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环境·生命无车胜有车——“无车日”三点启示

标签:
汽车生命环境 |
分类: 岱下随笔 |
9月22日是 “世界无车日”,也是我国第8个“城市无车日”,据了解,全国共有154个城市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划定了无车区域,实行交通管制,涉及超过2亿城市人口。“无车日”活动旨在通过宣传公交优先,引导广大市民尽可能选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减少对汽车的使用和依赖,从而促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和改变城市交通观念。
今年城市“无车日”活动的主题是“我们的街道、我们的选择”,重点关注交通对城市生活质量的影响,鼓励重新分配和设计街道及公共空间,通过增设公交专用道、拓宽人行道、完善自行车网络,让使用绿色交通方式出行的人们能够优先享有街道空间。
“无车日”最早在西方汽车发达国家出现,1998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使这一天成为“市内无汽车日”。2000年2月,欧盟委员会及欧盟的9个成员国确定9月22日为“无车日”。旨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和改变城市交通观念的环保活动。2007年9月22日,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无车日”。
笔者认为,对于我国的汽车社会,“无车日”理念的延伸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活动,还需要在日常的城市管理思路上得到体现,更需要深入每个汽车社会分子的思维方式。
启示一:要正确理解无车日的含义。“世界无车日”活动并不是拒绝汽车,而是要唤起民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现代社会己经离不开汽车,但是汽车的各类污染的确给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迫使人们不得不在便捷和环保之间取得一种恰当的平衡。
启示二:要广泛宣{专。人们为了便于出行,获得更高的速度而买车;私车越多交通越拥堵,反而失去了效率和速度。汽车、交通,正在日益成为城市的“不能承受之重”。
汽车与污染: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各类机动车辆排气污染已占城市大气部份污染物的70%以上,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正在使蓝天变少,使人们的呼吸不再那么自如。进入欧洲大气层中的氧化氮,有42%是汽车造成的。无数辆行驶在大街小巷的汽车在大量排放有害尾气的同时,也是惊人的活动散热器,它们和空调、冰箱等制冷电器一起不停地吞能吐热,使城市的“体温”不断升高,城市热岛效应大大加强。
汽车与城市空间:越来越多的小区把绿地改成了停车场,汽车正在将宝贵的绿色挤出人们的生存空间,与居民争夺城市本已稀少的土地。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方,汽车的拥有和使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而一些激进的国家甚至已经开始将汽车“淘汰”出人类的生活。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第一个把汽车挤出市中心的城市,实现了无车城,各大停车场都改成了草坪。
汽车与道路安全:据统计,每年全世界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球人类第10大死亡原因。中国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居世界前列。公安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近5年达到10万人以上。有专家预测,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在未来10年仍将在此徘徊。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东岳大街22号
电话:13583836018
邮编:271000