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迷失在数理化的“陷阱”中

(2006-11-17 09:42:20)
分类: 网友互动

迷失在数理化的“陷阱”中

(大学时的我)

 

1979年进入大学的生活,除了我的“农场苦干”思想与同学的“小资派”有些格格不入之外,更大的挫折似乎还在后头,狰狞的笑着,等着我陷进去。

 

我是个文科生,但进大学却阴差阳错的读了工科专业——电子计算机。坦白说,这个专业并不在我的兴趣范围之内,而很长时间都没有碰过的物理、化学成了我的必修科目。

 

开学一个月,我这个满怀自信的农场大队长便与功课杠上了。

 

高等数学课上,讲师是一位40开外的中年女士,一看就是那种很有学问又特别有专业素养的人。她的开场白很是有意思:“高等数学是由初等数学的唯一解发展到极端后,演化出的多元解的产物,是门非常有意思、有挑战性的课程。我希望大家都有充分的信心学好这个科目。我保证把大家教得比本科生还好。”一番豪言壮语之后,我们一帮同学都摩拳擦掌的,雄心勃勃地准备在数学科目上,大有建树。每次课后,大家都是三五一组,热情高涨地讨论解题方法。 

   

我对数学实在提不起太多兴趣,没有其他同学的热情,解题能力自是相差一截。大家在热火朝天地讨论,我就象个局外人般,压根插不上话,开始时,他们偶尔会询问一下我的看法和解题思路。两个星期下来,同学们讨论之时,就当我是透明的,自顾自地讨论着,眼光扫过我时,马上又跳过去,到另一个同学。似乎,我已被边缘化了。

 

这么大以来,从来没有像这个时候般,失落到极至。

 

开学一周后的化学摸底考试,我又跌入谷底。化学课堂本是我最喜欢的,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可以发生质的变化,还有作实验等等,都特别有意思。那时,我觉得在数学上的挫败感好象可以从化学上找回来。上过三堂课后,老师宣布,进行一个摸底考试。我们开始备考,每天狂背化学公式、元素符号,我又如临大敌般,机械记忆向来都是我的弱项,三天的准备时间,我真正记得住的公式寥寥无几。偏偏化学这个科目,你记不住公式,肯定答不了题。考试时,冥思苦想,搜肠刮肚的在记忆库里调动着公式,但结果仍然是:我与那一堆元素符号的问题,大眼对小眼。成绩出来时,我考了63分,全班倒数第二。

 

我的大学生活好象开始四处碰壁。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高等物理科上。尽管能量转化守恒、相对论等等理论性的知识,我是比较擅长的,我哲学比较好,把物理理论跟哲学体系连在一起时,觉得特别好理解。刚刚开心地上了两堂课,不速之客又跳入了我们的课堂——电路分析。一张张纷繁交错的电路图,犹如一本天书般摆在我眼前,我就跟闯迷宫一样,晃来晃去,都找不到出口。课后作业,同学十分钟做完的,我却需要几个小时。

 

……

 

这是我吗?!我开始觉得自己很陌生,那个在农场可以被选为大队长、团支部书记,曾管理着整个农场车队、船队工作组的金凯平;那个样样当先,可以挑得动200多斤担子的金凯平;那个永远不甘落后的金凯平;怎么到了大学就样样都不行了呢?我“一身的本事”就如重拳打在棉花上,全部都被化解开了。我现在还是班长啊,怎么可以功课比别人差啊?!

 

我开始自我反省。我不停地告诉自己:痛苦是幸福的来源,绝对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无论我多不喜欢这些科目,也不允许自己放弃。我开始发奋学习,一有时间便狂“啃”数理化。而另一方面,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寻找新的出路。

 

空闲时间时,与同学聚在一起,聊聊各系不同的学习科目。其中有一个高个的北方同学是学习工科的管理专业——系统工程的,经常津津乐道地谈起他们课上的趣事,谈起管理的重要性。印象最深的是,他讲到一个形象化的例子:淘米做饭、煮茶等日常家务中各道工序的合理排列,可以提供工作效率1-2倍。那是老师跟他们讲解华罗庚的优选法、统筹法时提到的。听到“管理”这两个字,我好象触电般,霎时间,似是看到了前途的一线光明!

 

这类系统管理的理论不正是我的兴趣所在吗?我心里暗暗有了决定,憧憬着那会是我改变人生的一道门槛。

 

第二天,我兴致勃勃地冲到系主任的办公室,递出我昨晚通宵赶出的详细申请报告,大致描述了一番,我非常渴望能够申请旁听系统工程专业的课程,请系里批准。

 

系主任略微翻看了一下我的报告,慢条斯理地问:“你是哪个班的学生啊?”

 

“我是自动化系79级电子计算机教学辅导班的学生金凯平。”

 

“教学辅导班的学生啊!要好好珍惜你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啊,不要胡思乱想,把自己的课程学好,就已经很不错了。还申请旁听?!况且,学校也是不允许你们定向生旁听课程的。”

 

犹如一记闷棍般当头棒喝,我已是不记得自己是怎么从系主任的办公室出来的,只觉着浑身轻飘飘的,三魂不见了六魄。开始的雄心壮志被系主任的一番不愠不火的劝说,浇个透湿。

 

那个年代的大学里,每个专业的课程都是预先便设计好的,没有选修课这个概念。无论你多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你都别无选择。更何况我们教学辅导班的学生都是定向培养的,从踏入校门时,便已决定我们今后的职业就是进高校,在实验室陪伴着大型设备或实验仪器为生。

 

学校流行的不成文规定就是,选修课是没有的;旁听是不允许的。当时社会上、大学里,都流行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名言,成了时代赋予理工科生的优势。而这些条条框框的应试教育,恰恰与我的性格、人生目标相左。

 

那段日子,压抑,郁闷,失眠,似乎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我所学的专业不是我喜欢的行业;最主要的必修科目——数理化好象成了一个“大陷阱”,将我所有的缺陷暴露的一览无遗;班干部决不容许功课落于人后的习俗压地我喘不过起来;好不容易看到的星点希望:旁听系统工程课程的申请被直接驳回;小资小姐的‘忠言’:“班长,你可要多背点公式啊,考好一点,不要拉咱班的后退啊!” 想着这所有的一切,心揪了起来。一阵恶心、闷塞的感觉从心口涌了上来,直冲脑门,额头上冷汗直冒……

 

一小时后,老徐和老龚扶着我颤颤巍巍的从医务室走出来。一道太阳的强光射过来,我的眼睛都挣不开,一个踉跄。老徐和老龚紧紧地搀着我,循着那道强光,仰头往去,心头又是一丝绞痛,脑海里反复的出现:金凯平啊,你的路究竟在何方啊?这“陷阱”你真地是跳不出去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