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地产开发合作原则

(2006-01-04 19:30:13)
分类: 地产文章
  澳中房地产公司之所以能成为澳中集团的支柱产业那是在1998年
,我在地产投资上连连得手.

由于“霍克大楼”的成功收购,使得我对进军地产市场更加有信心了。我开始在墨尔本大规模收购地皮。根据我在澳洲居住近10年的观察,我发现澳洲地产的增值是显而易见的,平均每年都在10%以上。而地产增值的关键因素是地皮的增值,因为澳洲的房子是和房子下面的地皮一起出售的。在澳洲,每个大城市的市中心地皮都是比黄金还贵的,因为市中心区现有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只会越来越少,不会越来越多。

  从中国回来后,我就一直把目光放在地产投资上,天天研究怎样购买地皮以及购买哪里的地皮。经过一翻调查研究后,我选了墨尔本市中心的两块商业地皮。

  我为什么选中墨尔本市中心的商业地皮呢?因为我发现墨尔本市中心的商业地皮被普遍低估了。那时,墨尔本住宅楼的投资回报率是3-4%,但商业楼的投资回报率却高达6-8%!这就是说墨尔本的商业楼价被低估了。而且,由于回报率高,很快便会吸引大量投资者进入,楼价很快就会被抬高。如果我们再考察别的大城市,比如香港,香港商业楼的投资回报率只有2%左右。这说明,墨尔本的商业楼价要提高3-5倍,才能追上香港。所以我要大量收购商业楼宇。

  这时我发现自己的力量还是有些薄弱,不充裕的资金令我难以施展拳脚。

  于是,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中国。我想利用澳中集团联系广泛的优势去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伙伴,在澳洲共同发展房地产。刚好,这些年中国大陆的地产业发展很快,很多人赚了大钱,而且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已经开始把目光转向海外。

  我和他们一拍即合。很快,我就和中国的几家企业确立了一些合作投资项目。

  我和上海的一家企业联合投资,在墨尔本市中心买下一个商业大楼。这幢大楼离我去年买下的“霍克大楼”很近,位置稍差一些,而且也小一些,占地面积只有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也小了许多;但是价钱便宜,只有120万澳元。

  房主也是犹太人。

  为什么要卖呢?因为两兄弟对怎样管理这幢大楼意见不一致,吵了起来,只好卖掉。

  犹太人卖地是很丢脸的事,所以他们不敢登报上市,只是叫地产代理悄悄地寻找买主。

  我一看,又是个好机会,就收了。

  六年后,也就是到了2003年,这幢大楼就涨到327万澳元了。上海方面一看有钱赚了,便坚决要求出手卖掉。这样,我们净赚200多万澳元!

  要依我,就应该象犹太人那样,买一个留一个,一个都不卖,那样才能赚大钱。

  也是在这一年,我在墨尔本的唐人街买了个商业楼。

  说来也巧,房主又是个犹太人!而且也还是因为家庭矛盾,无人管理物业,租户非常不稳定,租金收入很低,楼上暂时有一间公司租用着,楼下竟然是空着的!这种楼谁敢买啊?

  我为什么买?便宜!只有150万澳元。

  买进后,我在楼下开了很多窗户(原来几乎没有窗户,象是个大长裤仓库),分成两个店铺,一个租给旅行社,一个租给一家做餐馆。

  租户进来后说空调不工作,天天大电话给我。我过去一看,果然是,于是马上换了空调。

  于是,租户稳定了。

  现在值多少?420万澳元。

  这次是我独资,任凭地产代理天天打电话,问我卖不卖,我坚持不肯出手。我要象犹太人一样,买一个留一个,一个都不卖。

  还是在这一年,我和山东的一个公司合作买了一个商业楼。

  这个楼稍贵一些,350万澳元。

  之所以买这个楼,也是看好了地段。这个楼在西墨尔本(墨尔本的一个区),当然,在墨尔本的西面,刚刚好出了墨尔本市中心。为什么出了墨尔本市中心还说地段好呢?因为它靠近Dockland。Dockland原来是一个码头,现在正规划成墨尔本新区(就象上海的埔东一样),所以地价看涨。

  我一连买了好几块地皮,而且刚刚还完“霍克大楼”的欠款,手头有点紧;在加上350万澳元也是价格不菲,所以就找了山东一个公司合作。

  山东方面合作的条件很严格:

  一,双方各投一半,以表合作诚意;

  二,如果市道不好,他们就退出,但我必须按不低于买进的价位收购;

  三,要求回报,即使是市道不好,也要至少保证他们6.5%的回报。

    这样的条件完全是太严格了,估计他们可能是以往和海外合作吃了亏,所以害怕再度上当受骗,才不得不出此“下策”来保护自己。

   可我心里有把握,这幢楼肯定没有问题,就答应了他们。

   没想到真的出了问题!

 原以为Dockland新区会五年内初成规模,同时抬高地价,没想到计划放缓,要十五年才能成气候,所以地价依然维持原来的价位。

  2002年的时候,山东方面的领导要退休,决定退出合作。我按协议,出了175万澳元,同时还多支付了10万澳元,收购了他们那半股份。他们很高兴,因为2002年的澳元汇率比较高,算来算去,他们竟然赚了一笔可观的外汇!再加上每年分红(他们要求至少6%的回报)也有相当多的钱。这是他们公司第一次在海外投资成功,不仅没损失钱,而且赚了钱。

  山东退出我并不介意。在与人合作时,如果中间数是10,我会给人11,而不是给9,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与我合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