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中学上"大学"

(2007-02-09 10:04:13)
分类: 我的澳洲梦

      我在中学上"大学"

     (图片说明: 中学生木制工艺品课堂学习)

 

    周末,与老朋友陆先生相约,到我的家中一起聚聚。朋友与太太带着女儿如期而至。大家在花园里,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晴朗的天空,蓝得纯净透亮,偶尔几片云彩飘过,给这和谐的画卷添上几笔点缀。温热的海风徐徐吹来,给人一阵温暖舒适的感觉。

 

“这里好美啊!我都想画幅画了。” 朋友的女儿Shirley一声感叹,我们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

 

 “你喜欢美术?”

 

“还行。在学校有选修课。”

 

 陆先生笑着说:“她呀,喜欢的可多了,又是篮球、又是游泳、又是商务管理……兴趣广泛啊!”

 

老陆告诉我,Shirley今年读11年级(相当于国内教育的高二)。一年多前,初中毕业后,从中国才转学到墨尔本读高中。到澳洲的第三天时,刚好赶上学校的Open Day(开放日)。老陆与她一起到学校报到,熟悉环境。

 

 澳洲学校的开放日主要是提供给学生学校各方面的信息,比如学校设施、学校升学率、学生选课、学校的活动等等,方方面面,总之,只要家长与学生能想到的问题,学校都会有专门的老师与学习督导来给予解答。

 

 这下可把Shirley乐坏了!在国内读了将近十年的书,从来都没想过,中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课程。选课不是只有大学生才能享受的“特权”吗?!

 

Shirley兴奋地拉着父亲在各个科目的咨询台前,来回转悠,忙得不亦乐乎。

 

澳洲的中学课程设置非常灵活,教学方式与大学的授课方式有些类似。比如中学生有必修科目——数学、英文、科学、体育、历史等,每一门课程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又分设出小的科目,像数学有初等数学、数学、专业数学三个类别之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学习进度,选择不同程度的数学课程。数学的特优生还可以去参加高年级学生的课程。体育也有体能训练、形体课程等之分,或者是偏重体育项目规则理论方面的。科学课在十年级时会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一些初级的知识,不会涉猎到太深的程度;十一年级后,这些课程会分门别类成小的科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科的发展方向。

 

中学生除了必修科目之外,还有许多选修科目可以供学生选择:社会科学(工商管理、商业知识、人际关系、法律、社会道德等),艺术学(绘画、雕塑、戏剧、摄影、音乐等),外语(中文、日语、法语等)、计算机学习、会计学等等。这些课程有些像是大学课程的前站,让学生提前接触了解到各专业学科的特色、打好基础之余,能更好地在进入大学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学生如果自己不确定哪些学科更适合,学校配有选课的专业顾问(一般都是教育学硕士或博士来担任),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意见。而且,中学生在开课一到两周内,如发现不满意或不喜欢选读的课程,还可以换到其他科目。

 

这种灵活自主地根据自身兴趣、自身学习能力等选课的方式,是Shirley从没接触到的。她不停地向老师咨询,回过头来又问问父亲的意见。陆先生也入乡随俗,与其他民主的家长一样,抱以鼓励的笑一笑,让女儿自己拿主意。

 

Shirley 听着父亲和我的交谈,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爸,你还是不够民主,我们老师才好呢!每次在我的作业上,批语都是:Excellent(优秀的), Remarkable(卓越显著的)Outstanding(杰出的)等等。她总是鼓励我们,你可没有!”

 

“我也经常说Well Done(非常好)啊!”

 

“那不是一个级别的词汇啊!而且,你还总会摆出一副家长的姿态,什么‘不要骄傲啊’、‘继续努力啊’之类的。你的思想还是有些落后的!” Shirley找了一个好的时机把积累以久的“怨言”当着我这个叔叔的面,对父亲提出来了。

 

    老陆朝着我,边摇摇头,笑着说:“David,你看这女儿大了,想法可是真多啊!哎……她现在是很得意了,每次给国内的同学打国际长途,同学都在抱怨高中学习压力大,功课多,每天晚上做到11点,甚至凌晨1点的都有,听到Shirley说每天晚上5点钟就能做完所有的功课,羡慕地不得了,她告诉同学她现在在中学读大学呢!”

 

    我们的朋友聚会又成了一个教育制度的讨论会。

 

    澳洲的中学教育以灵活自主、启发性思维、素质教育等为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众演讲与团队合作也被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许多科目写完作业或论文,同学们要求小组合作,收集资料,一起准备讲稿,再在班级上演讲,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与同学分享。中学生还可以有一到两周的时间,进行社会工作实践,进入自己将来准备从事的行业中,体验工作一两个星期。教育制度的实用性与启发性模式都取得了很大成功。

 

    我们中国学生在IQ(智商)等方面可能比澳洲学生更强,特别是数理化方面,中国学生的强势令许多海外学生都艳羡不已。但在教育方法上,可以借鉴澳洲中学课程设置中的一些“兴趣化、多样化、全面化”的特色,兴趣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动力,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与海外学校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教学方式上双方都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未来的20年,是中国飞速发展、在世界强国之林中,取得举足轻重地位的重要时期。我们年轻一代将会担负这个历史的重任,他们今天的教育更是尤为重要,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培养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都应该关注的课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