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安市军粮供应站担负着驻泰部队、武警官兵粮油供应任务,自2004年12月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推进市委、市政府“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战略部署,秉承“泰山杂粮、绿色健康、放心粮油、军供品质”理念,在搞好军供的同时,大力实施政府放心粮油工程,积极参与粮油外购外销业务,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不足十年的时间,企业实现从百万到千万的跨越发展,已跻身全国百强、全省十佳军供站,被部队官兵和地方百姓誉为“泰山脚下一只不授军衔的后勤兵”。
视军人如亲人,唱颂军民鱼水泰山情
在质量上,严把进货关。为确保让官兵吃上“放心粮”、“安全粮”,采取军供大米从省军粮储备库统一配送、粮油从大型加工厂家竞价购进、小杂粮从大型批发市场择优采购的方式,从源头上保证粮油质量。同时,严格执行“一批一检一报告”制度,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制,定期到部队调研供应质量,粮油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在供应上,推陈出新。 制定《战备管理制度》、《军粮配送应急预案》和《安全事故救援应急预案》,积极参与部队后勤社会化改革,变粗放为精细,发展军粮供应超市,增加绿豆、面条、小包装花生油、元宵、小杂粮礼盒和香油礼盒等71个供应品种。并针对部队饮食多样化需求和饮食习惯,积极调整供粮比例,丰富部队官兵生活,满足部队后勤保障需求,为特殊情况下军粮供应奠定了基础。
在服务上,注重实效。积极开展义务装车、义务送粮油、重大节日走访慰问部队送温暖献爱心、“粮油科技进军营”活动, 经常上门征求官兵对粮油供应品种、质量、服务意见,定期召开军民座谈会,了解部队需求,始终保证军供热线电话和监督电话的畅通,为军人当红娘“牵红线”、接送军属、传授科技储粮及蒸馒头新技术,满腔热情为部队提供高效、优质、便捷服务,密切了军地鱼水情谊。我们常年风雨无阻到泰山极顶为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泰山卫士"荣誉称号的泰山消防中队送粮油,受到部队官兵的好评。被山东省粮食局、山东省双拥办评为“山东省社会化军供窗口”单位。
惠及民生,大力实施放心粮油工程
新时期军粮供应企业“主业”稳固,但也面临如何拓展服务领域,擦亮“军供”这一金字招牌的困惑和矛盾,如何实现保军供、拓领域的华丽转身,是军供人的深深思考,泰安市军粮供应站是按照泰安市粮食局《关于大力推进政府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积极探索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财政扶持”的放心粮油模式,实行“七统一”制度,加强对进货、储存、加工、配送、销售等环节的管理,采取与泰安市粮油质检中心联合检测、电话预约、送货上门、出厂价格配送的方式,为放心粮油店统一配送,积极推进放心粮油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超市、进校园活动。军供牌放心粮油已深入人心,逐步实现了顾客买的放心,我们卖的安心。
自2011年起,4年的时间,放心粮油工程由小渐大、由点到面,发挥示范店带动作用,已在泰城建起了放心粮油店17家,放心粮油配送中心1处,仓库面积1270平方米(准低温仓720平方米),加工车间550平方米,粮油配送车辆5辆,杂粮真空包装机食用油灌生产线,大米、面粉化验设备仪器从无到有,注册的“聚粮惠”自主放心粮油品牌已获“QS”认证,放心粮油工程日益被市民认可。所承担着的城区34家放心粮油店配送任务,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
目前,放心粮油门店整洁规范、货架干净敞亮、各色粮油食品陈列有序、大斗小升满载五谷散发微香。配送中心已开发出自主粮油品牌28个,经营粮油品种520余个,先后与银宝、青青优品、蓝山、富世康集团等知名品牌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品牌与渠道建设、开展节粮爱粮宣传、发放粮油常识宣传资料、提供“便捷、高效、优质、健康”的微生活方式,使消费者增加了食品安全知识,科学消费理念。各个店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自主经营、承包经营、加盟经营等方式,较好地调动了各放心粮油店的积极性,军供牌放心粮油已成为泰安家喻户晓的品牌,成为泰安市民放心粮油的首选。
抢抓机遇,实现百万到千万的跨越
泰安市军粮供应站成立时,占地3.92亩,仅有办公室及营业面积60平方米,8个员工,配送车1辆,固定资产120万元,年粮油销售收入80万元,到了2014年该站实现郊区到市区搬迁,人员增至20人,占地增加到7亩,固定资产达到1150万元,实现粮油销售收入3000万元。2014年是军供站实现跨越的一年,展望2015年,该站领导班子又瞄准了绿色订单农业、网上销售、大外购外销业务,将在驻地新建220平方米,集经营、粮油批发、配送、超市一身的旗舰店,预计收益更加丰厚。
近十年的时间,军供站经历了两次大变动,干部职工精诚团结,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使企业利益实现了最大化。一次是2010年市政府整体开发,由长城路到岱岳区青春创业园购置土地5.4亩、营业楼1714平方米,实现退城进郊;第二次是2014年在创业园区建设天房商住综合楼整体搬迁达成补偿协议,一次性支付泰安市金谷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土地、房产款430万元改造新站,两个国有企业在互惠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此举一子活两棋,既解决了军供站场地问题,又解决了金谷公司的土地闲置问题。
十年的时间,军供站经历了由小到大,有弱变强,作为局机关喉舌,见证了企业发展的历程。我们的企业领导班子蛮能拼的,他们精诚团结,身先士卒、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发扬过去80年代“宁可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节约一滴水”等“十个一”的时代特征赋予新的内容,在新时期弘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坚持自装自卸粮油,推广科学新技术,倡导“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在招商引资、外购外销、产业发展、企业管理上实现新突破,把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了利润指标的实现。
今天是昨天的未来,是未来的历史。回顾军供站走过的路,不是小企业的“自我膨胀”,也不是无病呻吟似的自我吹嘘,是一条揉合军于民、军与企,秉持民以食为天,走做“天字号”事业的梦想之路,是泰山脚下的拥军潮、科技强军梦的“现实版”,不是为了寻找什么,也不是要证明什么,更不是要有所寄托,我们只为整理好记忆,捡拾起曾经的失落和遗憾,加倍努力珍惜今天,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低头默默前行。

(踪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