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踪华的微博
踪华的微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434
  • 关注人气:2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环境·生命无车胜有车——“无车日”三点启示

(2014-09-23 15:24:25)
标签:

汽车

生命

环境

分类: 岱下随笔

                珍爱环境·生命   无车胜有车

                    ——“无车日”三点启示

 

922日是 “世界无车日”,也是我国第8个“城市无车日”,据了解,全国共有154个城市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划定了无车区域,实行交通管制,涉及超过2亿城市人口。“无车日”活动旨在通过宣传公交优先,引导广大市民尽可能选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减少对汽车的使用和依赖,从而促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和改变城市交通观念。

 

 

今年城市“无车日”活动的主题是“我们的街道、我们的选择”,重点关注交通对城市生活质量的影响,鼓励重新分配和设计街道及公共空间,通过增设公交专用道、拓宽人行道、完善自行车网络,让使用绿色交通方式出行的人们能够优先享有街道空间。

 

 

“无车日”最早在西方汽车发达国家出现,19989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使这一天成为“市内无汽车日”。20002月,欧盟委员会及欧盟的9个成员国确定922日为“无车日”。旨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和改变城市交通观念的环保活动。2007922日,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无车日”。

 

 

     在我国,“无车日”经历了从冷到热的转变。记得2005922日是“世界无车日” 进入中国的第五个年头。当时,新华社记者分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街头的采访表明,几大城市不但机动车拥堵依旧,很多有车族对“世界无车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也相当“肤浅”。几年过去,从几个重点城市到154个城市,从1天到1周,“无车日”理念的推广得到了很大延伸。

 

 

笔者认为,对于我国的汽车社会,“无车日”理念的延伸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活动,还需要在日常的城市管理思路上得到体现,更需要深入每个汽车社会分子的思维方式。

 

 

启示一:要正确理解无车日的含义。“世界无车日”活动并不是拒绝汽车,而是要唤起民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现代社会己经离不开汽车,但是汽车的各类污染的确给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迫使人们不得不在便捷和环保之间取得一种恰当的平衡。

 

 

   “无车日”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时间,空气污染也并未因此真正减少,但却展现给人们另一种久违了的生活体验:没有堵车的苦恼、没有噪音的烦躁、回归自然的畅快……我们应该从‘无车日’活动中得到启示,重新发现一些城镇中心,并考虑采用最合适的交通工具。可喜的是,政府已经了解到“共乘小汽车”的益处,知道为步行者和自行车的人改进有关设施的许多好处。

 

 

    “无车日”活动并不是反对人们购买和使用小汽车,而是通过鼓励市民放弃私家车改乘公交车、近距离出行,采用步行或骑自行车这种方式来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告诫人们保护环境要从每个人的日常出行做起,它的精神意义大于物质效果。

 

 

启示二:要广泛宣{专。人们为了便于出行,获得更高的速度而买车;私车越多交通越拥堵,反而失去了效率和速度。汽车、交通,正在日益成为城市的“不能承受之重”。

 

 

汽车与污染: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各类机动车辆排气污染已占城市大气部份污染物的70%以上,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正在使蓝天变少,使人们的呼吸不再那么自如。进入欧洲大气层中的氧化氮,有42%是汽车造成的。无数辆行驶在大街小巷的汽车在大量排放有害尾气的同时,也是惊人的活动散热器,它们和空调、冰箱等制冷电器一起不停地吞能吐热,使城市的“体温”不断升高,城市热岛效应大大加强。

 

 

汽车与城市空间:越来越多的小区把绿地改成了停车场,汽车正在将宝贵的绿色挤出人们的生存空间,与居民争夺城市本已稀少的土地。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方,汽车的拥有和使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而一些激进的国家甚至已经开始将汽车“淘汰”出人类的生活。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第一个把汽车挤出市中心的城市,实现了无车城,各大停车场都改成了草坪。

 

 

汽车与道路安全:据统计,每年全世界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球人类第10大死亡原因。中国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居世界前列。公安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近5年达到10万人以上。有专家预测,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在未来10年仍将在此徘徊。

 

 

 汽车与能源耗竭:诞生于19世纪最后10年的汽车,曾经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征。汽车的发展主要以地球上有限的矿物燃料资源为基本前提。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绝大部分汽车都是靠燃烧各种化石燃料驱动的。汽车是中国能源消费的“大户”,目前中国汽车约3000万辆,年耗油约8000万吨,也就是说,目前中国汽油年产量的80%、柴油年产量的20%被汽车消耗掉。

 

 

    启示三:要延伸“无车日”理念。一些地方的官员带头乘坐公交车或骑车出行。把眼光放长远,官员的这种示范作用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自然会免除“秀”的嫌疑。从大的方向看,“无车日”的反思对象不仅仅是私家车,加速公车改革的必要性同样被这个纪念日大写出来。

 

 

    按照国际上的标准,我国很多大城市己经步入汽车社会的门槛。笔者认为,作为汽车社会分子的汽车拥有者、驾驶者应当和谐处理好有车同用车的关系。例如,你可以买一辆汽车,但是如何合理地使用汽车却体现了你对汽车社会的认识。即使你的经济条件足以支撑你开着大排量豪华车在街上闲逛,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舍弃社会责任,造成的后果将是非理性并可怕的。

 

 

    “无车日”的意义在于向公众传达一种“绿色交通健康”的理念,培养人们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意识,鼓励和引导市民选择步行、自行车绿色出门方式。但“绿色交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各级政府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各方积极参与,市民主动参与。而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率先示范,起着主导作用。据悉,韩国首尔市,人口1000万,车辆227.7万辆,公车却只有4辆,而这4辆公车,下班时执行特殊公务以后,须回市政府登记入库。笔者认为,要使“无车日”真正深入人心,天天都能成为“无车日”,推动公车改革,当是其中应有之义。

 

 

    另外,汽车拥有者、驾驶者如何和谐处理与公交、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关系也值得人们深思。在城市机动车与自行车混杂的街头,机动车大声鸣喇叭似乎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可是在罗马起伏的坡路上,即使自行车再慢,后面的汽车也不会大声按喇叭,再如,在澳大利亚发达国家,绝对都是车让人,而不是人让车。这既是一种对环保的尊重,更是一种对现代交通文明理念的认同。这种现代交通文明理念,应当是“无车日”人们反思的重点,需要延伸到人们出行的每一天。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绿色出行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多一些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片清新,多一些健康。

 

                                                               

 

 

 

珍爱环境·生命无车胜有车——“无车日”三点启示

    (踪华)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东岳大街22

电话:13583836018

邮编:2710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