汤会失去原有的鲜香。同时盐业不能早放,因为早放盐能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从而使汤色发暗,浓度不够等等。

   如此多的讲究,自然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与耐心,精细操作,来不得半点马虎。而喝汤也有讲究。在喝汤的顺序上,历来就有一些争论:到底是餐前饮汤更营养还是餐后饮汤更科学?营养学上也没有定论。专家建议,喝汤的关键在于喝什么汤,喝多少汤。如果饭前喝少量蛋白质丰富的汤,可以给胃肠一种刺激,更好地吸收食物营养;如果喝一大碗并非真材实料的汤,不但会稀释胃液,还可能吃进过多的钠盐,不利于健康。有的胃炎患者应饭后喝,以免加重症状。

   在阿姨的“调教”下,我们家也一改以前的饮食方式,从饭后喝汤变成了广东人习惯的饭前一碗汤。经常听人说:饭前喝碗汤,胜过良药方。我在开中医诊所时,也曾听一位广东籍的中医师介绍过,广东人喜欢饭前喝汤,是让汤水将口腔、食道润滑,防止一些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更有助于食物在肠胃内的稀释和搅拌,促进消化、吸收。我想饭前饮汤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说粤菜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么能获此名号最大的功臣便非“煲汤”莫属了。北方菜系中,汤水主要用来解渴,酒足饭饱过后,一碗汤水饮下,更添分量。而粤菜中的煲汤集合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医于一体,既美味又有功效。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一碗鲜美的汤汁,便能健脾补胃、清热消痰、润肺利尿、美容养颜等等,何乐而不为呢?! 

   难怪如此精华的煲汤,也出现在了澳洲的街头。光墨尔本就新开了好几家靓汤店。除了在繁华的商业中心城区街头上,一家粤式炖盅店客满盈门之外。在热闹的斯宾威尔区,也开了一家传统的“头啖汤”店子。店子规模不大,50平米见方,但装饰上倒是很有特色,符合煲汤文化中的传统中国意味。门帘以竹子代替,乍看似是竹园般古香古色;桌台上摆设着透明花瓶,瓶内盛满了五颜六色的水果,煞是鲜活,给小店增添活力不少。店主是香港人,对煲汤秘诀深得其道。店里的汤都是用真材实料煨出的炖盅,每盅售价6-8澳元不等。老板还在菜单上下功夫,每个中文汤名下,都会用英文注明汤的功效,让前来光顾的西方客人也能了解各味汤的精妙所在。因此,小店除了华人经常光顾外,也常能看到外国人的身影。每天晚餐时间店内都是爆满,有两次我经过店子,想坐下品一盅靓汤,却是客满无座,只得作罢,寻思着下次再来。

   这可是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一大进展。多年前,我在澳洲推广中医时,就已经体谅到让西方人接受中医是一个艰巨且长时期的工作,慢慢地他们已经了解中医,相信中医。但是要让他们接受,喝汤也能有治疗功效这个观念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西方人历来的观念中认为,食与补是不可同日而语,混为一谈的,食疗怎么能及得上吃药见效呢?!更何况有的药材在汤水中,还是有些苦涩味。这也成为中国煲汤文化在海外推广普及的一个制约元素。

   中国的传统煲汤文化要真正走向世界,还需要我们华人共同地努力。营养学家、媒体、饮食界精英、甚至每一个在海外的华人都能成为中华汤文化最有力的传播者!让我们一起煲汤、喝汤,修身养性!

   中国汤要流行全世界,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要走,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我们“有心”的努力下,中国汤终有一天会风云世界!

   昨日在收看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节目时,听到主持人程鹤麟先生一席惊世之论:撤销高校的中文系。语出惊人之处,让我不免也觉着“有话要说”,而且不吐不快。我将在下周的文章中来番文字论战,谈谈咱这“高校的中文系真的应该撤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